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原标题: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这几天,地方美食沈阳鸡架被顶上了热门,不少网友迷惑:

流调沈阳鸡架“上头”,到底是个什么梗?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事情是这样的:

近期,辽宁沈阳出现了多例本土病例,流调人员在对一位“中招”大爷开展行动轨迹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这位大爷竟然在三天内一连几次购买鸡架或在相关餐饮店吃鸡架……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流调结果一出,网友们炸锅了,纷纷发问:

“这位大爷到底嘴有多馋?一连吃好几顿鸡架都不嫌腻味?”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沈阳鸡架到底有多好吃#就这么冲上热搜,演员林更新(那个传说中的九亿少女的梦)更是对此回应道:

鸡架的灵魂不在于它有多少肉,在于嗦勒。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平平无奇的小鸡架到底是怎么成为“沈阳之光”的?

这就要从古时候说起了。

01

一副鸡骨架的蜕变史

古人云:“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可见古人对鸡架又爱又恨。

古时候的朱门之家大多对鸡架不屑一顾,鸡架作为美食被送上平民百姓的餐桌,是在清初时期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相传当时社会动荡,孤儿流民逃窜至京城盛京,即当时的沈阳

一位贵族家的厨子见孤儿们食不果腹,心生垂怜,便把主人家不要的鸡骨架熬成汤送给他们吃。

某日,他因操作不当将鸡骨架煮坏了,便心生一计,以烟熏鸡架,不成想别有一番风味。为了纪念这位厨子,时人将烟熏鸡架命名为盛京老爹鸡架

后来,“贪吃”的古人又开发了炸鸡架、烤鸡架、辣炒鸡架、凉拌鸡架等吃法……鸡架自此在沈阳流行起来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从鸡骨架的蜕变史里,我们可以发现:

中国人对美食的挚爱,从古至今不曾有变。

现代人记录美食的方式是拍照、摄录,古人则选择将美食记录在诗文、典故或画卷之中,留给后来人品鉴。

那么,除了鼎鼎有名的鸡架,还有哪些美食是古人的心头好呢一起去诗文中窥探一番吧!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02

诗词与「鲈鱼」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元稹只十字,便勾起了人们对莼菜鲈鱼的垂涎

鲈鱼是许多古人喜欢的河鲜,提起鲈鱼,不免让人想起“莼鲈之思”的典故。

《晋书·张翰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郡张翰在洛阳做官,秋天时,看到秋风起,想念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当即感叹道:

“人生应当纵情开心,何必因为做个官,被困在这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呢?”

“人生应当纵情开心,何必因为做个官,被困在这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呢?”

于是毫不犹豫辞官回家,吃他的莼菜鲈鱼去了

后人便开始用“莼鲈之思”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莼菜、鲈鱼也渐渐成了文人墨客诗作中的常见意象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03

诗词与「豆腐」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

然而豆腐成为美食佳肴,是在宋代。 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曾记载,京城临安的酒肆卖豆腐和煎豆腐;精于烹饪之道的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更是亲自操勺,首创名菜东坡豆腐

相传东坡豆腐诞生于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这道菜一经发明很快在黄州流传开来。不久东坡先生又被贬官,经过惠州、儋州,他走到哪里,东坡豆腐便传到哪里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04

诗词与「螃蟹」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国人食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从《周礼》和晋代《字林》记载可知,我国已有两千七八百年的吃蟹历史。

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就发明出一整套精巧的食蟹工具,名为“蟹八件”古人发明食蟹工具后,吃蟹就成了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还流行在金秋蟹黄膏肥之时举行“蟹宴”,不仅仅是为了解馋,更是为了品蟹、饮酒、吟诗……

吃蟹的乐趣我们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便见过相似描写,在前段时间关晓彤的热播剧《我就是这般女子》中,也有安乐公主摆赏菊品蟹宴的情节

而说起古人中的吃蟹爱好者,非明朝文学家张岱莫属。每年十月,张岱都会与友人举行“蟹会”,他还曾把吃蟹的过程详细记载在了《食蟹》一文中。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05

诗词与「春韭」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初春时期的韭菜最是上品,被称宛若翡翠,文人墨客对韭菜亦是喜爱有加

最著名的便是诗圣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大意为雨夜割来的春韭既嫩且长,刚烧好的黄粱掺米饭喷喷香。

美食家苏东坡也曾留下有关春韭的千古名句: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回溯到更遥远的从前,《诗经·豳风·七月》中曾提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可见在《诗经》时代,韭菜于古人而言绝非等闲蔬菜,而和羔羊一起被当作祭祀贡品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古人们心心念念的美食还有许多

如竹笋如荠菜如鳜鱼……

诗家文人写就的美食篇章数不胜数

等待我们去发掘……

#你第一次被古诗馋到是什么时候?

留言区背出那句把你馋到流口水的诗词!

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

-END-

让我知道你在看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沈阳鸡架上头!鸡骨架的蜕变史,揭开了古人的吃货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