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玄奘生前倍受礼遇,为何死后朝廷却没给谥号?

原标题:玄奘生前倍受礼遇,为何死后朝廷却没给谥号?

佛教虽被归入文化范畴,却从来服务于政治。作为佛教中人,作为佛教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唐朝著名高僧唐玄奘也避不可免地要和政治产生纠葛,无法全然置身事外。

唐玄奘是古代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西游记》的推广,让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广为人知。

故事里,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尽管路途坎坷、困难重重,却也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保护与陪伴,在遭遇强敌时,也能请求神仙给予外援。

现实中,唐玄奘却是孤身一人从长安出发,辗转敦煌、新疆、中亚等地,方才踏上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的印度佛教中心,也就是那烂陀寺从师学习。

从离开长安到学成归来,这趟西行求法之路,唐玄奘整整花费了17年的时间。被他带回的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卷,657部,而他归国后耗费20年先后译出的大小乘经论也有75部1335卷。唐玄奘在其中耗费的精力不可谓不多。

这也是唐玄奘能够倍受唐太宗礼遇的很大的原因。

只是,生前备受礼遇,死后唐玄奘的待遇却不好。和以往去世的高僧不同,他出乎意料地没能得到朝廷给的谥号,甚至没有一个官员出席他的葬礼,这是为何呢?

倍受礼遇

三世纪以来,不少中国僧人踏上了西行求法的道路,但唐玄奘无疑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

这是因为其他梦想取回佛陀真经的僧人都死在了路上,唯有唐玄奘战胜了重重困难,最终满载而归。

这不仅让他在僧人间声名远扬,还让他在普通人心目中变得更加神秘、神圣。一时之间,唐玄奘成了佛教界的精神领袖,拥有了惊人的感召力。

唐玄奘能够踏上西行求法之路,离不开当时在位的皇帝,也就是唐太宗的支持。等到他求法归来的时候,他也很快意识到,自己想要把657部经书翻译出来,绝对不能缺少唐太宗的支持。

在争取唐太宗支持这件事情上,唐玄奘是有经验的。

他是僧人中少有的具有非凡外交天赋的人,这种天赋为他完成西行之旅提供了决定性帮助,也在他归来后争取唐太宗好感与支持时发挥了明显的效用。

事实上,在封建时代,“天子”也是人为经营起来的一种形象。因此,帝王更加深刻地明白“思想能够操控人心”的道理,对唐玄奘这种佛教界的精神领袖人物,也不可能不忌惮。

唐玄奘在接受唐太宗召见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因此,他非常清楚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在仔细向唐太宗讲述自己西行的经过之后,立刻将自己能够顺利取经归来的结果归功给了唐太宗。

他表示,自己之所以顺利求法归来,是因为受到了唐太宗和唐朝的庇护。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唐朝国力大增,声名远扬,他所经过的所有地域、所有国家,无不知道唐朝,也无不知道唐太宗,这让他常常能受到尊重和保护。

唐太宗未尝不知晓唐玄奘的心思,但显然,他十分满意唐玄奘的表态,这样的赞美也让他十分动心。

唐太宗向唐玄奘伸出了橄榄枝。他热情地邀请唐玄奘还俗做官,甚至还生出了要带唐玄奘随军出征的想法。但唐玄奘志不在此,他既盼望能够尽快投入经书的翻译工作,又清楚一旦涉足官场,自己的安危就更没了保障,因此,他婉言谢绝了唐太宗的提议,表明了自己要“毕身行道,以报国恩”的志向。

事实证明,这步棋唐玄奘走对了。唐太宗邀请其还俗做官,虽不乏有对人才的爱惜,却更多只是一种政治上的试探。

从后来唐太宗支持唐玄奘翻译经书却又指定地点,将译场设在长安的皇家寺院弘福寺而不是唐玄奘期望的少林寺就可以看出,唐太宗在防范着唐玄奘。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唐太宗时期,唐玄奘还是得到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待遇。虽然要忍受伴君如伴虎的处境,但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佛教被作为“圣教”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唐玄奘也被作为圣僧,处处受到礼遇。

处境艰难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放在唐太宗去世后的唐玄奘身上也同样适用。

唐太宗时期,因为唐太宗对唐玄奘足够重视,朝中大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就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并为了迎合唐太宗,经常力挺唐玄奘。

这就使得唐玄奘更能够在这一时期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经书的翻译工作上,而不用过多地被政局所影响。但这样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他在朝臣的眼里,被归入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

等到唐太宗去世,唐高宗李治上位并决定收回更多权力之后,不仅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的官员遭到排挤,就连身在寺庙的唐玄奘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唐玄奘在民间的声望极高,李治对他十分忌惮。

在李治下定决心要清洗老臣的时候,唐玄奘也开始了他的被监视、被打压的生活。

李治移驾东都时,名义上是优待法师,特命唐玄奘和自己同往,但事实上,他差不多是软禁了唐玄奘,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他的自由。

唐玄奘为求自保,也尽量低调行事。他常年呆在屋中翻译经书,但李治的打压还是层出不穷。

唐玄奘被限制了随同翻译的僧人数量,他能够随行的弟子也被明确规定为一人。这让他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工作的产出也严重缩水。

除此之外,唐玄奘还在生活上面临着吃穿甚至就医上的难题。李治没有为他安排相应的医疗人员,在一次病重而没有医生救治的情况下,唐玄奘只能冒险私自出宫就医。

这件事情被李治得知后,他感到十分不悦,但碍于名声,他也不想把对唐玄奘的恶意暴露得太明显,最终还是下令让太医前往救治。

唐玄奘也是经此一事,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死后无哀荣

在越来越多老臣被清算的时候,唐玄奘有过远走避祸的想法。他申请前往陕北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以求避开当时诡谲的朝局。李治最终同意了他的申请。

只是,没过几年,唐玄奘还是去世了。繁重的工作和压抑的情绪让他的身体很快衰败下来,卧病在床五天后,他正式圆寂了。

唐玄奘去世的消息传回来后,李治松了一口气。

他再也不用担心唐玄奘利用自己的名望来“左右朝政”,“左右民心”。他放心了下来,却也不愿给这个自己忌惮已久的高僧以哀荣。

按照惯例,高僧去世,朝廷都会给予追赠、追谥,但唐玄奘死后,李治并没有示意朝廷给其以谥号,甚至,当时没有一个官员敢于出席他的葬礼。

就这样,因为皇帝的忌惮,一代高僧安静地退出了历史。

唐玄奘成名,是在西行求法又顺利归来之后。唐太宗时期,皇帝尽管忌惮,却自信能够用好人才,于是唐玄奘倍受礼遇,在这一时期声名显赫。但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他却开始被作为老臣清算,另一方面也因为崇高声望激起皇帝的深深忌惮,最终落得黯然死去、死后也无哀荣的下场。

纳闻|新闻与历史:玄奘生前倍受礼遇,为何死后朝廷却没给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