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有了她,多少国产剧大魔头就能悬崖勒马

  • 新闻

《女心理师》的开篇是一个学生拨通了自杀干预热线,对面是一整个中心的成年人严阵以待,拉紧了弦要救这个小姑娘。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行,看到专家反馈说步骤都是对的,劝一个绝望的人回头并不容易,先想办法叫停,再努力用各种技巧沟通。最后杨紫饰演的心理咨询师贺顿使用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话术,让小姑娘把自己的自杀冲动评分,满分100,小姑娘打了95分,听得人心里一沉。

 

贺顿问,那5分是什么?小姑娘愣了愣,想起了父母,想起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

 

脑子里一直闪过《我在他乡挺好的》,胡晶晶在天桥上的最后一个镜头。握着手机,望着车流,她一定盼望过电话响起,有个人可以倾吐,如果她拨通那个热线就好了。



人最艰难的就那么一时片刻,过去了自己也会想通,可胡晶晶没能过去,万丈深渊。之后朋友们用了一整部剧的时间寻根究底,去还原那个瞬间她为什么崩溃。

 

因为行业低迷失去工作?因为做所有人的开心果自己的情绪却无处释放?因为暗恋心事不为人知,还被喜欢的人蓄意利用?因为在外奋斗多年一事无成,只有一身不敢告诉家人的沉重债务……最后也没个结果。

 

事后知道再多毫无益处,只是反复的伤害。人活着才有答案。



贺顿救下小姑娘尤娜后,通过后续的咨询开解她,我发现想厘清一个人内心的迷雾,困难之大不亚于探奇案。

 

起初尤娜是校园暴力的受害人,班上的另一个女生小哲与她针锋相对,集体活动中把她从高台推下受伤,还拒不承认。现场是监控死角,学校对此没有处理能力,家长觉得小孩打闹很正常,失望堆积在她心里。

 

很快发现不对,尤娜在咨询里对小哲抱有强烈的嫉妒情绪,让她耿耿于怀的是出事后爸爸站出来维护对方而不是自己。



尤娜说谎了,小哲没有欺负她,那她为什么寻死?贺顿敏锐地察觉到父母才是根源,把父母请进了咨询室。一看嚯,这对父母的“病态”摆在脸上。

 

父亲是最常见的那种姿态,一问三不知,我女儿好得很,我们家庭关系没问题,有问题也没让她知道。

 

母亲嘴硬,崩紧脸上全部的肌肉强调家庭幸福,但一碰就碎。其实早就千疮百孔,丈夫要离婚,她掌控不了,沟通不了,一说正事对方就要走,搞得她怒火丛生。夫妻唯一共识是不要告诉高三的女儿,但“不知情”的女儿对父亲表现出的亲密,让母亲觉得横遭背叛,潜意识把怒气转移给唯一够得着的女儿。

 

这对捂住耳朵的成年人不知道,他们的种种表现在未成年的女儿看来,就是所有错在自己,是她造成了父母要离婚的结果。为了挽留离家的父亲,尤娜不惜用尖刀戳伤自己、装病、偷东西,自毁倾向一步步扩大,最终演变到自杀。

 

病征在女儿,病却在父母身上。这件事若不是心理咨询师介入,恐怕会一直停留在两个女孩间矛盾的层面。悲剧如果发生,更会扩大,无辜的小哲将背上霸凌逼死同学的骂名,被真正的祸首抓着肩膀骂:为什么要伤害我们捧在手心的女儿?

 

不敢想像后果,还好有贺顿,把一个能写一百集的家庭伦理剧及时掐断。想把她借调到别的剧,不仅给《我在他乡挺好的》。成年人的崩溃和黑化就在一瞬间,贺顿应该快穿到角色就要涂黑眼线之前给他们来个直击灵魂的发问。



首先想到的是让她去《甄嬛传》,提醒甄嬛和眉庄多关注小姐妹安陵容的心理健康,对她好点儿!她只是敏感自卑,并不想黑化,如果她没有跳阵营,皇后的大秘密一早捏在手里。

 

宜修何尝不是可怜之人,一并展开咨询,是什么让嫉恨一步步超过了对白月光亲姐姐的爱?我看全剧根源在四大爷太渣,真爱姐姐娶个毛线妹妹,娶了又不一碗水端平。最恶心是死后集邮,那么深情去出家啊,别荒废了爱新觉罗家的优良传统。还有他疑神疑鬼的毛病早该治治,虽然每次怀疑得都很正确,但徒增怄气不是吗?



