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 新闻
青岛航空派黑丝短裙空姐参加袁隆平团队插秧引热议

青岛航空的空姐空少们穿着制服下地插秧一事引发网络热议。青岛航空今日(6日)回应称,这是公益活动现场临时设置的插秧体验环节,目的是推广海水稻,让大家珍惜粮食。 “中华拓荒人”插秧节活动日前在潍坊举办。插秧节上,青岛航空正式加入袁隆平院士团队发起的 “中华拓荒人计…

文|「广电独家」周煜媛

 

摄制组于2019年6月开始投入拍摄,深入到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包括三州三区等绝对贫困人群集中的村庄,也就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那我们这部系列纪录片能否做出这个题材应有的分量和气概?”从事纪录片行业22年的杨晓清坦言,作为《脱贫大决战》(暂定名)的总导演,自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以中国脱贫攻坚历程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脱贫大决战》,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制。该片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强调的“五个一批”重要举措为主要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和人物故事,完成各集的生动表达。该系列纪录片共4集,每集50分钟


在广电总局领导的全面部署和策划下,《脱贫大决战》从2019年3月开始筹备,在经历了3个月左右的前期策划和调研论证后,摄制组于2019年6月开始投入拍摄,深入到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包括三州三区等绝对贫困人群集中的村庄,也就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史诗题材为创作提供广阔空间


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无数个体的命运被改变,无数的奇迹相继诞生,这一切足够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发挥空间。”杨晓清感慨道。


在她看来,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在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大党领导下,以披荆斩棘的魄力,万众一心消灭绝对贫困的伟大创举。这让她在《脱贫大决战》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中满怀敬畏。


“巨大的压力也能转化为巨大的动力。”她说,自己能够有幸通过这次创作,投入到这场时代洪流中,尽一份媒体人的绵薄之力,记录中华民族千年圆梦的伟大历程,并见证赢取最后胜利的历史性一刻,这是一件无上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创作动力和创作激情贯穿在这段创作之旅的始终。


杨晓清介绍,《脱贫大决战》的创作思路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首先,把握“核心要义”进行布局,纪录片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为主题内涵,紧密贴合扶贫政策,按照总书记强调的“五个一批”重要举措作为分集依据;其次,立意要“高远”,要站在党和国家、中华民族、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最后,表达要“春风化雨”,要让脱贫攻坚这样一个重量级的题材深入人心。


但由于现实拍摄条件和艺术本身特性,项目团队在创作中要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比如,作为一部题材重大的纪录片,《脱贫大决战》既要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和表达,也要让观众能透过一个个人物故事,看到背后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感受到党和国家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纪录片的厚度很大程度上来自时间和空间,那些令人动容的人物命运改变需要时间的印证,但团队无法做到针对一个故事进行常年蹲守或分阶段多次拍摄,只能最大限度地记录当下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表达上,如何在宏观论述与个体故事之间找到最佳的楔入点和转换点,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拍摄上,如何以有限的拍摄时间来呈现时间跨度和人物故事的完整性?”杨晓清表示,这两方面是节目组面对的主要难点,而这需要充分调动项目团队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并且要在不断尝试和创新中找到突破。


弥补创作类型的稀缺


在项目策划之初,杨晓清专门带领团队学习近几年有关扶贫主题的纪录片,比如《出山记》《落地生根》《走进兰考》《第一书记》等。大家发现,这些作品大都是选择某一个地域或某类人群进行深入展现,但能够把中国扶贫这样一个史诗般的创举,从扶贫思想到顶层设计再到具体实施,并结合典型人物故事作全面梳理和深入阐述的并没有多少。


于是,在广电总局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决定以此为发力点,让《脱贫大决战》全景式展现中国脱贫攻坚的丰富画卷,全面梳理和阐述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这一充满创举的伟大历程。这既能紧扣脱贫重点举措的当下,也有广阔的历史背景;既有鲜活饱满的细节观察,也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角。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创人员,吃透政策、扣“准”题非常重要。杨晓清要求每个团队成员在拍摄前都做足功课,包括对主题的精准把握、对政策的精准解读、对总书记扶贫思想的精准领悟。“我们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也去请教扶贫领域的专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带着思考去拍摄。”


她认为,同样一个故事,创作者思考到100米和1000米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呈现,后者穿透力更强,由此可能引发观众自身的思考会向更深更远处延伸。《脱贫大决战》希望挖掘出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体现出应有的思考深度,而非表层故事和简单结论的呈现


“拍摄前要进行非常充分的调研。”她表示,扶贫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简单故事,而是涉及“扶”与“被扶”双方,有很多人汇入其中,彼此之间发生着复杂的互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创作组对其中的情况了解得越充分,才能越准确地提炼出核心“矛盾”或“困境”,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而非毫无波澜的表面化呈现。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论在哪个创作阶段,我们都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如此,才具备打动观众的可能性,这是创作之。”她强调。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吃透扶贫政策和精神,呈现新鲜的故事和视角


据杨晓清介绍,整部系列片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和“五个一批”重要举措作为主要内容,要求选取人物和故事案例必须精准“扣题”、服务于主题表达。


