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刘勃,历史作家,《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

毕竟最容易过时的是观点,而事实永远新鲜。




尊曹贬刘的《三国演义》
2021.05.23 杭州
                            


大家好,我叫刘勃。上台之前“一席”的老师叮嘱我,无论如何要介绍一下自己。

我就是一个在大学里躺平的人,因此可能比我的同行要活得开心一些,轻松一些;也因此可以关心一些没什么正经的话题,比如说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个题目——尊曹贬刘的《三国演义》。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错了吧?《三国演义》不是尊刘贬曹吗?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实际上,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他的主观意图是一回事;而读者,尤其是今天的读者读《三国演义》会是什么感受?很多事情说起来可能会比较复杂。
 
我们假设一下,假设今天你想写一部贬低曹操的作品。当然你不能胡编,你得在史书里边找材料,那么有哪些内容是可以贬低曹操、告诉大家曹操是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呢?
 
有两点可以突出:一个是曹操的残暴,还有一个是曹操的背叛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这两点史书很突出地告诉了我们,却恰恰被《三国演义》忽略了。可能有朋友说,《三国演义》怎么没写曹操残暴?《三国演义》还虚构了很多历史上没有的曹操残暴的细节呢。
 
《三国演义》里边讲了一个故事,当然这也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开始逃亡,跑到了他父亲的老朋友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去买酒了,曹操在吕家发生了一点误会,就把吕家人全部都给杀了。当他意识到这是一场误会,曹操就准备逃走,途中遇到了吕伯奢。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这个时候曹操想,这老爷子回家之后,要是发现他的家人全部被我杀了,他肯定会去举报我,那我就完了。于是曹操向远处一指,说,老丈,你看,“此来者何人?”吕伯奢一回头,曹操一剑就把吕伯奢给斩了。
 
曹操杀吕家人这个情节,史书里边还有点影子。但曹操杀吕伯奢这个事完全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三国演义》虚构了曹操杀人的事,还要曹操说了一句特别中二的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你说都把曹操写成这样了,还不叫丑化曹操(贬曹)吗?咱们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你是曹操,你遇到了当时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首先,你已经因为误会把吕家人全部杀光了,这个时候你迎面撞见了吕伯奢。因为紧张,因为内心有愧,一瞬间你完全丧失了正常的行动力,于是你就由着吕伯奢回家了。
 
等吕伯奢发现他的家人全部被你杀了,他就去告了你。结果你被抓了,被推上了刑场,你知道你这辈子全完了。这个时候你内心响起了一个声音说,“宁可我负人,休叫人负我”,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这是普通人通常会有的反应,而曹操不会。曹操判断出在此情况下,我想活命,我想将来再做出一番事业,我必须杀人灭口。所以当他决定要干这件卑鄙的事情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干得干净利落,一剑就把吕伯奢劈于驴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三国演义》把曹操塑造成了这样一个角色:它是我们很多人欲望上的本我,就是你觉得卑鄙,你想干但是干不出来的事,曹操可以;又是我们很多人能力上的超我,你想干但是你做不到的事情,曹操能做到。因此曹操这个形象其实投射了很多人的潜意识。
 
当然《三国演义》把他写成了一个坏人,可是《三国演义》也把他塑造成了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相比较而言,我们要是看史书上被《三国演义》忽略掉的曹操的暴行,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味道了。
 
比如说我们来比较这几段文字,看看哪段记录给人感觉更残暴: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曹操打徐州的时候,总共屠杀了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死者的尸体丢进了泗水,把河道都堵塞了。相关地区的路上完全没有人的行迹。可见曹操的军队不是一时冲动开始大屠杀,而是有计划地对整个徐州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屠杀。
 
被曹操屠杀的还不仅仅是徐州本地人,还有些什么人呢?因为当时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也在动乱,有好多人逃离了关中,千辛万苦到了徐州,好不容易以为安顿下来了,可以喘一口气了,这个时候遇到了曹操,于是全部被曹操杀得干干净净。
 
