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城市难以推行的垃圾分类,我们可以在乡村实现吗?

点击视频?观看纪录片《垃圾分类在东阳乡》

作者 | 陈立雯
编辑 | 嘎嘎
运营 | 友斌

2017年6月以后,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垃圾分类。不少人来问:为何选择农村?
 
就个人而言,是顺其自然,是工作,是对环保生命价值观认同的延续。
 
通过数年城市调研以及对农村垃圾问题的长久关注,我们深知,只有通过源头控制垃圾的产生,废物再利用,和垃圾分类,才能构建可持续的垃圾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尤其是基于干湿分类的方式,则是垃圾产生后有效实现部分垃圾再生循环的过程,是构建可持续垃圾治理的基础。
 
导演陈立雯
 
基于一座城市,构建一整套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在垃圾分类政策缺失的情况下,公益组织无法有效参与。
 
而在乡村,有诸多优势。一方面,因为有土地和农业种植,干湿分类可以实现易腐烂垃圾的就地循环处理。另外,乡村治理区域内,乡镇或者县,可以基于自己的力量,构建区域内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从2017年7月到第一个乡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已经过去四年有余,我们经历了从村级为单位,再到乡镇为单位的垃圾分类实践过程。
 
在第一个村庄,我们发现村两委参与动员农户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关键性。到第三个村庄也就是2018年初时,基于前两个村随着时间推移垃圾分类不断退化的现状,我们意识到,村级为单位的垃圾分类实践,以村委管理为意志,无法持续运行。

点击箭厂往期视频封面《垃圾村的改革者》? 看陈立雯3年前在家乡西蔡村的垃圾分类推广实践
 
2018年,我们开始寻找有强烈意愿致力于构建垃圾分类治理体系的乡镇政府。
 
6月,我回到老家——河北省献县西城乡,在当时乡党委书记的支持下,开始在两个村庄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因为乡政府的支持,两个村搭建了农户分类投放、挨家挨户分类收集,和易腐烂垃圾就地堆肥的硬件设施。同时,在我们不懈的动员下,绝大部分农户开始分类投放。

3年前陈立雯在蔡西村推广垃圾分类(点击图片 ?了解更多故事)
 
但是到了2019年,当时的乡党委书记调任其他岗位。两个村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在村委不支持的情况下,转为混合收运。原计划开展全乡所有村庄垃圾分类工作的计划,也因为乡党委书记的调任,无法继续。


2018年10月,在时任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农业农村部部长的牵线下,我们和广丰区东阳乡政府取得联系。因为东阳乡在2018年的年度工作中,已经将垃圾分类提上日程,并外出到浙江等地的乡镇实地调研,为垃圾分类做准备。12月初,我们到达东阳乡,开始了全乡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到2019年5月底,东阳乡全乡12个行政村,2.8万人口,实现垃圾分类落地实践。
 

2018年底到2019年5月,我们在协助东阳乡政府开展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乡镇垃圾分类实务工作经验——而其也成为我们之后在其他5个乡镇和1个县,开展乡镇和区县垃圾分类工作时使用的普遍原则。
 
贯穿东阳乡垃圾分类体系的是两条主线。

东阳乡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和启示(陈立雯供图)


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动员:行政管理体系在垃圾分类中如何从上而下管理,以及乡政府如何动员村两委开展民众动员工作,村两委又如何挨家挨户动员农户,实现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改变。同时,乡政府还需要考虑,如何动员本地实施垃圾收运的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易腐烂垃圾的就地堆肥处理。
 

二是如何构建一整套垃圾分类的硬件运行设施,保障农户源头分类投放的成果。在这条线上,核心的是原有的垃圾收运力量,从混合垃圾收集到村级分类收集,易腐烂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转运,以及易腐烂垃圾的就地堆肥处置。

这两条主线是垃圾分类的核心,是东阳乡垃圾分类体系的基础。在完成垃圾分类落地后,为了实现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日常管理最具挑战。
 
所以,在东阳乡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中,我们和乡政府一起设计了日常垃圾分类管理的考核体系。这个考核体系,被考核的对象是村两委和企业。
 
乡政府垃圾分类管理队伍,通过定期到每个村抽查农户的源头分类情况,企业分类收集和易腐烂垃圾堆肥处理情况,来实现日常持续管理。过程中,需要村两委定期挨家挨户,持续上户工作,从而实现农户日常垃圾分类行为的保持。企业日复一日,保持分类收集和、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置。2019年到现在,东阳乡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基础保障之一,就是这套考核管理体系。
 
而乡镇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构建的背后,是人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发生深刻改变的过程。农户通过日复一日分类投放垃圾,看见村庄环境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从而产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同。而只有所有人参与,共同协作,才能带来整体改变,这也是垃圾分类管理可持续的基础动力。
 
 
东阳乡开展全乡垃圾分类的同时,上海市全市垃圾分类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将垃圾分类推向高潮。
 
在2019年这一年,全国数不清的乡镇希望到东阳乡实地学习交流。我们也在这一年开展了3次面向全国的垃圾分类培训班。还有十多个乡镇,邀请我们协助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在这样一个对乡村垃圾分类高需求的背景下,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已有的实践经验,具体、准确和深度地传递给垃圾分类管理者和执行者。
 
我们想到了至少三种方式:乡村垃圾分类教材、乡村垃圾分类核心利益相关方人物故事,和影像故事。而纪录片成为我们讲述影像故事的首选。
 
拍摄纪录片《乡村垃圾分类在东阳乡》时,最让人动容的是,乡党委书记、乡长、村两委成员、企业代表和农户回顾垃圾分类初期的为难之情。
 
 
我很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考虑到这些。事实上,他们在垃圾分类初期的不解和困惑,也是所有非垃圾分类从业人员,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思维。这也提醒我在思考垃圾分类体系构建过程中,如何做好协作服务,更好解答他们的困惑。
 
 
回顾过去四年多在乡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内心深处很多涌动的情绪。既有身处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焦虑不堪;也有看到农户将易腐烂垃圾分类后在本村成肥时兴奋不已;还有对乡镇为单位的垃圾分类持续运行面临挑战的担忧。
 
腐烂垃圾成肥
 
而我也对垃圾分类建立了更加理性的认知。
 
这是社会治理过程必经之路。垃圾治理从混合到分类的过程,必将经历波折,缓慢地上升。让绝大多数人认知产生深刻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这种认知上的变化,也让我在新的乡镇工作中,变得放松和自如了一些。
 
而不管在哪个村庄,经常让人动容的还是人的改变。
 

在东阳乡不同村庄,有农户做饭时就用菜篮收集易腐烂的瓜果皮;村里老人看见生活环境变干净了,归功于垃圾分类;原东阳乡党委书记和参与过垃圾分类的乡政府管理人员,调任新职后也在继续推动垃圾分类……

这些都是在现实中,激励我们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一股又一股力量。






厂长语录

“ 戳上图,

看立雯3年前如何在家乡推广垃圾分类”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城市难以推行的垃圾分类,我们可以在乡村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