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习近平中东行 促中国影响力升级 但蜜月或难以为继?




2022年12月9号,沙特阿拉伯王储及内阁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和中国-阿拉伯联盟国家峰会。习近平还会见了海湾国家及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本照片有沙特通讯社发布,美联社提供。

在一系列罕见密集的首脑峰会之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刚刚完成了其历史性的中东之行。在三天访问期间,习近平接连举办中国-沙特阿拉伯、中国-阿拉伯国家、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海合会)三大峰会,并与埃及、巴勒斯坦、科威特、吉布提和伊拉克等二十个海湾国家、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双边首脑会晤。

在中美深陷战略博弈、美阿关系渐行渐远之际,习近平这次被中国称为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的出访备受关注,被普遍认为在外交上提升了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然而与此同时,也有观察人士指出,此行也明显缺乏某些具体的实质性结果,同时,一些裂痕也开始显现。

“所有这些会议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普林斯顿大学现代中东跨地区研究系主任伯纳德·海克尔(Bernard Haykel)说。

在上星期五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中国和与会国家宣布构建中国一直在世界各地竭力提倡的“命运共同体”,此外,第二天的首届中国-海合会峰会还决定提升彼此之间的关系,建立并加强中海战略伙伴关系。

官方的新华社星期一发表评论说,成果丰硕,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习近平为中阿命运共同体指明路径,得到与会各方积极响应。

习近平以对沙特的国事访问拉开此次中东之行的序幕,两国最新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称,双方强调决心加强防务各领域合作协调,打造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双方就此发表的长篇联合声明涉及了范围广泛的国际问题,其中乌克兰、伊朗、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也门等等。相比之下,2016年习近平访问沙特时的声明仅仅提到了叙利亚问题,称双方对叙利亚的严峻局势表示担忧,篇幅不足最新声明的一半。

“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对习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伦敦国王学院的讲师芝诺·莱奥尼(Zeno Leoni)说,“这意味着中国将沙特视为从技术到政治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的长期合作伙伴。”

莱奥尼说,在中国正在美国的传统主导地区削弱其影响力之际,该协议向华盛顿特区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沙特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同时将自主处理其外交事务。

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安全研究团队”(International Team For the Study of Security Verona, ITSS)的研究员卡洛塔·里诺多(Carlotta Rinaudo)说,中国和沙特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元首会晤,“实质性‘升级’了中国与海湾地区的关系 ”。

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格兰特·拉姆利 (Grant Rumley) 说,习近平的访问与拜登总统的中东之行迥然不同,习近平高调赞扬中东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明确表示中国与中东的关系是他所谓的“南南关系”的典范,大谈不干涉内政和多边主义。“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次访问只是该地区国家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的又一公开例证。”他对美国之音说。“双方都乐此不疲地对方的宣讲要点背书,现在我几乎看不到他们不一致的地方。”

蜜月或难以为继?

中东可谓是集历史、宗教、种族、资源、政治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矛盾的集大成之地,大国涉入地区事务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难以自拔,中国多年来也一直长袖善舞,与各类地区冲突的敌对各方都保持友好关系,在加深与沙特等国关系的同时与伊朗的关系也能得以不断深化。然而,这种多面玲珑的局面似已开始出席裂痕。

在这次访问中,中国罕见地在有关地区安全事务中的表态中占在了阿拉伯国家一方,令伊朗极为不满。

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联合声明涉及到了伊朗极为忌讳的核项目问题,呼吁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海湾地区扩散,确保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以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与稳定,强调呼吁伊朗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全面合作。此外,或许更令伊朗恼怒的是,中国海合会联合声明还公开支持阿联酋在与伊朗主权争议中的立场,称“双方领导人强调支持一切和平努力,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旨在根据国际法准则进行双边谈判以和平解决三岛问题的倡议和努力,从而根据国际法理解决该问题。”

伊朗一怒之下星期六召见中国驻伊朗大使,向中方表达了“强烈不满”。

“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国家同时和沙特和阿拉伯国家维持良好关系,中国是其中之一。”曾先后在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中任职的拉姆利说。他说,这份声明基本上采纳了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立场,“所以我认为在这次中东之行之后你会看到中国和伊朗之间有更多的摩擦。”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一说,海合会国家和伊朗都是中国的朋友,中方发展同双方关系都不针对第三方。汪文斌还透露,中国副总理胡春华已抵达伊朗进行访问。