我讲的这一段是正史记录的曹操的屠杀。我们再看《三国演义》是怎么样描写这次屠杀的。
 
《三国演义》有不同的版本,我这里选了两个版本,一个是嘉靖本,是目前见到的比较早的一个版本;还有一个是清代的毛本,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版本。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大家哪怕只看字数,就可以感受到《三国演义》的描写远远比正史简单。而且由于《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它有大量的武将怎么展示武勇的内容,有谋士怎么运筹帷幄的内容。即使把正史原原本本地抄进小说中,它的冲击力和震撼性都会大打折扣。
 
可是《三国演义》连这个照抄的工作都不愿意做。我们可以看到,史书当中写到曹操屠杀绝对不止这一次,史书当中曹操屠杀的次数其实是非常多的。而且我们可以肯定,史书当中记录的曹操的屠杀次数,要远远少于他实际屠杀的次数。
 
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平定了北方、真的成了中原的霸主之后,又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回爆发了一次叛乱,这次叛乱很快被平定了,于是就开始讨论要不要杀光这些参与叛乱的人。有人说“如故法”,照老规矩办,一向是杀光的。
 
这个时候曹操的一个谋士程昱就提出来,说现在我们不能这样了,因为以前是动乱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可以靠大屠杀震慑住对手,屠杀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现在整个中原已经是我们的了,人口是国家财产,都是有用的劳动力,我们不要再屠杀了。曹操也接受了这个意见。
 
这条记录可以给我们传达一个什么信息?就是这次曹操没有屠杀,算是一个正面案例,值得被记录下来。换言之,如果这次曹操屠杀了,也是走流程的事,那就没有必要再记。

也就是说,史书当中关于曹操屠杀的记录,本来已经是大打折扣了。而《三国演义》来了一个折上折。

这里所列举的曹操的屠杀,大多数《三国演义》都没有写: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有一些写到了,写出来的味道也怪怪的。比如说著名的官渡之战,《三国演义》写了,写到曹操屠杀了袁绍手下的八万军队。按照史书记录,曹操这一次确实屠杀了七八万人。
 
可是这中间有一个区别。按照历史记录,袁绍的军队有11万,被曹操坑杀了8万。而《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十万大军不叫事,所以官渡之战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三国演义》给袁绍“扩军”了——袁绍的11万军队变成了70万,但是曹操坑杀的人数没有作相应的变化。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这么一写的话,曹操屠杀的残暴程度,它给人的感觉无形中就淡化了很多。
 
后来还有一个邺城之战,打得非常地艰苦。曹操长期围城,导致城里边饿死了一半人。我们知道,攻城越艰苦,城破之后胜利一方的表现往往也就越残暴。破城之后曹操的军纪确实非常不好。
 
而《三国演义》写邺城之战是怎么写的呢?它几乎没怎么渲染战事的残酷,相反它在战争之前加了一个细节:操的手下人跟曹操说,咱们应该乘胜追击。曹操说,不行,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咱们缓一缓,让老百姓先把粮食收割了。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然后手下人就说,兵贵神速,这个机会我们不能放过。曹操就说了这句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定。但是这个细节是《三国演义》原创的,史书上没有。
 
《三国演义》固然虚构了一些表现曹操残暴的内容,但是写到曹操大屠杀这个事,它是做了极大的淡化。当然它的用意未必是想美化曹操,很可能纯粹是觉得大屠杀这个事写下来不好看,那就省略吧。
 
但这样一来,确实是在无形当中起到了美化曹操的效果。而且正是由于《三国演义》的这种处理,导致本来有些按照历史记录很好理解的事情,都变得不好理解了。
 
比如说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打荆州,当时有十万老百姓跟着刘备一起跑。正因为《三国演义》里边的曹操对老百姓并不算残暴,所以就会让人很奇怪,这些人为什么要跟着刘备跑?是不是刘备做了什么妖魔化曹操的宣传?
 
