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应对邻国威胁 印度展开军区体制改革

  • 新闻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印度军方高层举行会议,讨论旨在整合陆军、海军和空军的作战能力的大规模改革。 在一项得到总理莫迪支持的计划中,目前的17个单一机构将归入五个 “战区司令部”,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处理未来的冲突。 

然而,统一指挥部的结构和范围如何确定?各军种将领争论不休。 

本月早些时候,国防参谋长拉瓦特将军(Bipin Rawat)说, 印度空军仍然是武装部队的一个 “辅助部门”。有报道称,空军不同意统一指挥部的改革。

改革 “早该进行“ 

 印度军队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挑战,包括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紧张局势。 

“改革早就该进行了。”斯坦福大学南亚研究学者塔拉波尔(Arzan Tarapore)告诉德国之声,”印度军队在旧的结构和旧的想法下运作,如果出现新的冲突,这些结构和想法就不会有效。”                                                                

国防部前财务顾问考什(Amit Cowshish)说,印度面临的安全威胁正在不断演变为新的形式。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中印2000公里边境, 12万平方公里纠纷

    中印边界总长近2000公里,另外还有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存在领土纠纷。有领土纠纷的边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东段(650公里)3个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锡金北部发生冲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达克的巴勒万河谷(西段)发生士兵肢体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至少印方称有20名士兵死亡。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麦克马洪线

    马克马洪线(McMahon Line,东段线)是一条英国探险家测量印度时画下的一条英属印度同西藏之间的边界。1914年,英国外交官麦克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会议,由于中华民国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麦克马洪线、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议的独立转而也放弃承认麦克马红线,结果中藏均没有签署《西姆拉条约》。印度和缅甸则认为麦克马洪线是历史疆界。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把它看作是实际控制线。1962年中印之战中,中国军队虽然一度占领了该地重镇达旺,但后来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藏南(印度:阿鲁纳恰尔邦)

    藏南在印度被称为“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东段线),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它的西面是不丹,东面是缅甸,向南是印度,北边是中国的西藏。中国称该地为藏南,属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不过,按照“麦克马洪线”的划分,该地属于印度,印度也实际控制该地,只是藏方以及中华民国当年均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这一路线。1948年,刚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兵进入这个地区,1960年,印度完全占领了麦线以南部分,中国控制麦线以北。1972年,印度在该地成立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该区改为“阿鲁纳恰尔邦”。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锡金问题

    英国于1887年强占锡金国,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独立之后的印度称为锡金的保护国,1975年正式将其纳为“锡金邦”。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后,北京承认新德里对锡金的主权,同时印度亦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2005年之后中国出版的地图上已不再将锡金标注成主权国家。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1962年中印之战: 印度总理尼赫鲁大败

    1960年4月,中印两国政府为寻求解决领土争端,由中国总理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新德里会谈,但未取得共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当年10月20日从边境的东西两处同时发起进攻时,兵力是印度军队的5至10倍。中国军队当时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鲁纳恰尔邦省和喜马拉雅地区。整个战争延续了一个月,总共造成2000人丧生。1962年11月20日,中国单方宣布停火,并撤至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处。战争之后中印关系因边界冲突走入低谷。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中印关系改善,甘地总理开启总理互访

    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与邓小平会晤。这是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被看作是中印关系经过多年的紧张期之后开始转暖的标志。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 Narasimha Rao)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次访问标志着中印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印双方共签署了5个有关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协定。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习莫频繁会晤

    自2003年中印建立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来,双方已举行22轮特代会晤。印方的特别代表是国家安全顾问,中方最高代表则多为外交部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之间的互动相当频繁。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2017年中印洞朗地区对峙

    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国和不丹之间存有争议的地区,印度也从未对该地宣示过主权。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权”为由,派兵越过中印边界,阻止中国在那里修筑公路,形成同中国军队长达71天的对峙。不丹是中国14个邻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其国家的外交权和防务权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总理身份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便是不丹。

  • 中印边境冲突的渊源

    2020年中印冲突又起

    5月5日,在位于拉达克地区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错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国和印度军方人员相互投掷石块、木棒、铁棍等,双方都有人员受伤。5月9日,印度锡金邦那图拉山口(中段),中印军人相互投石并发生肢体冲突,有数十人受伤。 6月16日,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冲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与解放军的冲突中死亡。当天稍晚时,印度军方宣布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数提升至20人。

    作者: 李鱼

“正如去年在拉达克发生的那样,印度与中国的边界争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中国也在增加对印度洋的涉足,并且一直在向印度的邻国示好。”考什告诉德国之声。 

来自技术的威胁 

退役上校、国防研究者查达(Vivek Chadha)说,印度军队还面临着来自技术日益进步的挑战。他说,无人机现在被认为是低成本的选择。 

他说:”同样,与常规武器系统相比,进行网络攻击所需的那种投资是微不足道的。“ 

塔拉波尔对德国之声说,”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更突出和持久的威胁将是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因为它与战争有关。一切都可以受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影响。” 