拉姆利指出,习近平的访问把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推向了一个高潮,但这也可能是蜜月结束的开始。

他说,该地区国家对中国的期望几乎肯定会拔高,虽然中国签署数十个经济项目,但很可能后继乏力,最终很多国家失望。

习近平在访问期间,与阿拉伯国家签署了数十个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不过到目前为止,外界还没有看到这些协议的大部分的具体内容。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海克尔说,在象征性和外交层面上,习近平的访问可谓非常成功,但是,今后到底有多少项目能够付诸实施、实际意义有多大他还不能肯定。“最终,真正重要的不是签署了多少谅解备忘录或协议,而是实际的事实,例如中国在沙特阿拉伯的投资,如果中国在沙特投下巨资,真正的投资,如果中国获得在沙特建设基础设施的大合同,如果中国因这次访问而向沙特出售武器系统,或者如果中国被给予例如有人一直在谈论的在红海建立海军设施的可能性等,这些将是真正、具体的成功,是中国外交的实在成就。但如果只是象征性的,或者只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付诸行动的表面文章或备忘录,那就不是那么成功。”他对美国之音说。

石油人民币和自贸区均尚无下文

此次峰会前,原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中阿自由贸易协议是人们广为关注的焦点,不过截至目前,这两项议题均尚无实质性突破的信息。

在至关重要的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就自由贸易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艰苦谈判,被认为是衡量这次峰会成果的指标之一。

早在2016年初上次习近平访问沙特期间,中国官方人士就曾经透露说,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正在冲刺,有望年内达成协议。但是时隔近7年之后,官方最新的信息仍然是处在“最后和关键阶段,就差临门一脚”。

“有人可能会指出,虽然签署了34项投资协议,但峰会并未转化为任何重大突破–例如,没有宣布期待已久的自由贸易协定。”意大利的中东问题专家里诺多对美国之音说。

中阿自贸谈判可谓是中国最漫长而坎坷的经贸谈判之一。谈判早在2004年就已启动,2009年暂停,2016在习近平沙特之行的推动下恢复。目前,中国已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是第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中国对这次能敲定协议寄予了相当的厚望,然而,显然即使习近平的访问或许在一些方面见证了彼此关系的历史性飞跃,但自贸谈判再次功亏一篑。星期六发表的中国和海合会的联合声明称,双方领导人强调应继续深化双方合作,实现双方共同利益,“包括尽快完成中海自由贸易区谈判”。

在美中博弈的大背景下,沙特能给予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厚礼莫过于接受人民币结算。沙特哪怕仅有一小部分石油出口以人民币结算从中国的角度来说都可谓是重大突破,除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外,对中国所说的摆脱美国金融霸权、重塑全球原油市场的交易规则等都独具非凡意义。

早在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说,利雅得一直在与北京谈判,以人民币而非美元为其向中国销售的部分石油定价。知情人士对该报透露,沙特与中国就人民币计价石油合同进行的谈判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六年,但今年加快了谈判步伐。

习近平在海合会峰会发表讲话时呼吁“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习近平提出用人民币购买石油是一个大胆的呼吁,这应从美中竞争的角度来看,虽然双方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沙特就一定会接受,但它提出了一个长期的外交对话议题。”伦敦国王学院的莱奥尼说。

考虑到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量等等诸多因素,沙特部分接受人民币结算石油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分析人士指出,构建出一套“石油人民币体系”也将对沙特受益的国际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中东项目和斯考克罗夫特中东安全倡议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阿布扎比扎耶德大学(Zayed University)政治学助理教授乔纳森·富尔顿 (Jonathan Fulton)在一封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一方面,考虑到沙特和中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量和合同,这是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这将对沙特和中国都受益的金融秩序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他说:“如果美元贬值,对沙特及其海湾邻国的影响将特别困难–他们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且他们的大部分主权财富基金个人投资在美国。”

理论上中国和沙特似乎已经可以做到以人民币计价进口石油,原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后,沙特的人民币也可以用来结算从中国进口的其他产品。就在这次中阿峰会前夕,中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沙特完成了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尽管如此,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仍然可能是这一关键议题尚未有突破的另一大障碍。

“这(人民币结算石油)对中国来说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对沙特来说我不太确定。”普林斯顿大学的海克尔说。“如果收到人民币,他们也只能用它来支付从中国的进口,无法转手兑换来购买比如说德国的进口商品。”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 习近平中东行 促中国影响力升级 但蜜月或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