但如果我们看历史,这本身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当时的荆州人很多并不是荆州本地人,而是由于北方的战乱逃亡到荆州的。

曹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这不是哪家宣传机器灌输给他们的结论,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切肤之痛,所以他们逃跑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是被《三国演义》这么一处理,就变得不好理解了。
 
这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一个曹操的污点,《三国演义》忽略的另外一个曹操的污点是他的背叛
 
在《曹操·袁绍·黄巾》这本书中,方诗铭老先生考证了曹操和袁绍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曹操和袁绍当年关系很好,这是很明显的,任何资料都不会去掩盖,也没法掩盖。
 
比如说《世说新语》就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曹操年轻的时候,喜欢和袁绍一起当游侠。要注意,“侠”这个字在古代往往没有太多的褒义,“侠以武犯禁”,喜欢使用暴力手段干不法行为,这就叫侠。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有一次,曹操和袁绍抢劫了人家的新娘子,然后人家就开始追。在逃跑的途中,他们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的衣服被荆棘给绊住了,跑不动了。这个时候曹操指着袁绍说,你们看,偷新娘子的贼在这里!“偷儿在此!”
 
我们知道,人有点紧张的时候,可能就没力气了。紧张得不得了,力气就会突然来个爆发。袁绍一下子就挣扎出来了,好像把自己从那个荆棘丛中扔出来一样。于是两个人就都脱身了。
 
《世说新语》里面讲的这个故事,它的可信度其实是存疑的,有很多学者都提出过怀疑。不过这也能反映出来,当年曹操、袁绍俩人交情不错,所以才能一起去干这种缺德事。
 
在史书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曹操和袁绍关系还不错的时候,尽管曹操地位不如袁绍高,但是曹操表现出了远远超过袁绍的见识。
 
史书当中这种生动的细节是很多的。不过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越是生动的细节,虚构起来就越容易。尤其是我们传统的史官,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他们都是伟大的文学天才。
 
相比这些细节,什么东西虚构起来是比较难的呢?——某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这种事情你很容易淡化,但是你很难虚构。

我们如果对史料进行一个贯通式的梳理,就会看到在很多边边角角的地方,我们的史官平平淡淡地记录了一些怎样的事实呢?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首先初平元年(公元190年3月),曹操单独去讨伐董卓失败后,全军覆没。后来他招兵又遇到了很多的挫折,最后只能进屯河内。河内,当时谁在那里?就是袁绍。也就是说,曹操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去投奔袁绍了。
 
仅仅一年之后(公元191年秋),我们看见曹操手下突然就拥有了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可以击破黑山军十余万。这支军队哪来的?很可能就是袁绍给他的。因为曹操取得了胜利之后,袁绍就上表说,让曹操做东郡太守。这也是曹操第一次拥有了一块独立的地盘。
 
又过了一年(公元192年),曹操成了兖州牧。那个时候兖州四战之地,是一块肥肉;同时出现了三个兖州牧,曹操是其中一个。另外还有一个是公孙瓒支持的,这个人没那么重要;但另外还有一个叫金尚的人物,血统很高贵,大名士。论身份,他比曹操过硬。
 
金尚的兖州牧是谁任命的呢?汉献帝任命的。也就是说从政治背景来说,他也比曹操过硬。金尚背后也有武力支持,袁术在支持他。可以说这个人构成了一个劲敌。
 
曹操是怎么击败他的呢?史书上也写得很清楚:“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曹操是跟袁绍合作,击败了这个强劲的对手。
 
又过了一年(公元193年),曹操发动了讨伐徐州的战争。这个时候袁绍又派了军队去支援曹操。再下一年(公元194年),曹操被吕布进攻、被吕布打败了。有一部史书就提到,当时曹操失败之后就投奔了袁绍。袁绍可怜他,又给了他五千军队,让他去收复兖州。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崛起之路,一年一年,每一年都离不开袁绍的支持。可以说曹操是袁绍一手扶植起来的。但恰恰后来也是曹操,做了袁绍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为袁绍本来是东方诸侯的盟主,对他来说最有利的就是汉献帝这个唯一能超过他盟主地位的皇帝,被丢在西方,没人理他。可是曹操把这个皇帝给接到身边了,挟天子以令诸候,挑战袁绍的权威。最后两个人彻底翻脸——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 曹操崛起:从迎立献帝到官渡决战