印度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 

在未来几年里,印度军队还可能被要求在南亚承担新的任务。 

塔拉波尔说,”印度军队在该地区充当的安全提供者,基本上是非战斗角色,包括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和维持整个地区秩序。”  

他说,尽管印度军队已经承担了类似的职能,但该地区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合作伙伴对类任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克什米尔争端激化

    莫迪领导的新德里政府8月5日向国会提出动议,要求废除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自治特权。在此之前,这两个地区的政治人物就已经遭到软禁,网络和电话通讯都被切断。这被看作是近70年来,印度政府在改变地区特殊地位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最为激烈的手段。伊斯兰堡随后宣布,将驱逐印度大使,并中止与印度的贸易。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印巴外长 纷纷匆忙访华

    在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显著升级后,两国外长在一周内先后访华。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先期赶到北京,希望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得到中方的支持。印度外长苏杰生也于8月11日开始访华,他在中南海得到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的接见。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巴基斯坦击落印度战斗机

    2月27日,巴基斯坦军方称,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击落两架印度战斗机。巴军方一名发言人称,这两架印度战机师在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后被击落的。这是这两个核国家首次相互发动空袭。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印度轰炸巴境内目标

    巴基斯坦军方发布了这张照片,上面显示此前一天印度战机对巴境内目标发动空袭,这是两国1971年战争以来的首次。印度则称,该空袭是对新近印度驻查谟和克什米尔军队遭自杀式袭击的回应。巴方称,印度战机对巴境内的空袭并未造成伤亡。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暴力不止

    2月14日,至少41名印度准军事力量成员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附近的一次自杀式炸弹袭击中丧生。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穆哈默德军”宣称对此负责。这是自1989年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叛乱以来,对印度安全力量最严重的袭击。双方紧张关系加剧,并引发对这两个国家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的担忧。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持久的冲突与惨痛的代价

    自1989年以来,穆斯林叛乱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与印度安全力量作战。该地区有1200万人口,其中七成是穆斯林。自1947年度立以来,印巴之间的三次战争中有两次是围绕克什米尔。双方均宣称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但都实际控制部分地区。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印度打击反叛武装

    2016年10月,印度安全力量对克什米尔武装反叛力量发动攻势,包围苏平(Shopian)地区至少20个村庄。新德里指责伊斯兰堡支持越过印巴“控制线”袭击印度准军事力量的武装分子。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一名克什米尔分离人士之死

    2016年7月,一名年轻的分离主义领袖布尔汗·瓦尼(Burhan Wani)遇害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安全局势恶化。从那之后,反对印度控制的抗议以及分离主义者与安全力量之间的冲突已导致数百人丧生。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乌里袭击事件

    2016年9月,伊斯兰武装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杀死至少17名印度士兵,另有30名印度士兵受伤。印度军方称,反叛力量从巴基斯坦渗透入印控克什米尔,初步调查显示武装分子属于巴境内的“穆罕默德军”,后者已在克什米尔活跃了十年有余。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侵犯人权

    显示印度安全力量侵犯人权的视频流传开后,印度当局禁止了克什米尔的多个社交媒体网站。其中一则视频显示一名克什米尔抗议者被印度一辆军车当作人肉盾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愤怒浪潮。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克什米尔非军事化

    支持克什米尔独立者希望巴基斯坦和印度能让克什米尔人自己决定未来。查谟与克什米尔自由阵线主席吉拉尼(Toqeer Gilani)向德国之声表示:“是时候让印巴宣布撤军时间表并举行国际监督下的公投了。”

  • 印巴敌对,克什米尔代价高昂

    分离无望

    但大多数克什米尔问题观察家认为,这在近期内不会发生。他们表示,尽管印度严格执行以克什米尔的武装分子和分离分子为目标的战略,并部分取得成效,但新德里迟早需要对这场危机找到政治解决途径。他们说,克什米尔想要分离,没有机会。

    作者: Shamil Shams

邻国阿富汗的潜在内战也可能对印度的安全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克什米尔地区。 

考什说,”无论巴基斯坦是否能够与塔利班达成某种平衡,它都会在印度产生附带影响。印度不太可能亲近塔利班。”   

印度必须 “赶上 “中国 

查达说,战区化改革被视为印度的一个开端——但是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对手之一,在这些结构改革方面遥遥领先。 

查达指出:”中国已经开始谈论海洋领域、武装部队的整合以及网络问题的重要性。”

“就无人机技术而言,他们是全球领头羊……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领域也占据优势,而这些方面将影响未来的战争。印度必须急起直追。”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应对邻国威胁 印度展开军区体制改革

相关推荐: 爸爸离异后去世,亲妈想要回抚养权却遭孩子强烈反对

父母离异后, 小俊被判归爸爸抚养。 不料,一年后, 爸爸因病去世。 妈妈将祖父母起诉到法院, 要求小俊由自己抚养, 年满8周岁的小俊强烈反对。 日前,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 判决不改变小俊的抚养、监护状态。 吴先生与金女士结婚并生下儿子小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