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东西方货币政策分歧

  • 财经
(纳闻记者赵晓辉报导)

评论

通货膨胀迫使西方央行提高利率,但在亚洲,中国采取了相反的策略。

所有的央行行长——东方和西方——都在担心经济衰退。 尽管如此,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上一次大通胀的教训仍然使美联储 (Fed)、欧洲中央银行 (ECB) 和其他西方银行家相信,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走向货币限制。

然而,中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压力。 面对远低于西方的通胀压力以及高度关注国家糟糕的经济前景,中国人民银行(PBOC)已经降低了利率,尽管只是幅度很小,并在其他方面放松了货币政策。

在西方,美联储做出了重大承诺。 自 3 月以来,当美联储最终意识到美国面临的通胀威胁时,决策者已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从 1.5 个百分点上调至 2.25-2.5% 的水平。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预计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开会时将目标利率再提高 0.75 个百分点。

如果有的话,加拿大银行已经超过了美联储。 自3月以来,该行已五次上调隔夜拆借利率目标,共上调3个百分点。 这些比率现在比过去 14 年的任何时候都高。

最近,欧洲央行也加入了这一趋势。 由于担心经济衰退而不愿在今年早些时候加息,欧洲决策者终于承认有必要进行货币限制,将短期目标利率上调约 0.75 个百分点。 尽管其 1.25% 左右的目标仍远低于美国利率,但欧洲央行决策者已承诺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息,以赶上他们在北美的表亲。

欧洲央行必须克服许多担忧来加强这项新政策。 与北美不同,其管辖范围内的经济体远未实现充分就业,而且由于能源短缺的威胁,经济衰退的前景比大西洋这一边要真实得多。 但不断扩大的利差吸引了欧洲的资金流向美国,因此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了 15%,政策制定者可能会看到这一举措增加了通胀潜力。 他们也很清楚,如果他们未能采取行动应对通货膨胀,企业和个人就会开始期待它,从而最终使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1.tagreuters.com2022binary_LYNXMPEI7G09V-FILEDIMAGE 2022 年 7 月 21 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 (ECB) 大楼前可以看到欧洲国旗。(Wolfgang Rattay/路透社)

中国不得不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方面,与西方经济体相比,其银行家面临的采取行动的压力要小得多。 可以肯定的是,它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上升——从去年 2 月的 0.9% 上升到 7 月的 2.7%,这是可获得数据的最新时期。 尽管有所上升,但这远没有西方 8-9% 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可怕。 此外,它与中国过去 20 年平均每年 2.3% 的通胀率相差不大,仍低于北京官方规定的 3.0% 的上限。

然而,更能说明政策制定者的是中国面临的真正经济障碍。 用于对抗 COVID-19 的封锁和隔离已经使中国的增长低于目标,其中一些限制仍然存在。 中国还面临干旱、热浪、电力短缺以及去年房地产开发失败的挥之不去的影响。 中国很可能会面临经济衰退,而且肯定会达不到已经下调的 5.5% 的实际增长目标。

因此,中国央行(PBOC)倾向于通过降息和其他方式来放松货币政策。 第一次降息发生在 2021 年末,当时政策将主要短期贷款利率从 3.85% 降至 3.8%,然后在去年 1 月将利率降至 3.7%。 监管机构在 8 月下旬再次将利率下调至 3.65%。 这些看起来像是边际变化,但它们在中国产生了影响。 而这些降息并不是全部。 中国人民银行还将五年期贷款利率(可能对企业贷款更为重要)从去年底的 4.65% 下调至 5 月的 4.45%,然后,就在 8 月下调短期利率前一周,将这 5-年率再次升至 4.3%。

这种东西方分歧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即使运气非常好,欧洲和北美也将面临足够的通胀压力,以保持利率高于原本可能的水平,并可能迫使进一步加息,至少达到通胀水平。 即使出现衰退,这种压力也会持续存在。 相比之下,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增长障碍,随着中国经济问题的全面性变得明显,它可能会比以往更加放松和更加积极地放松货币管制。

本文观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2011 年 8 月 7 日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总部。(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