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上海首座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有多特别?


城市无限翻新扩张更新的同时,

遗留在市区里的工业遗存空间如何自处?

有趣的设计注入其中,

即便是已废弃的铁路支线

也能变成令人惊艳的高线公园。

就像上海百禧公园一样,

历史的“遗迹”重塑成区域的魅力,

更藏着一座城市有关社区生活的无限可能。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最近很热闹,一座总长度约1公里的3层立体式公园,像一条城市走廊般,串联起南北两端的中山北路与曹杨路。这就是最近出镜率极高的百禧公园,也是上海首座艺术高线公园。


【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

MORE →


作为线性公园的其中一种,高线公园呈长条、线性的高空形式,通常基于城市空间内被弃用的铁路、轻轨、高架桥等改造而成。


全世界第一个高线公园,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国曼哈顿高线公园。设计团队一边把景观、植物与艺术等多种元素融入设计里,一边最大限度模糊了边界感,让原本被割裂的社区空间毫无违和感地与城市和人融合在一起。建成后的公园,令周边的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自然之美……高线公园这一新形态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工业遗址与城市友好相融的更多可能。



百禧公园的前身是真如货运铁路⽀线,在历史变迁中,货运功能退出历史舞台,而这段接近800米、宽度15米的线性空间,则成为上海最长的农贸综合市场。彼时红火的市场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无法满足人们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最终在2019年正式关停。


昔日承载了无数人间烟火的市场消散于时光中,遗留下来的这条狭长的空间却被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



漫步于百禧公园里,全长800米的景观长廊共划分为南北两翼,通透是第一感觉。半地下空间更像一处下沉广场与社区“收纳器”。一些艺术展览、社区活动、文创集市等临时性功能也能在这里举行。


因为削弱了边界感,高层的高线步道被限定在离地3.8米的高度,既不影响周边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也能让游走于步道上的人感受绿植入眼的开阔。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团队并不只是拘束在原有基础上,而是根据场地与周边社区的空间,在适合的地方将公园的轮廓以波浪形向外扩展,为居民们提供了高线中驻留歇息及聚集汇演的场域。



百禧公园虽然是新建,却仍然保留了旧时的记忆与遗址,在公园北段,居民们可以通过手机查看穿越百禧公园的前世今生。很难完整去定义这样一处空间,正如设计团队对它的希冀一般——“我们希望改造后的空间如藤蔓一样生长,设计为这里种下了一些未来事件的种子,生活场景因而逐渐改变,更加丰富。”




百禧公园的成功改造,不仅让一处老旧空间获得新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城市实现人文复苏的体现之一。


不仅是上海,任何一个发展迅猛的城市或多或少遇到同样的难题:在日益拥挤的城市中,有许多老建筑、街区与公共空间需要获得改善与更新。


这些可供重新利用的区域并不规则,或是许多狭长连续的带状空间,或是点装分布,缺乏修缮使得它们不能继续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很容易藏污纳垢。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简单翻新,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



如同高线公园这样的非典型性公园,恰好就展示了它的无限可能。依托于遗留原址的形态,它更像是城市原生的一部分,精致又美好,而这些局部汇聚在一起,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关于一座城市对“非典型公园”的打造,在设计师刘宇扬与团队看来,城市与公园的不可剥离的部分,是公园跟城市的连接性、市民的可达性,以及公园提供给城市的一种生态多样性。公园成为释放人们心情,满足一些精神需求的地方,同样也提供给人够有接近自然、空气、阳光、雨水的机会。


有城市就必须有公园,不同大小不同类型,可以满足不同需求——这是一个共生共享的关系。



DECO对话主设计师刘宇扬


Q:您觉得城市剩余空间的利用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刘宇扬:城市剩余空间是城市在几十年发展进程中生长出来的一类具有特殊用地性质的地块,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对这类剩余土地或边角料用地进行活化与再生,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而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精细改造。

 

Q:您觉得上海高线公园跟纽约、韩国等同类公园的区别和同质的地方在哪里呢?

