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两篇文章看民国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

  • 历史
当年那个视力仅有0.1,带着望远镜上课考上大学的周芷晴,如今过得怎样了

不知何时,梦想曾经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将来的期望,总期待自己的将来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又有多少人,被现实的生活所打败,慢慢脱离了自己与理想的轨迹。而今天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她却拥有着不平凡的一生,她的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1,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还是不甘…

民国与文革,是中国历史上最百废代兴的两个时期,一个是战乱,一个是内乱。

下面,我们用两篇文章对比一下两个时期的生活水平吧。

酸梅汤与糖葫芦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 徐凌霄《旧都百话》关于酸梅汤有这样的记载: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 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 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 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 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吕骨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 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为解渴之需。

  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临街是旧式玻璃门窗,拂拭得一尘不染,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道地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一,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周围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北平的冰是从十刹海或护城河挖取藏在窖内的,冰块里可以看见草皮木屑,泥沙秽物更不能免,是不能放在饮料里喝的。十刹海会贤堂的名件“冰碗”,莲蓬桃仁杏仁菱角藕都放在冰块上,食客不嫌其脏,真是不可思议。有人甚至把冰块放在酸梅汤里!信远斋的冰镇就高明多了。因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来凉沁脾胃。他的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舍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里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抗战胜利还乡,我带孩子们到信远斋,我准许他们能喝多少碗都可以。他们连尽七碗方始罢休。我每次去喝,不是为解渴,是为解馋。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动脑筋把信远斋的酸梅汤制为罐头行销各地,而一任“可口可乐”到处猖狂。

  信远斋也卖酸梅卤、酸梅糕。卤冲水可以制酸梅汤,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像站在那木桶旁边细啜那样有味。我自己在家也曾试做,在药铺买了乌梅,在干果铺买了大块冰糖,不惜工本,仍难如愿。信远斋掌柜姓萧,一团和气,我曾问他何以仿制不成,他回答得很妙:“请您过来喝,别自己费事了。”

  信远斋也卖蜜饯、冰粮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北平糖葫芦分三种。一种用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可以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的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正宗是冰糖葫芦,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材料种类甚多,诸如海棠、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桔子、荸荠、核桃,但是以山里红为正宗。山里红,即山楂,北地盛产,味酸,裹糖则极可口。一般的糖葫芦皆用半尺来长的竹签,街头小贩所售,多染尘沙,而且品质粗劣。东安市场所售较为高级。但仍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疵,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近有客自北平来,说起糖葫芦,据称在北平这种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的食物几已绝迹。他说我们在台湾自己家里也未尝不可试做,台湾虽无山里红,其他水果种类不少,沾了冰糖汁,放在一块涂了油的玻璃板上,送入冰箱冷冻,岂不即可等自大嚼?他说他制成之后将邀我共尝,但是迄今尚无下文,不知结果如何。

===========

在北平,芙蓉鸡片是东兴楼的拿手菜。请先说说东兴楼。东兴楼在东华门大街路北,名为楼其实是平房,三进又两个跨院,房子不算大,可是间架特高,简直不成比例,据说其间还有个故事。当初兴建的时候,一切木料都已购妥,原是预备建筑楼房的,经人指点,靠近皇城根儿盖楼房有窥视大内的嫌疑,罪不在小,于是利用已有的木材改造平房,间架特高了。据说东兴楼的厨师来自御膳房,所以烹调颇有一手,这已不可考。其手艺属于烟台一派,格调很高。在北京山东馆子里,东兴楼无疑的当首屈一指。

  一九二六年夏,时昭瀛自美国回来,要设筵邀请同学一叙,央我提调,我即建议席设东兴楼。彼此燕翅席一桌不过十六元,小学教师月薪仅三十余元,昭瀛坚持要三十元一桌。我到东兴楼吃饭,顺便订席。柜上闻言一惊,曰:“十六元足矣,何必多费?”我不听。开筵之日,珍错杂陈,丰美自不待言。最满意者,其酒特佳。我吩咐茶房打电话到长发叫酒,茶房说不必了,柜上已经备好。原来柜上藏有花雕埋在地下已逾十年,取取一坛,羼以新酒,斟在大口浅底的细瓷酒碗里,色泽光润,醇香扑鼻,生平品酒此为第一。似此佳酿,酒店所无。而其开价并不特昂,专为留待佳宾。当年北京大馆风范如此。预宴者吴文藻、谢冰心、瞿菊农、谢奋程、孙国华等。

  北京饭馆跑堂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手。剥蒜剥葱剥虾仁的小利巴,熬到独当一面的跑堂,至少要到三十岁左右的光景。对待客人,亲切周到而有分寸。在这一方面东兴楼规矩特严。我幼时侍先君饮于东兴楼,因上菜稍慢,我用牙箸在盘碗的沿上轻轻敲了叮当两响,先君急止我曰:“千万不可敲盘作响,这是外乡客粗卤的表现。你可以高声喊人,但是敲盘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这里,若是被柜上听到,就会立刻有人出面赔不是,而且那位当值的跑堂就要卷铺盖,真个的卷铺盖,有人把门帘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扛着铺盖卷儿从你门前急驰而过。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等一下他会从后门又转回来的。”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有相当的风度。