说到集邮男引发的悲剧,《情深深雨蒙蒙》也可以抢救下。雪姨是有错,但老实人也会被逼急的啊,谁能忍受长年给别人当替身。陆振华找替身的心理多少沾点变态,需要进行专业的干预,否则我建议十几门姨太太联合起来,由雪姨牵头去猎汉子,这样虽然大问题没有解决,但一家人心态平稳,相处会更融洽些。

 

小时候最爱看依萍跳桥那场戏,气人的是何书桓呜呜喳喳半天依萍还是掉下去了。贺顿应该一把把他掀开,依萍这样还不是你冷暴力分手逼的?赶紧告诉依萍,为别人拔自己的刺不值当,当刺猬的你可美了,谁不接受让谁滚,下一个更乖。



更迫切需要心理治疗的是可云,但她的情况很复杂,剧里那段“找回忆”,真的不是伤口上撒盐?思来想去避免悲剧的办法只有在渣男诱惑她时悬崖勒马,给他一个大嘴巴!

 

心理学大可拯救世界,如果《三体》里叶文洁的童年心理创伤能被治愈,或得到有效的控制,三体人永远在光年之外晒日光浴。

 

小可救一剧之人,好多大魔头起初并无坏心。把《小鱼儿与花无缺》杀得只剩剧名的江玉燕女士,出身贫苦却坚强勇敢,受尽后妈欺辱不改善良本性,原本是个顶好的姑娘。直到后妈逼她亲手砍碎母亲灵位,他亲爹就站旁边看着!不出声!真是家庭伦理剧必备好爹。



都市生活剧大类,往往少不了这么一些既常见又糟心的父母,连带孩子也变得不正常,打包送去心理咨询室,多少鸡飞狗跳都省了。尤娜的家庭就很典型,抗拒沟通的父亲激怒了没有安全感的母亲,共同将罪与责推压给未成年的女儿。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能通过亲密关系传导给他人,婆媳争端在国产剧里经久不衰,看成未治愈的受虐者为了心理平衡开始施虐,瞬间变成学术问题。

 

心理问题还会“遗传”, 《女心理师》里有一个患上神经性贪食症的女孩,通过咨询发现她之所以会控制不住地暴食、催吐,因为潜意识里一切个人生活都被母亲控制,只有吃东西时属于自我。而母亲之所以病态地把女儿掌控在手里,是因为丈夫背叛自己,安全感缺失。



我观察现实中控制欲强的母亲,她的孩子确实会在某些地方特别疯狂,有个朋友对抗母亲的方法是不眠不休的打游戏,算温和的,不温和的就得上社会版面。为什么控制狂都是母亲?再一看,父亲要么背叛,要么缺位了。

 

看这个剧最大的感触是心理学应该得到推广,并且从成年人“治”起,不要让未治愈的伤痛代际流传。不知道现实中主动去接受心理咨询的是哪些人,我推测以年轻人居多,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些名词都是近几年才普及,上一辈人口中统称“精神病”,谈之色变。

 

《我在他乡挺好的》里,朋友们发现胡晶晶有抑郁症后,她的爸妈极度不能接受,他们眼中心理问题=精神病=疯子,宁愿女儿死因不明也不能是疯子。《女心理师》有个啼笑皆非的片段,一位年纪大的患者不接受自己有问题,用无线耳机控制“替身”替自己进行心理咨询。



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生,恰恰是因为我们文化里对它习惯性的忽视与抗拒。《女心理师》把很多剧里展现而未深究的问题拿到了台面上讨论,杨紫扮演的女心理师与以往有所不同,怎么说呢,同样姓贺,总觉得她和贺涵有一点亲缘关系。国产剧女主很少像她这么自信,和这个剧的题材一样稀缺。

 

现实中的心理师没那么神,心理学也不是万用灵药,不过这部剧至少做到了让大家更直观的面对问题,正视是解决的第一步。咨询师这个职业对大众来说是神秘的,很多人唯一可能接触到的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但并非所有学校都请得到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有的孩子试了一下觉得抓瞎就对这个求助渠道失望了,这是不对的。看到有心理专家认证了剧中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希望它能建立起对专业人士的信心,一丢丢也好,让那些现实中困惑的人们,需要的时候能想到寻求专业帮助。煎熬的孩子不要把过错归于自己。绝望的片刻,记得还有一通电话可以打。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有了她,多少国产剧大魔头就能悬崖勒马
相关推荐: 退押金还得拉好友!ofo惹众怒,啥情况?网友:坑钱就算了,还要我坑朋友?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ofo又一次上了热搜。近日ofo商城推出拉好友帮退押金功能的宣传引发网友热议。页面显示,该功能包含“邀请好友,帮你退押金”、“好友下单奖励”、“10元特惠充值退押”等功能。有网友调侃,退还押金本来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o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