曹操可以说是袁绍一手扶植起来的力量,最终他却消灭了袁绍,这是汉末乱世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噬。
 
我们知道,任何文明、任何种族,都会自然不过地把背叛视为最大的恶行,因为背叛这种行为是最容易引起人的厌恶感的。
 
这是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的名作《神曲》中的地狱图。但丁也是把背叛者丢在了地狱的最底下一层。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更重要的是,显然曹操他内心也不太能面对自己背叛了袁绍的事实,所以在曹魏的官方史书中就对曹操进行了很多涂脂抹粉的工作。后来还是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更有良心的历史学家,在史书不那么起眼的地方把这些记了下来。
 
现在很多人喜欢曹操,因为什么?有人说喜欢曹操是因为曹操真实,别人干了卑鄙的事不敢说,曹操敢说。其实真正卑鄙的事他一样不敢说。所以曹操这个人做人到底有多真实,也是要打折扣的。
 
我们看《三国演义》在塑造曹操这个形象的时候,其实完全接受了曹魏官方宣传中的曹操的形象。
 
如果说我们把《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塑造做一个总结梳理的话,大概可以这么说:《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恶行,但是这些恶行更增加了曹操的奸雄气象,把他变成了一个很坏、但很有魅力的人物。而《三国演义》忽视了曹操真正的罪恶,这些罪恶才真的跌破了人伦底线。

所以《三国演义》这么塑造曹操,你能说是丑化曹操(贬曹)吗?
 
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里边刘备的待遇就让人觉得很尴尬了。《三国演义》塑造刘备,主要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拉高刘备的道德,一件是贬低刘备的能力
 
历史上刘备这个人物,道德应该说是确实不错的。尤其在那样一个乱世当中,在那些军事强人当中,刘备的道德肯定是最好的。
 
至少很实在的一点是,曹操会屠城,孙权也会屠城,但是刘备完全没有留下屠城的记录。而且刘备有那么多的敌人,都留下了关于他的记录,都没有提到刘备屠城,那应该就是真没有。
 
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再读历史书,如果要把自己代入谁的话,肯定不会把自己代入曹操,也不会代入刘备、诸葛亮、孙权这样历史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我觉得自己就是穿越回去,肯定还是一个小老百姓。能够遇到一个不屠城的领导者,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所以刘备的道德确实应该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不能拿现在衡量人的标准来衡量刘备,他的污点一样也是有的。《三国演义》对刘备的处理就干了两件事:一个就是对于刘备确实干了的那些缺德事,洗不干净的地方它硬要洗;还有一个就是刘备本来确实挺高尚的地方,《三国演义》觉得还不够,还要尽力地拔高。
 
我们刚才提到了刘备带着一众老百姓逃亡的事,史书当中确实是有记录的。当时对于刘备来说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是加快行军速度,赶紧抢下江陵这个战略要地。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 史书中对于刘备携百姓逃亡的记载


由于他带着十万百姓,行军缓慢,眼瞅着是没有机会了。这个时候手下的人对刘备说,咱们赶紧走吧,抛下老百姓不要了。刘备回答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我是要以人为本的,“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现在别人归附我,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呢?
 