《脱贫大决战》第一集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举措,拍摄了云南、贵州两个老少边穷地区的产业脱贫故事;第二集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和就业扶贫举措,拍摄了黄河滩区易地搬迁故事,以及扶贫车间、云嫂入沪和惠农网助力革命老区苹果产业的电商赋能扶贫故事;第三集围绕“教育脱贫一批”举措,拍摄了年轻志愿者在广西贫困山区小学支教和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正规职业教育和就业机会的百年职校故事;第四集聚焦脱贫攻坚中各级政府的扶贫工作者,展现了一批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有智慧、有担当、肯奉献的扶贫人物群像。拍摄了内蒙古科右中旗的地方政府开展的生态扶贫、山西临汾索驼村第一书记发展田园综合体等故事。


杨晓清强调,“只有吃透扶贫政策和精神,才能做到每一个入选案例与中央的导向保持高度一致,不跑偏。”她以第一集的“产业扶贫”为例说明。


“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如何取舍?”创作团队选择避开了单纯发展第一产业的案例。“为什么?因为宏观来看,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以及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降低很多。”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地区仅仅依靠传统的第一产业已经很难大幅提高收入,容易陷入低收入或贫困状态,当前产业脱贫提倡的也是在传统产业不能满足脱贫的时候,要引进新思路、创新扶贫、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最终,团队选取了云南河边村创办瑶族妈妈客栈、南农大育种团队把观赏菊花引入贵州麻江发展旅游经济的故事。“这两个案例不仅是典型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而且与中央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中的创新共享精神高度吻合。”杨晓清说。


同时,为力求呈现新鲜的故事和视角,避免媒体频繁报道带来的同质化感觉,《脱贫大决战》中所选取和呈现的案例80%以上都是新鲜的故事,既体现代表性也具有相当的新意。对另外一些典型的故事,杨晓清认为,虽然被媒体报道过,但之前大都侧重新闻评论,视角雷同,而以纪录片方式深入细腻展现并能以独特新颖视角切入的很少,在经过《脱贫大决战》的深入发掘后,也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


不确定性是纪录片的魅力,捕捉最宝贵的“当下”


在正式拍摄前,团队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一版拍摄文案,但是真正到现场之后,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这时候不能死死抱着自己的‘预设’不放,被其限制。其实,不确定性恰恰是纪录片拍摄的魅力所在,很多特别宝贵的瞬间都不在预料之中,拍摄中要能捕捉最宝贵的当下”杨晓清说。


在广西昭平县江口村江口小学的拍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昭平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摄制团队到达学校后却发现,“学校的硬件条件超乎之前的想象”。校园里有一幢三层的教学楼,教室里有新型复合材料黑板、高强度塑料材质桌椅,操场上的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设备齐全,音乐教室里有一架非常不错的钢琴。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然而,与漂亮的硬件设施构成极大反差的是老师的稀缺。这个小学一共只有11名教师,每名教师兼至少2门以上的不同科目,而能保证专业教学水平的只有语文课和数学课。由于英语课长期没有教师,大多数六年级的孩子写不全26个英文字母


据了解,江口小学的师资情况在昭平县已经是不错的了,很多更加偏远的学校,全校甚至只有一二名教师。杨晓清内心很受触动,“硬件的提升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最短缺的是老师。”


她也看到了中航集团的志愿者们在江口小学的支教故事。年轻的志愿者们满怀热情从大城市来到偏远山区的小学,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也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村庄之外一个更广阔和更精彩的世界。“这里发生的一切,仅仅是中国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点。从正在改变的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杨晓清说。


秉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创作团队期待《脱贫大决战》能以“春风化雨”的表达,用真实、自然、质朴的人物故事打动观众,同时以独特深入的观察视角,引发全社会对扶贫的关注,带给观众直抵人心的思考和心灵的升华。


自2019年3月项目启动到今天,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杨晓清感觉这段时间“既很短又很长”。短是因为一直在不停地出发,走进一个又一个贫困的村庄,体会一场又一场不见硝烟的攻坚战,“一转眼就过去了大半年”;但同时,这段创作之路又很长,因为在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要几经思考、不断消化。


在此之前,她接触的创作题材主要侧重在人文、美食、科普、传统文化和生态环保等方面,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鲜味的秘密》、《农业遗产的启示》、《水生世界》等,这一次脱贫攻坚的题材高度和分量,让她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更高的站位:从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未来着眼,从人类发展历史到当今世界各国着眼。


从策划之初对国家扶贫政策的一一细读、对总书记扶贫理论的逐渐领悟,到带着这些初步的理解去实地拍摄,并经历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再到让自己冷静下来,从每一个个体命运的改变往上看,往回追溯;从深入了解贫困在人类社会的出现和演变,到对中国扶贫历史脉络和时代背景的认真梳理,再到中国的脱贫攻坚对全世界的贡献这样一个宏观视角……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这次创作之旅,可以说,感性和理性不断碰撞和交织,时而困惑不解,时而豁然开朗,而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现在仍在继续。”杨晓清坦言。


“期待我们的作品既像提振士气的冲锋号,又如滋润人心的春雨,刚柔并济,用满满的正能量,激发亿万民众对党和政府、对祖国的强大信心和自豪感,去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她说。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深入11个老少边穷地区、80%以上新鲜案例,《脱贫大决战》以细腻深入的人物故事挖掘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
    高雄议长许昆源堕楼身亡前 在脸书留下最后的遗言

    许昆源(右一)向来力挺韩国瑜(中) 据台媒报道,高雄市长韩国瑜遭罢免后,一向挺韩的高市议长许昆源周六(6日)晚上在住处堕楼身亡,确认已无生命迹象,遗体送至殡仪馆。报道指,目前台湾警方已证实消息,现场未发现遗书。 许昆源晚间8时40分于Facebook上留下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