跳至正文

在酷热的天气中,中国城市停电,使外国公司陷入困境

  • 新闻
(纳闻记者钱明宇报导)

在极端热浪中,中国部分地区实施的停电和限制措施已导致生产停顿和供应链中断。 在经历了两年与大流行相关的限制之后,这些限制增加了特斯拉等外国公司的困难。

特斯拉被视为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汽车巨头,由于中国的电力限制,目前正面临经营困境。

8月15日,上海市经信委以书面形式要求四川省委允许特斯拉和国有企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SAIC)的供应商获得电力资源,以确保生产,据中国新闻媒体报道。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邻近城市重庆,是破纪录热浪的重灾区。 自 7 月以来,极端气温已经烤焦了该地区,导致当局限制或削减某些地区的工业用电。

照片 2019 年 11 月 8 日,一名工人在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附近行走。(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停产影响特斯拉供应商

在该省东南部城市宜宾,工业企业从 8 月 15 日开始全面停产。据中国财经新闻援引行业官员的话说,原定持续到 8 月 20 日的停产时间延长至 10 天8月21日服务财新。

此举对特斯拉在宜宾拥有大型锂电池工厂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CATL)是一个打击。

与此同时,据报道,包括比亚迪公司在内的重庆璧山区所有工业用电用户因高温被要求于8月15日至24日停工。

比亚迪璧山工厂主要生产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预计明年将用于特斯拉的Model Y。

市场研究公司 SNE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 34.8% 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而比亚迪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 11.8%,特斯拉新闻网站引用的。

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占其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然而,由于 3 月份的 Omicron 疫情,特斯拉在上海的生产在 2022 年放缓。 特斯拉暂停生产三周,以遵守中国共产党 (CCP) 严厉的零疫情措施。

特斯拉数据显示,二季度该公司共生产汽车25.8万辆,较一季度的30.5万辆下降15%。

今年夏天的极端热浪引发了中共又一次严格的节电政策,将特斯拉推向了更加艰难的角落。

照片 2014 年 7 月 6 日,中国西南四川省成都的一汽大众工厂装配线上的中国汽车工人。(Goh Chai Hin/AFP via Getty Images)丰田、大众和苹果也受到影响

除了特斯拉,中国的停电也影响了丰田、苹果的供应商以及大众汽车在四川成都的合资企业。

四川省电网部门8月14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工业用电用户自8月15日起停产6天。由于持续高温,停产计划后来延长至8月25日。

丰田的成都工厂也被迫关闭。 8 月 22 日,它使用自己的发电机重新启动了工厂。

停电订单还影响了苹果在四川的供应商,包括富士康的成都工厂,该工厂组装 Apple Watch、iPad 和 MacBook 产品。 该工厂停产至少六天。

外国公司寻求中国以外的供应链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伍特克(Joerg Wuttke)4月份在接受德国媒体The Market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失去优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Wuttke 说,他从未见过这么多公司希望从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采购。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更高的采购成本,但总比没有好。

Wuttke 说,中共当局没有针对零新冠病毒政策的退出策略,这让许多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将目光投向别处。

惨淡的上海数字预示着其他地方的麻烦

中共对零疫情限制的坚持给在华的美国、欧盟和日本公司造成了物流障碍和停产。 结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撤离该国。

4月前三周,上海市区货运量同比下降81%,江苏省货运量下降30%。 根据 The Market 的数据,就整个中国而言,4 月份的货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5%。

上海发生的事情提醒了中国其他地区的外国公司,他们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尽管此后中资银行已将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增加一倍以提振该国经济,但此举主要有利于国有企业,而不是私营和外国公司。

希望转移投资的公司

中国欧盟商会在 4 月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 23% 的受访企业正在考虑将其当前或计划中的投资转移出中国; 而 78% 的受访者表示,由于零清关限制,中国的商业环境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当被问及理想的投资搬迁地点时,16% 的人表示他们更喜欢东南亚,而 18% 的人则在寻找亚太地区的某个地方。 19% 的人考虑搬到欧洲,12% 的人考虑搬到北美,11% 的人考虑搬到南亚。

受访者也表达了长期存在的不满,比如中共强制向外国公司转让技术; 与中国当地竞争对手相比,待遇不利; 和模糊的规定。

上海美国商会也在6月发布了一份针对美国在华企业的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90%的受访企业下调了今年的收入预期,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削减了在中国的投资计划。

根据美国商会的调查,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正在加速供应链的本地化,同时将全球商品的生产转移到国外。

日本企业警惕

日企方面,7月日经新闻对143家在华日企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企业表示不确定未来10年如何调整在华业务,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不确定。

超过 50% 的受访企业认为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的风险越来越大。

日经新闻称,这些风险可能是由中共严厉的抗疫规定、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以及可能对台湾发动军事袭击造成的。


2017 年 7 月 25 日,上海,人们睡在海滨以保持凉爽。(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