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等了三集,我才敢为它叫好

B站新综艺《舞千年》,在这个油腻的综艺年,尤为清新脱俗

本期编辑:刘山石

独立审美濒危,一定是从什么都要跟风说句“炸”开始的。

十个演员九个“演技炸裂”,流行纷纷在“炸街”。

前几年,营销过“一集封神”的影视综艺更是不断通货膨胀。

通稿里的“神仙”密度,堪比西游记天宫开会片场。

直到观众回顾观看记录,才反应过来:

不对啊,吹得这么猛,明明没有几个能让我看下去的“神作”啊。


数据,就从不给面子。

上半年,四大平台季播节目比去年增加了2部。但全网综艺有效播放只有164亿,同比骤降19%。

下半年大盘更平,选秀腰斩,流量搁浅。

一片唱衰声中,今年似乎鲜有天天霸占热搜的“大爆脸”综艺,平台纷纷回归和气低调路线。

但很多人却意外发现——

不靠热搜“按头安利”,全靠爱好驱使。

自己却难得地在“综艺寒冬”里,完整追完了几部“慢工出细活”的综艺。

01
慢热美学,拯救国综

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发现《花儿与少年3》突然在社交网络上文艺复兴了。

因为参演嘉宾“太正常”,第三季的热度被drama的前两季甩得很远。

四年后,人们被狗血戏码骗得元气大伤,才开始怀念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纯粹享受旅行”的过程。


经常看见有为《花少3》伸冤的声音,说这样的口碑效应叫“慢热美学”,多咂摸和回看才有滋味,颇有生不逢时的意味。

慢热综艺的反义词,是热搜综艺。

吹“开局极大爆”“预告即大爆”那一套。

有阵子国综最爱做的,就是靠前期炒作嘉宾八卦或不和,让关注度赢在起跑线上。


慢热综艺反过来,主题平淡导致一开始不显眼,口碑慢慢累积,从小圈子扩散到了大圈子。

《再见爱人》就是近三年来少见的,让我快进次数少于五的综艺。

起初看到筹拍的消息,还以为是韩版前任互撕的套路。

播出后才知道,是把相处和婚姻的本质浸润在昔日爱人的相处细节里。

看热闹的人失望了,但热度也就此没有流于噱头。

郭柯宇和佟晨洁难得地没有成为被村头巷尾议论的“失婚妇女”,而是成熟女性不同鲜活模样的范例。

以前,“慢热美学”还更多地诞生在影视领域。

《甄嬛传》从主演定妆照被骂“大爷大妈脸”,到成为重播率最高的清宫剧,用了整整十年。

《大明王朝1566》首播收视率惨到0.5%,豆瓣9.5分全靠口口相传堆起来。

如今国产综艺的观众,也开始为慢热叫好。


一个矛盾是,虽然大家越来越懂得欣赏慢热美学,但很难劝市场热钱去相信延时满足。

毕竟,早就被行业映证过的一个捷径是:

比起夯实整季质量,要先靠一个足够猎奇或争议的话题出圈。

不仅徒有其表的空壳综艺,喜欢这么干;就算实力派,也很难免俗。

比如几年前,当舞蹈题材还是一座综艺处女矿的时候,注重的还是展现技巧。


一期能靠“战胜地心引力”的动作拼上十次热搜,很多节目都用“直给”的方式尝到了第一波红利。

弘扬舞蹈文化的初期,这肯定是个好事。

舞者超乎常人的身体素质,被高速慢镜头多角度展示,堪称奇观。

每个动作也都是台下十年功的血汗,补全了中国荧幕上少见的专业精神。

青年舞蹈家华宵一,在《舞蹈风暴》上展现的轻盈一跃,就惊艳过众人:

“别人是跳,她是升起来的”。


一片盛赞声中,华宵一自己却显得异常清醒,直言并不赞同:


“中国古典舞从不是炫技,而是情动于中而起舞的文化。”


