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这么多乐器加起来,居然敌不过一张嘴?

  • 新闻

你见过人形二胡吗?

来,让撒贝宁老师给您表演一段!看完我不禁想起了小学语文课本里那篇古文里的“京中有善口技者”。


撒老师这段表演可谓是十分精彩,不过网络上还有一群更牛的音乐人。

他们专门模仿乐器演奏,这种表演形式叫「阿卡贝拉」,这个词来源于意大利语Acappella的音译,也就是无伴奏合唱的意思,而演奏者也被称为「行走的乐器」。

不管是二胡还是钢琴,一切你能想到的声音,他们都能发出来。

 
最会玩的阿卡贝拉乐团

Maytree(五月树)是一个5人组成的韩国阿卡贝拉合唱团,他们在韩国本土的人气很高,在国内粉丝水分最少的B站也已经成为了百万up主:
 

有人说他们是亚洲最棒的阿卡贝拉乐团之一,这一点我不做评价,但可以说,五月树可能是亚洲阿卡贝拉乐团中花样最多的一个。

哪怕他们的站位几乎一成不变,特别是那个犹如人形Ipad支撑架的小姐姐和标志性的白色背景,都无法阻挡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用阿卡贝拉玩出新趣味。
 
他们模仿过iPhone音效,演绎过电脑管家开机、关机声、USB 接入声,就连电影片头音效他们也没放过。

从环球、哥伦比亚、迪士尼再到福克斯,没有一个能逃脱他们的“魔爪”,最后网飞那个“duang~”真是又绝又好笑!
 
 
狂刷了他们好几个视频后,我发现他们的视频几乎都到了闭眼听以为是原声的程度。

无论是过场音乐也好,开场音乐也好,一些从耳朵边缘溜走的小动静、小音效,都因为他们投入的演绎,再度被拾捡了回来。

 
这个一本正经的画风莫名让我想起了sakanaction《新宝岛》的MV,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极度地进入角色,所以看上去更为喜感。
 
就比如《哈利波特》开场音乐这个,站在中间负责低音部的小哥在还没轮到自己的时候,真的就一直专心致志地盯着自己的鞋。
 
 
直到17秒,前期铺垫一结束,小哥瞬间进入角色,像是突然玩偶通了电似的。
 

还有这个《植物大战僵尸》的音乐,连开头僵尸歪头抱怨的音画都还原的惟妙惟肖。


看上去这么年轻的乐团,实际上已经成立了21年。

他们去过很多国家和城市巡演,也和很多音乐人合作过曲目,关于花样百出的“玩法”,有人也曾质疑过他们“不务正业”。
 
在一次巡演时,主唱对此回应道:“这些音效,比如说Windows的出错提示音,虽然有时候会让人们感到有些受惊,但它们也确实陪伴着人们。”
 
他们觉得,并不是只有歌曲演绎才算阿卡贝拉,这种更贴近日常生活和多元化音乐的演绎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阿卡贝拉的魅力。

说到底,难道演奏那些提示音就不算音乐了吗?


民族味儿的阿卡贝拉

我们国内其实也有很多活跃度和专业度都很高的阿卡贝拉乐团,他们可能不像五月树那样善于用专业来追热点,但他们只要一出场,就能用独特的方式告知现场所有人

——我们来自中国。

相对于有趣和好玩,他们更喜欢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国粹上去结合,比如由Semitone半音清唱团带来的这首《囍》,1:16秒开始,见证真·人形唢呐的诞生:
 

还有用阿卡贝拉演绎京剧串烧的节奏部落:
 

节奏部落是一个曾经获得“世界合唱大赛”银奖,也是国内唯一一支将fusion融入阿卡贝拉中进行演奏的北京人声乐团。

从2010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输出过多个以国粹或者传统乐器相关的阿卡贝拉现场,包括这首改编版的《二泉映月》,对二胡的演绎以及对原曲的改编,都可以说是做到了毫无违和感;
 

相对于那些在编曲里加几声民乐乐器、戏曲采样就敢称自己是国风、结合了国粹的音乐作品来说,这显然更有诚意一些,并助推了传统文化以更健康的方式向更宽广的次元发展。

在《喝彩中华》节目中,王珮瑜点评节奏部落演出时就说道:“新的时代肯定会有新的形式,对自己有信心的同时,不忘初心。”