  现在说到芙蓉鸡片。芙蓉大概是蛋白的意思,原因不明,“芙蓉虾仁”、“芙蓉干贝”、“芙蓉青蛤”皆曰芙蓉,料想是忌讳蛋字。取鸡胸肉,细切细斩,使成泥。然后以蛋白搅和之,搅到融和成为一体,略无渣滓,入温油锅中摊成一片片状。片要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如洒上数滴鸡油,亦甚佳妙。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在火候上恰到好处则见功夫。东兴楼的菜概用中小盘,菜仅盖满碟心,与湘菜馆之长箸大盘迥异其趣。或病其量过小,殊不知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抗战期间,东兴楼被日寇盘据为队部。胜利后我返回故都。据闻东兴楼移帅府园营业,访问之后大失所望。盖已名存实亡,无复当年手艺。菜用大盘,粗劣庸俗。


========

摘自梁实秋《雅舍谈吃》

两篇文章看民国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

***************************************

民国十八年陕西旱灾与60年代初的赈灾

西风寒剑

我是陕西人,小时候常听贫农忆苦思甜,在他们讲的事情中,印象较深是民国十八年关中旱灾及三年自然灾害,这二个事件都给上一辈的陕西人留下了深刻的,可怕的记忆。过去了几十年,对老一辈人讲这些故事的神情已经有点慢慢淡忘了,但最近东南亚海啸的赈灾,又让我重新想起了小时听忆苦思甜的时情景。我感觉到,在对待灾害方面,国民党政府的表现其实是很俗套的,而我们伟大的党和政府却曾经表现了空前绝后的创造性,这一点是永远值得名留青史的。


先谈灾情,根据宝鸡县志,“民国十七年宝鸡亢旱十二个月,禾苗尽死,夏秋无收,粮价腾飞,人曾相食。”“民国十八年,天大早,全年无雨,渭水涸竭,车马通行,禾苗枯死,颗粒无收,亩地换小麦一斗,草根树皮食之殆尽.灾民为了生存,拆房卖地,鬻妻卖子。换粮糊口.无奈中壮者外逃求生,弱者坐以待毙,乞讨者甚多,饿殍遍野.”按以上说法,民国十八年的灾难实际上开始于民国十七年,由于旱灾,在连续二季没有收获的情况下,发生了饥荒,演成了一场大灾难。至于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起因一直有些不明不白。在我问起是什么灾害时,我的老一辈也说不清,按他们的说法,地里也丰收,但是吃不到嘴里去。小时候总也没搞明白,既然地里有粮食怎么可能吃不到嘴里去,也搞成个大饥荒出来。其实到今天都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


别的不说,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灾难引起的反应。差别之大,好象一个在人世,一个在鬼域一般。
灾难发生后,国民党政府迅速采取了行动。以下的资料可以提供部分证明。根据中国金融史资料,民国十八年1月8日南京政府公布“民国十八年赈灾公债条例”,规定自本月起按票面九八折发行赈灾公债1000万元,利率月息八厘,由财政部指定在关税增加收入项下拨给还本付息基金,10年内还清本息。上行下效,陕西省政府,县政府也忙起赈灾,《同官县志》“合作救济志”一章,记载有“民国十七年,自夏至冬不雨。十八年,旱灾,大饥,斗粟七元余,人食树皮树根殆尽,死者无算。省赈会发赈二千元,面粉二百袋,华洋义赈会发洋一千元,省政府拨发种籽费三千元,地方捐赈六千三百六十八元”。政府一忙起来,小民也起劲,文艺,体育,宗教各界都投入了赈灾活动,从以下几例中,可见一斑。据扶风法门寺文件,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党元老、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来陕赈灾,在灾情最重的扶风县参拜法门寺,朱子桥立即起草了《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义赈》一文,呼吁各界。如果我们想了解更多,只要输入“民国十八年赈灾”关键词,可以搜出文艺、体育各届的赈活动。那个热闹、热烈简直与前不久全球的东南亚海啸不相上下。反正给人的印象,国民政府的确是很落俗套,根本没有什么创新意识。


再看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在毛主席和周总理领导下,我们伟大的党和政府的表现出的英明、果敢,创造性与想象力,如果老蒋能知道一定惭愧地要哭死了。首先,我们政府英明盖世的一点是,将有关消息封个滴水不漏,我们的报纸上还是亩产上万斤,形势大好的消息。这样一来,苏修、美帝等国际敌对势力还以为我们真地富得流油哩,这样他们就无法看我们的笑话,他们想假惺惺作态似的提供援助的美梦也就彻底破产了。仅这一点,民国政府就做不到,也不会做。民国十八年时,虽然没有电视,但陕西部分地区大灾的消息还是通过报纸等落后的媒体,传得天下闻名。其次,我们党和政府加大了出口的力度,灾后的年出口比灾前还提高了百分之四十,还提前还了欠苏修的债务。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其三,我们政府也不象几千年前中国的封建皇帝那样,在灾荒之年要求临国提供粮食援助,不仅是这样,在大灾年还无私的援助朝鲜、越南,阿尔马尼亚等其它友好国家。将中国人民助人为乐的美德发挥得彬离尽致。其四,我们大造声势地发动了全国的反满产运动,让广大人民自动自愿地把家里的余粮拿出来交给国家。其五,我们为了保证机密,派民兵把守路口,让那些饥饿的人不得外逃,死也要死在家里。不要说国民政府没有这想的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这也是全世界几千年都没有过的事情,我们伟大的党和政府都想到了,做到了,这种创造力与执行力有谁可比?我真是感叹,有这样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中国人什么事干不出来,干不到呢?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两篇文章看民国与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
黑板上画王者荣耀,理科生和文科生大显身手,美术生:都是弟弟

黑板上画王者荣耀,理科生和文科生大显身手,美术生:都是弟弟要说当下最受学生们喜欢的游戏,王者荣耀绝对是其中之一,而且这款游戏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打王者沉迷于手机游戏,有的学生热衷于coplay王者荣耀的角色当然,对于有艺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