的确,就像多少人跟风去看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拍完短视频段子就把她遗忘脑后。


安利传统艺术,如果只能拎出一个动作去吹,才是本末倒置。


最近华宵一参演的B站新舞蹈综艺《舞千年》,就抛弃捷径。


B站联合国风专业户河南卫视,出了个险招——


舞蹈没有竞技,没有淘汰,没有互撕扯头花。


把古典舞还原回历史里,直接做舞剧。


华宵一在《舞千年》里饰演英气飒爽的上官婉儿,与娇蛮受宠的太平公主上演“第一礼官”之争,剧情紧张又好嗑。

其实刚开播,我就已经看到一些国风深度爱好者对《舞千年》的种草了。

因为出实景、不抠图、无替身、不注水的专业态度。

比如《昭君出塞》舞者20分钟就换了9套衣服:少女戏水、大婚远嫁、暮年思乡……

造型和妆发随着心境变化,服化道细节水平远超古偶剧。


但小范围安利开始一直没有出圈,原因正如这条评论:

“每支舞蹈单抽出来,都厉害得能上春晚。

反而串在一起,原本5分钟就能get的爽点,要花50分钟静下来品味,没点文化真看不懂。”

直到半个月过去,在B站上口碑慢慢发酵,亮出大招。


乍看不符合“爆款”传播规律的节目,才越看越让人欲罢不能。



02
“越来越好看”是最难的事

《舞千年》的名字取自一个(不用扣钱的)谐音梗,“中华文明上下舞(五)千年”。

为还原失传神书《十二风舞志》,每一集都拍得像纪录片,每个明星荐舞官都是主演,分别献上经典古典舞曲目。

一个观众从没见过的舞蹈综艺形式,在:

既未被流量验证,也不符合既定的收视习惯。


搁以前,套路化的舞蹈综艺一般怎么填充时长呢?

一个“燃点”回放三遍,镜头切回评委们被惊到地上的下巴,被淘汰的舞者还要搞十分钟的真情落泪。

但骤然的热度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越是用噱头抢来的关注,越不保险。

比起开篇即巅峰,综艺如何“一集比一集好看”“一季比一季好看”,才是最难的事。

河南卫视创新节目中心副主任冯铮,就表达过有关“叫好不叫座”担忧:

大部分观众只在热搜里看过一两支舞蹈片段,看完整整一期晚会的寥寥无几。

吹完“YYDS、绝绝子”就跑,挖不出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涵,也和初衷背道而驰。


而B站创新的《舞千年》重历史承接,而非片段传播。

看舞首先需要时间入戏,节目初期热度处于天然劣势。

叙事+重演+舞蹈+架空的设定,开始让很多人彻底懵了。


直到后几期认真追下来,熟悉了节目叙事风格,故事量逐渐进入深水区,代入感直接翻倍。

举一个让人直呼精妙例子。

如果只看第一期的《侠骨伞影》,你只会觉得这是一个王家卫风格的侠义故事。

男主楚离仅凭一纸红伞,干净利落起落有招,光影交织,独抹鲜红遁入黑暗。


如果只看第三期的《越女凌风》,你只会赞叹天下第一侠女的刚柔并济。

世人都说女子柔弱,可凌风偏偏孤鸿独现,用“天地孤星任我行”的气概补全了古典舞侠女形象的缺失。


直到一套行云流水的孤独剑舞后,越女独站江边,水流缓缓漂来一把红伞。

观众恍然大悟,楚离和凌风的凄美爱情故事,就此联结起来。


那年,一个混迹江湖的侠客,遇见了一个从不服输的女子。

他们未能分出胜负,却暗生了情愫。

刻着她名字的伞,交换了他的剑,作为信物约好再决高下。

殊不知,回到门派的凌风已经被利益许配给了别人。

一对璧人身隔万里,男主困于江湖纷争,彼此一等就是十年。

只能在心中一次次重复当时的约定,相信对方能听见——

“我说,待我江湖事了,就去找你归剑还伞。”

