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任四川首富多有钱?小弟逆袭一年赚了620亿!

2018 年,四川省川商总会召开了一个经济形势研讨会,一众川商领袖齐聚一堂,讨论下一个风口。当时,身为川商总会会长的刘永好,谈了一下企业转型和年轻化的问题,希望 5 年后再造一个新希望。纳闻

但没想到的是,5 年时间未到,一直在做多元化布局的刘永好,被当时在同一张会议桌上的一位小弟给逆袭了。纳闻


这位小弟叫刘汉元,现年 57 岁,是通威集团(600438)的创始人。据最新的《2021 胡润百富榜》显示,刘汉元以 1250 亿身家,结束了刘永好 20 多年的 ” 垄断 “,成为新任四川首富。仅过去一年,他的个人财富便增长了大约 620 亿元。纳闻



他是如何崛起的?纳闻


虽然年龄相差 13 岁,但刘汉元和刘永好的起家之路颇有相似之处。都是辞去公职下海,都起步于改革开放全面起步的上世纪 80 年代,都是从养殖业开始。纳闻


不同的是刘永好兄弟养的鸡和鹌鹑,刘汉元则是养鱼。这与刘汉元最初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有关。刘汉元 1964 年出生于四川眉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家境一般 14 岁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就读中专,读的是四川水产学校的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做技术员。纳闻


虽然这份工作的月薪只有 33 元,不过经常有被抽调到外地做水资源调查的机会,他养鱼的技术也因此被锻炼出来。他创业的念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产生的。纳闻


据《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一书,1983 年初,刘汉元考察养鱼 ” 万元户 ” 时发现,四川的养殖户大多是在池塘里养鱼,养殖出来的鱼也带有一股土腥气;水库养殖出来的鱼新鲜许多,价格也要高,不过生长速度慢,而且只能散养不易形成规模。纳闻


这个技术难题很快被他攻破了。靠着翻阅专业杂志,他发现德国已经有网箱养鱼的成熟技术,很适合在水库这样的水域进行规模化养殖。靠着自己攒下的 200 元和家里卖掉的两头猪,他踏上了下海创业之路。纳闻


次年,20 岁的他将自己研制出的 ”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 ” 投入实践,短短半年就远超当时全四川的最高亩产,赚回了 2000 多元现金。纳闻


出人意料的是,小赚一笔之后,他很快就将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当地村民,并免费向全国农民推广。纳闻


这看似犯傻的举动,恰恰是刘汉元敏锐商业头脑的展现。他认为,网箱养鱼技术并不具备核心优势,很难垄断,还不如扩大养鱼群体,自己转行上游的鱼饲料生产――只能说,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相似之处,在这一选择上,他和刘永好又几乎如出一辙。纳闻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鱼饲料,并在老家永寿镇成立了科力饲料厂(通威前身)。纳闻


刘汉元的饲料生意一直做的不错,资料显示,因质量过硬,开张初期科力饲料便大受欢迎,行情好的时候要排 7 天队才能买到。纳闻


4 年后,积累了不少财富的刘汉元将公司规模扩大,创立了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并把公司总部迁到了成都。纳闻


他善营销的特质也在这一时期展现。通威成立之后,刘汉元便花了十万元在《四川 | 日报》持续两周刊登招聘启事,创下四川第一个整版广告的记录。” 科技能使卫星上天,科技能使你养鱼致富 ” 的广告语,迅速在四川流传,通威也借此名声尽显。纳闻


卖饲料的过程中,刘汉元多还尝试与养殖户合作,以高出市场 1-3 元的价格进行回购,把回购的鱼再放到通威自己的特殊水环境里,对鱼净养,再以 ” 通威鱼 ” 的品牌上市。通过宣传 ” 无公害 ” 的理念,通威鱼的价格比普通鱼高出了 50% 左右。纳闻


这期间,刘汉元也不断攻城拔寨,接连在昆明、安岳、西昌等十多个城市开设子公司。据说,当时国内每三条鱼中,就有一条食用通威饲料。纳闻


2004 年,通威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 年后销售收入便超过 200 亿,市值也近 100 亿的大关。纳闻