这是史书中对刘备的记录。应该说这个表现本身已经相当高尚了。《三国演义》觉得不过瘾,它是怎么写的呢?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 《三国演义》拉高了刘备的道德


刘备看见跟着自己的老百姓那么惨,大哭:“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我还活个什么劲?于是要投江而死。本来还比较真实可信的高尚行为,给《三国演义》这么一写,就完全像是作秀了。
 
除了拉高刘备的道德之外,《三国演义》还贬低了刘备的能力。我们看一下,这些事都是谁干的?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鞭督邮,《三国演义》里面是张飞干的,历史上是刘备干的。

斩蔡阳,《三国演义》里面是关羽干的,历史上是刘备干的。

火烧博望坡,大破夏侯惇,《三国演义》里面这是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把火,而史书上是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

气周瑜。周瑜也是有很多粉丝的,很多周瑜的粉丝就会讲,《三国演义》侮辱了我们家爱豆。哪里有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当时在搞后勤呢,怎么能气得了周瑜呢?但问题是,诸葛亮是没有气周瑜,其实当时刘备和周瑜两个人在荆州地区展开了影响力竞争,刘备把周瑜吃得死死的。

取西川的战争、争汉中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刘备自己指挥的。诸葛亮在干吗?他确实是在后方从事后勤工作。
 
这么说不是贬低诸葛亮,因为后勤工作对于战争的输赢成败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问题是后勤工作写到小说里边,它不好看,没有戏剧性。于是《三国演义》就把诸葛亮提到了前台,刘备就没事干了。也就是说,《三国演义》做了很多弱化刘备能力的处理。
 
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不是想“尊刘”的吗?它为什么要贬低刘备的能力呢?
 
其实这和我们传统的一种价值观有关,就是孔子的这句话,叫:“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共(供)之。”一个统治者,他要是能够推行德政的话,他就好像是天上的北极星一样。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北极星的特点是什么?它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满天的星斗好像都在自然而然地拱卫它。这是我们传统的儒家价值观,认为优秀的领导人自己不需要有能力,不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
 
你一是需要道德高尚,还有就是要善于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你有这个能力就行了,别的能力不需要。

所以我们的古书,在塑造一个优秀的统治者的时候,往往喜欢夸张他的道德,而淡化他的能力。而小说又会进一步地做类似的处理。

 
其实比较而言,《三国演义》对刘备的处理还算客气了。我们要是看一些古代小说,当它们写到好的帝王的时候,那真的是让人接受不了。
 
比如说《封神演义》。《封神演义》里面把周武王写成什么样子了?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当最后大军已经打到朝歌了,八百路诸侯在围攻商王,周武王缩在后面看围攻,说“还该善化天子”,我们怎么能够和天子抗礼呢?“甚无君臣体面”。合着之前打了那么多仗,他的军队在干吗,他自己全不知道!
 
再比如说,有一部小说叫《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东》里边怎么写唐太宗的?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当时朝鲜下了一封挑战书,说我要灭了大唐。唐太宗就火了,说,行,与其你来打我,不如我先去打你。于是他就指挥大军,御驾亲征。
 
结果大唐的军队开到海边,一看见海上的风浪,唐太宗说了这么一句话:“先生,不去征东了,情愿安享长安,由他杀过来让他,也看得见,何苦丧在海内?”
 
唐太宗地下有知,要是知道自己被小说作者写成这个样子,估计能气活过来。但这就是传统上很多文人对好的帝王的一种理解。
 
现在经常有人说,崇拜雄才大略的帝王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其实传统文化里边还真不太有这种糟粕。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过去这些写小说的人,说实话他们的文化水平也未见得很高。读小说的人,一般来说也不会是高级知识分子,整个朝廷是怎么运转的,他未必知道。
 
但是他再无知,他至少知道一件事,就是皇帝一旦雄才大略,我就没好日子过了。所以他们更喜欢的帝王就是像刘备、周武王、唐太宗这样的,好人、没什么用、不爱折腾,挺好的。
 
恰恰是我们现代人,反而相当流行崇拜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我们再回头看这些旧小说的塑造,就觉得别别扭扭的了。
 
实际上,如果我们抛开小说中刻意的美化和丑化,回过头再去仔细读一读历史书,看看历史书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刘备是什么样,也许就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毕竟最容易过时的是观点,而事实永远新鲜。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好,谢谢大家。


策划张畅
剪辑大凯
设计张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万象更新/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三国演义》的确捏造了曹操的一些罪行,但这恰恰将他变成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 刘勃 一席第845位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