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国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暴露了系统性弱点

(纳闻记者钱明宇综合报导)

新闻分析

尽管评论员对美国的软弱感到痴迷,并担心俄罗斯和中国将如何瓜分世界,但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无法偿还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它首先暴露在房地产开发商恒大,但当该公司的债务问题成为去年春天的头条新闻时,北京必须知道有问题债务的公司名单将会增加。 事实上,资不抵债的开发公司名单增加了,使中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脆弱。

在更深层次上,这种情况揭示了中国自上而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管理的根本弱点。

最新一家宣布无法偿还未偿债务的公司是开发商 Yango Group Co。1 月份,该公司通过将 6.7 亿美元的现有债券换成新的债务工具来避免违约。 该公司管理层仅用了几周时间就宣布它仍然无法履行其义务。

就像陷入困境的金融体系一样,这一失败已导致阳光集团的最大股东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未能支付约 2.96 亿美元债务的利息。 伴随着这个麻烦,中国奥园集团也宣布无法履行其财务义务。

这些令人悲伤的公告是在此前有关恒大、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违约的消息之后发布的。非正式统计表明,在63亿美元的旧债换新债中,约有40%已经违约。

纳闻照片 2021 年 12 月 1 日,佳兆业集团控股开发的房地产物业佳兆业广场的标志出现在其位于中国北京的公寓楼附近。(王廷舒/路透社)

这些实际违约数字虽然很大,但仅占风险资金的一小部分。 正如恒大的消息首次传出时广为宣传的那样,该公司能否清偿约 3000 亿美元的负债令人怀疑。

所有这些其他公司都增加了这一数额。 现在有一个明确的迹象表明,所有开发商都可能陷入困境,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房地产开发约占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

对债券持有人和那些在北京负责保护中国金融健康的人来说,更为紧迫的是即将到期的大量债券。 根据英美数据和咨询公司 Refinitiv 的数据,到 2022 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约 1170 亿美元的到期债务,其中近三分之一以美元计价。 大约 270 亿美元将在几周内到期。

迄今为止,北京政府和中西方媒体都将这些债务问题归咎于中国开发商的挥霍行为。 毫无疑问,这些公司中的许多公司都拥有华丽的管理层,他们借入过多而花钱过多。

关于恒大如何购买一支运动队并乘坐私人飞机环游世界的故事在许多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中反复出现。 但如果不谨慎的管理可以承担部分责任,那么大部分责任都属于北京的决策者。

几十年来,几乎自 1970 年代末中国大开放以来,房地产开发一直在国家增长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 北京利用专项债券鼓励省级政府与私人开发商合作,从农民的土地上建设整个城市。 这些快速发展构成了西方媒体报道的基础,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难怪房地产开发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如此之大。 所有这些增长都需要债务——首先由省级和地方政府通过北京授权的特别债券承担,然后由开发商承担,这些开发商预计这些房地产项目的合同资金将没有尽头,这是可以理解的。

几十年来,借贷和支出已经变得如此过度,以至于今天中国约有20%的住房空置。 这部分既没有出售,也没有退还租金。 而且由于政府合同同时停止流动,开发商无法偿还他们多年来积累的一些巨额债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恒大集团在洛阳开发的恒大绿洲住宅综合体 2021 年 9 月 15 日,恒大集团在中国洛阳开发的住宅综合体恒大绿洲,起重机站在未完工的住宅楼旁。(Carlos Garcia Rawlins/路透社)

这种情况是危险的,不仅仅是因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会离开现场。 更大的问题在于许多贷款人——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毫无价值或大幅贴现的债券之中。 与没有发生这种巨大浪费相比,它们支持未来发展的能力将减弱。

也许更糟糕的是,没有人知道这些受伤的金融参与者是谁,因此其他人会因为担心一个或多个相关方因持有坏账而受到削弱而犹豫不决出贷或投资。 这种担忧可能会带来好处,因为这种担忧会在系统中引入必要的审慎性,但这也意味着金融交易的步伐将放缓,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放缓。

这一坏账问题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弱点。 房地产过度建设源于中国中央计划经济决​​策的性质。 债务和住房过剩的直接原因是规划者无法看到中国人的生活需求与规划者所想的不同。

为什么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与直接与买家打交道的企业不同,规划者与他们为之规划的人没有联系。 从规划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发展过去曾奏效,应该继续这样做。 只要北京推动,省级政府和开发商就完全有理由跟上。

如果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方法,所有相关人员都会看到对此类住房的需求不存在,并且比中国规划者退缩得更快。 过度建设和债务积压将不会那么严重。

本文观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纳闻观点。


2022 年 1 月 10 日,中国恒大集团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总部外墙被部分移除的公司标识。席卷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危机正威胁着开发商的数十亿美元负担在无法偿还的债务中。  (大卫柯顿/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