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绕不开多元化布局之路。在这方面,刘永好兄弟的步伐要早一些。1998 年,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六和集团在深交所上市,借着资本,刘永好开始向金融和地产进军,之后在乳制品和化工领域也有涉猎。纳闻


相比之下,刘汉元要 ” 专注 ” 一些,饲料业务之外,他选择了光伏发电作为自己的第二条创业之路。纳闻


关于他进军新能源行业的原因,有两种传闻。一种说是,2002 年,38 岁刘汉元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 EMBA 期间,认识了新能源前辈、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受他指引开始向能源行业进军;另一种说是,受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的鼓动。纳闻


事实上,真正吸引他的,应该是行业的前景。据《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在进入该行业前,刘汉元曾数次前往德国考察,1995 年还差点并购了一家德国半导体企业,但因市场前景不明,最终放弃了合作。纳闻


2004 年,德国政府颁布了《新能源法》,并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在此带动下,全球光伏市场大爆发,作为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纳闻


2004 年 9 月,唐光跃找到刘汉元,希望他投资一个新上马的氯碱化工项目。氯碱化是多晶硅的上游市场,错过了多晶硅生产热的刘汉元,和唐光跃一拍即合,受让了唐光跃持有的永祥树脂 50% 的股份。纳闻


尝到了做上游供应商的甜头后,2006 年 12 月,刘汉元又宣布 ” 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 “,并于次年 5 月与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与四川巨星集团共同在乐山设立四川永祥股份。纳闻


在这条赛道上,刘汉元并不算一帆风顺。纳闻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受到重挫,多晶硅变成了 ” 烫手山芋 “。刘汉元也受到了影响,不少工程被迫停滞。2011 年美国又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 ” 反倾销、反补贴 “,2012 年欧盟也加入了该行列。当时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相继破产重组。纳闻


危机之时,刘汉元挺了下来。他认为,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将是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光伏产业肯定还存在壮大的可能。他顶住压力,用卖饲料的钱补贴光伏项目,发展多晶硅。同时,选择在中下游寻找,建立光伏电站,收购企业,还结合了新旧业务,开创了渔光一体的发展模式,即水下养鱼和水力发电。纳闻


2015 年,随着行业复苏,煎熬了数年的刘汉元终于挺了过来。这一年,他重新启动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改项目,并在年底宣布多晶硅年产能突破 7 万吨。不久后,他又在包头投资建设了年产 5 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一举将多晶硅年产能提高到 12 万吨,跃居世界第一。纳闻


不过市场很快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对单晶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和门槛更低,一直是大多数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的优先选择。但 2015 年之后,单晶硅因为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市场宠儿。2017 年,” 单晶硅型 ” 太阳能电池板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了多晶硅。纳闻


通威股份主要业务及产业链纳闻


刘汉元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于 2017 年与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及天合光能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单晶硅棒项目。根据通威股份今年年 7 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公司目前单晶料占比已达到 98%。纳闻


与隆基股份相比,通威股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并不突出。隆基与通威在光伏产业链的定位也略有不同。前者正在奠定自己全链路的龙头地位,而通威股份是全球硅片大户,中下游业务略有涉及。与此同时,光伏产业只是通威股份的主业之一,水产饲料业仍在其企业发展投入之中,占据了公司部分研发投入和经营力量,这也与 ” 一心一意 ” 做光伏研发的隆基股份形成鲜明对比。纳闻


目前,随着碳中和概念来临,光伏产业又将面临新一轮技术革新。未来,通威股份是否还能在这个领域力压群雄,尚未可知。纳闻


不过,时代的风口终于吹到刘汉元身上。据《2021 胡润百富榜》显示,去年中国财富增长最多的十位富豪中,有 6 位从事电动汽车,光伏也有 2 位。相比之下,房地产、教育、猪肉、互联网行业下降明显。纳闻


最新数据显示,2021 年上半年,通威饲料及产业链业务营业收入 98.95 亿,同比增长 16.59%。光伏业务半年实现收入约 164 亿,业绩持续向好。并且在 2020 年,多晶硅的产量也高达 8 万吨。截至 11 月 19 日,通威股份市值达 2203 亿元。纳闻


风水轮流转,这位常年被刘永好碾压的四川富豪,终于问鼎首富。 纳闻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新任四川首富多有钱?小弟逆袭一年赚了6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