刘宇扬最大的不同就是建造方式和设计手法的不同。百禧公园是轻量化建造的三层空间,周边并没有过多商业性的建筑,面向的是周边的社区和居民。另外两个都是重型建造。共同点在于都将这些原本多余的城市剩余空间进行了再利用,去精雕细琢的改造开发,植入活动空间。

 

Q: 百禧公园如今的设计与呈现,看起来更多是为了辐射附近的周边居民,您觉得就目前而言效果如何?

刘宇扬最早我们提出开放街区公园的概念,通过收集居民意愿后,最终建成时形成几类不同开放程度的围墙形式,有全封闭的实墙,也有半封闭的围栏,有门禁可通行的,也有半通透无门禁的。从9月对外开放运维至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接纳这个公园,甚至还有一个接壤的邻近社区主动要求在半封闭的围栏上开一道门,以便进出公园,这是一种让人欣喜的变化。

 




在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高线公园,在不同的城市环境里,却都和当地的人与自然结合的极为巧妙,各有特色。


【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MORE →


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空中花园,可以说是高线公园这一形式的开创者。原本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如今改造后的总长度2.4公里,距离地面9.1米。跨越22个街区的它,如今不仅能看到一部分原先纵横交错的铁轨,更有许多艺术画廊、设计工作室、餐厅、博物馆在原来的厂房和仓库中诞生,走在步道上还能沿途欣赏到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地标性建筑。


【 丹麦·哥本哈根超线公园 

MORE →

丹麦的这个超级线性公园,原址曾经是哥本哈根工业区小火车交通廊道,它贯穿着丹麦种族最多样化的街区之一。2012年由设计师BIG在线性化的设计基础上,融入建筑、艺术、文化与运动等元素,最终打造成如今800米狭长的趣味公共空间。整个超线公园被红色、绿色与黑色划分成三个区域,而最棒的是还能看到包含了全球60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展览,颇有种超现实主义的全球城市多样性的集合,也从另一个方面延续了空间所在的区域的“综合”基因。


【 中国·成都Hyperlane超线公园 

MORE →

成都的Hyperlane超线公园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核心位置,为了突出“社区和联系”这一简单理念,设计上以充满趣味变化丰富的圆形作为点阵,衍生出各种多功能空间以及种植与水景等特色景观元素。既有广场的仪式感,也有可供洽谈的半私密空间。这里将成为一个全栖、多远、开放、前沿的城市灵感空间。


【 澳大利亚·悉尼高线公园 

MORE →

在悉尼市中心,有一处横跨阿尔蒂莫路的高线公园,在过去的150年里,这条货运车道承载着向悉尼市区运输生活物资的商业用途,也是链接悉尼市区到达令港的重要干道。而如今,这条500米长的车道串联起悉尼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设计师的创意下不仅保留了铁路遗迹,更加入了自行车道、绿化带、儿童戏水处、舞台和竞技场等大众娱乐设施,也成为当地人十分喜爱的休闲去处。


高线公园所带来的改变,不仅打破了传统公园的边界感,也更连接起周边的一切人事物,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值得庆幸的是,这样非典型性的公园在上海越来越多,从口袋公园到高线公园,未来或许还有更多不同主题与形态的公园被设计与开发,这座城市也将变得更有活力。


 监制 | Sugar
文| 钟情 新媒体编辑 | 冷面   摄影 | 阮霈璇 设计|yuun  助理|Nancy
部分图片 | 锐境建筑空间摄影、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刘宇扬、Liz Ligon1、Iwan Baan1、

Iwan Baan、鲁冰、AFJH Architects、AT 103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在上海,每家“微型”社区咖啡馆都有自己的“道场”


长城脚下的公社,昔日夺奖建筑新生回归!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上海首座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有多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