“我等在这里,不知是舍不得立身于此的十年光阴,还是舍不得那把剑。”


节目走出演播厅,还原侠义之舞诞生的前因后果。

我们这才知道,原来这恍然若天人之风姿背后,还有穿越千年的爱恋。

这便是《舞千年》的超沉浸体验,表面上是看综艺,却有了追剧的体验感。

03
慢工出的好活,
观众识货

流量时代走向式微,这不是国综第一次意识到,口碑长尾效应、而非昙花一现的重要性。

从《这就是街舞》第一季看到第四季,我就明显感觉到:

只顾炫技的选手,都被有故事情感的舞蹈取代,注重韵律质感的外国大神纷纷助阵。

评论也不只会吹“炸裂”,对街舞的理解和诠释都更加丰满。

《舞千年》费力又冒风险地去让舞蹈“慢下来”,更是行业头一回。

如果说以前对古典舞的称赞,是“终于明白王孙公子的快乐”。《舞千年》则真正穿越回了史书的厚重文化里。

好在大众审美越来越独立,给了人物弧光的展现更多耐心,终于换来全方位的感动。

第四期拍了《关公战》和《赵氏孤儿》,两个中国传统BE美学的经典之作,就把无数观众“刀傻了”。


败走麦城的独舞,关羽英雄末路仍铁骨铮铮,刀锋每一次挥出都撼动雨幕。

濒死时一声“云长”,把他唤回桃园结义的柔情回忆中。

随后喷溅的鲜血,变为桃花,唯一矗立的只剩一把刀。


《赵氏孤儿》则上演了一段凄绝的“血泊之舞”。

程婴舍小家为大义,眼看着自己孩子被杀,血红色的滤镜铺满屏幕,人物内心的悲怆全部涌出。


90后舞者胡阳的肢体和情绪张力,吊打八成同龄国产剧鲜肉。

让无数网友发出“这年头,舞者的演技都比很多演员好”的感慨。

殊不知,这其实才是绝大部分中国舞者的常态。

《丝路花雨》创作者、已故古典舞殿堂级人物赵颖老师,曾留下一句箴言:

“舞蹈不是胳膊腿的事,一定是文化的事。”

作为脱胎于悠久文明的舞种,舞者们从不只是磨炼一个个动作。

他们是在用全身心,传达经过文化洗礼后留下的感受。

只不过之前,大众只一个片段很少能了解到背后故事。

经常是综艺热度一过,聚光灯移开,舞蹈又沦为陪衬的艺术。

直到《舞千年》的出现,让非舞蹈爱好者更容易理解艺术,也有了走进剧院近距离感受“情动于中而起舞”的欲望。


甚至,细细咂摸后越来越入戏的观众,开始自发安利、科普、二创,


过了蜂拥期的娱乐行业,已经不能凭借卖弄奇观和噱头而轻松跟风成功。

不管是用影视手法提前给舞蹈的情感铺路,还是在B站这个最有活力的年轻文化社区实现更长尾的口碑。

《舞千年》的全新尝试可能暂时不完美。

至少懂得大众想要什么又不谄媚,在专业度打底的基础上,给了综艺审美一个向上走的火苗。


一次次地弘扬传统精华,这档节目想要的,不是一阵短暂的吹捧。

而是相信这届观众渴望也有能力,欣赏到更立体、更归真的文化。

相信慢热美学,不只为了理想主义,时间发酵的口碑会给出“什么是好综艺”的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在这个所谓的“综艺寒冬”,推荐《舞千年》的原因。

市场多一点耐心,拒绝在舒适圈里偷懒打转,我们才有资格触碰到更立体优质的东西。

就算这条路道阻且长。

只要有人坚持在呈现和还原,那些高质量的文化就值得被铭记。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这不是综艺寒冬,
是舞蹈艺术的春天 ↓↓↓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等了三集,我才敢为它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