最后,更是真诚地对他们说了一句“谢谢”。
 
 
的确如她所说,阿卡贝拉和京剧的结合,甚至于和Windows音效、各种美剧片头曲的结合,都算得上我们这个时代新颖的表达方式。

但阿卡贝拉作为一个表演形式来说,它非但不新,而且已有千年之久。


历史悠久

据可追溯的最早远的资料显示,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多声部的阿卡贝拉音乐就以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s)的形式存在了。
 
格列高利圣咏的特点就在于其本身的主要目的是与宗教相关,音乐大多服从于唱词,而且旋律音调一般平缓,音域常控制在较为狭窄的范围,所以也被称作为“素歌”。

换个大家能听懂的说法就是,类似于寺庙中和尚们诵读经文的那种“音律”。


 
直到21世纪初期,美国一档名作《The Sing-off》的选秀节目正式将这一形式发展推向了高潮,随后国内推出了中国版《The Sing-Off 清唱团》,韩国也推出了一档新概念音乐综艺《Vocal Play》,这些都是以阿卡贝拉为主要选秀形式的节目。

油管上爆火的Pentatonix乐团,就是在美国选秀节目中一战成名的:
 

世界顶级的阿卡贝拉人声乐团The Voca People (元音合唱团) 带来的《小苹果》更是一绝;


时至今日,阿卡贝拉早已脱离了宗教的用途和演绎框架,无伴奏的纯人声演绎形式更是将乐器与乐器之间、曲风与曲风之间可能存在的缝隙拉到了最小值。

但同时,这种演绎形式的难度被拉到了最大值。
 
看起来好像只是一群人张张嘴就能完成的事情,其实它对音乐专业知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首先,成员最好都要会看谱;

哪怕是随手点开一个“零基础学阿卡贝拉”的视频,也会发现如果没有点音乐理论知识,你也是听不出个所以然的。
 

其次,成员里至少要有一个人懂且会编曲;

某种意义上,一个阿卡贝拉乐团相当于一个乐队,但大多数时候,都比一个乐队更难组建和经营,它们有一个独有的难点:没有自己的作品几乎就无法排练。

不像是乐队可以扒其他乐队的乐谱来练手,一个阿卡贝拉乐团的自己改编或者原创的演出则是很难被其他乐团复制来作为排练曲目的。

而在编曲过程中,从低中高音部什么时候进,怎么进,到抛开演唱以外,如何配置乐器音效或者过场音效,每一步都是门槛。

所以这对演绎者的音乐知识、唱功、节奏感、编曲能力以及创造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不只是所谓的“嘴上功夫”而已。

最后,这两点都建立在一个必要的基础上——你能凑齐多个声部的成员。
 

人声的力量

之前曾经看过一个所谓的短视频配乐指南,分别给同一个视频画面配上同一首歌的现场合唱版和录音室版,虽然现场合唱版的音质很差,但情绪和氛围的烘托程度都比录音室版本要强很多。
 
无关音质,人声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力量。

听多了乐器和电子效果器的音色,在听阿卡贝拉的时候,总是会惊叹于人类的神奇之处,竟然可以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震撼之余,也不乏些许感动。


打开阿卡贝拉的百度词条发现,在我们还不够了解的角落,国内其实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阿卡贝拉乐团。

他们有的像节奏部落一样致力于将中西音乐和文化元素结合,有的则像五月树一样,不断升级着阿卡贝拉的玩法,不过,这种良性内卷对听众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们可以跟随着他们,去探索人类声音的边界。

(完)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自于网络
如何成为一个职业吉他手?
@小烨老师
小烨老师的NK吉他吉他学院开始招生了~!
职业班将会根据职业吉他手的路径手把手带大家学习吉他!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助教老师咨询吧
添加好友请备注“NK”~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这么多乐器加起来,居然敌不过一张嘴?
相关推荐: 拿了金牌的巩立姣,根本不配做一个女孩子?

东京奥会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国运动健儿过五关斩六将,每天都有新惊喜。 这两天的热门话题是中国选手巩立姣,她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同时也是中国军团在田径大项的第一金,那张可爱的笑脸瞬间登上各大网站的头条。 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居然,被歧视了。 比赛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