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新闻
罕见旧照:清末三寸金莲

清朝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顺治二年起就下诏禁止,康熙元年又诏禁女子缠足,违者罪其父母。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康熙七年,王熙奏免其禁,于是民间又可以公然缠足了,旗人女子也纷纷仿效。到了乾隆时,多次降旨严责,不许旗人…

跨过2020,最大的90后已经年满30岁,这个曾经被认为“垮掉的一代”,已经渐渐成为职场中坚。在京东这样以年轻人为主的互联网公司里,年轻人拥有的舞台尤其亮眼。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剧照

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后,今早京东集团在港交所网站上载了招股书,继201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又将在香港挂牌上市。对京东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艘巨轮驶向新海域的背后,有“前浪”的开拓与发力,也有“后浪”不断注入的新动能。年轻的90后们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正展现出与“前浪”截然不同的风景。


某种程度上,他们符合人们曾经的刻板印象,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甚至不服管教,永远注重自我感受;但那些刻板印象的另一面,是创意无限,是不盲目从众,是独立担责,是拥有主见。


//

硬币的两面,

取决于他们身处什么样的舞台,

得到什么样的包容与鼓励。





吴雪莹

#96年北京女孩 #纹身 #手办控  



6月1日是京东618大促的活动首日,位于亦庄的总部大楼里,会很快被一种热火朝天的气息感染,键盘敲击的声音,像夏天的雨点一样密集,昭示着这里的忙碌。


吴雪莹是抽空接受采访的,1996年出生的她,鹅蛋脸甜美青葱,一头微卷的棕色头发,看起来还像实习生,但实际上,她已经是电脑数码事业部618大促的项目负责人了,也是整个京东最年轻的618项目经理。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京东电脑数码事业部营销团队

采访的头一天,她跨夜没回家,只在京东给员工安排的酒店眯了两三个小时,但她脸上没有太多疲态,甚至贴心地给每个来访者买了饮料。


今年618是她第二次做S级大促项目的负责人,我问她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出乎意料,她既没有说实现抱负这样的“大话”,也没有说为了生活,而是说“特殊的爱好”。


吴雪莹是2017年来到京东的,当时她还在首都经贸大学人力资源专业读大三,她很早就发现自己对人力资源的工作缺乏兴趣,反而喜欢策划活动,并打定主意要把这份爱好发展成事业。


大三暑假,其他同学都去了金融机构或央企、国企的人力资源岗位实习,她却憋着一股劲,直到假期快结束了,才等到京东有一个市场营销岗位的实习生名额。到京东前,吴雪莹对互联网公司没什么概念,本来只是想试一试,结果面试只花了不到20分钟,当场就敲定了。


后来她意识到,快,就是京东的日常节奏。吴雪莹入职的部门是电脑数码事业部,这是京东最“古老”的事业部,但也一直是活力和冲劲最强的,任何项目,从创意到决策到落地,说完的事立刻就会上马。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吴雪莹和她的玩具在一起

吴雪莹所在的团队,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88年,在最新一个1999年的实习生入职之前,她是年纪最小的。这个团队不仅平均年龄小,而且所有人都爱玩,打游戏,玩盲盒,鬼马十足。但同时,这个团队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入职一年多的吴雪莹,作为项目团队里最年轻的员工,已经成了项目负责人。


读书时,吴雪莹并不是那么拼,反而在工作后,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但工作努力并不能概括她,作为一个北京女孩,即使热爱工作,但如果让吴雪莹在家人和工作之间选择,她毫不犹豫会选家人。


住在西三环的她,入职以来每天都会坐班车回家,这意味着,她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是三到四个小时,早上六点半就得起床。因为缺乏睡眠,在班车上她永远都在睡觉。吴雪莹说,每天之所以不辞辛劳回家,是因为父亲年纪比较大了,身体不好,想回家多陪陪他,让他感到生活并不因为她的工作发生变化。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今年4月3日,吴雪莹和男友领了结婚证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吴雪莹老公的求婚地点选在了玩具店

重视家庭的另一个佐证是,吴雪莹已经结婚了,4月3日领证的日子是她跟爱人第一次约会的日子。在吴雪莹看来,结婚自然而然,“就像不同学业阶段的毕业证书一样,代表两个人的阶段性毕业”。 


这次京东618是疫情后的第一次大促,雪莹所在的电脑数码团队希望早一些给到厂商完整的平台规划,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这就导致了自己的时间紧、任务重,她在去领证的当天早上还在跟领导沟通整体方案,就在出门前1分钟还在端着电脑发邮件,她老公追在后面给她吹头发……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吴雪莹工位上大大小小的手办

然而,无论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都不能磨灭掉她身上个性飞扬的一面。


她下决心纹身后,就去纹了两头牛,从前胸延伸到右上臂,毫不避讳,因为父母都属牛,她觉得纹上去能给自己力量;她喜欢手办,就一点点搬到公司来,如今工位已经被二百多个手办占领,闭着眼睛,她都能指出每一个手办的具体位置;哥哥姐姐20多年前背过的旧书包,她特别喜欢,就拿过来每天背电脑,还花心思找了一块有漫威超级英雄的印花布,找裁缝缝上去,变得更好看。


对她来说,所有这些事情,都不是因为张扬和反叛,她只是真的热爱而已。




高淦

游戏网友一句话,他拎包北上



同样在为京东618大促忙碌的,是京东的物流小哥。高淦是刚刚来到京东不足一年的新人,但已经是京东物流廊坊亚洲一号大件自动化立库负责人。


高淦爱笑,爱弹吉他,大学时曾在学校公演过,因为气质阳光开朗,大学毕业时,他还报考过飞行员,折戟于最后一道面试。但实际上,高淦是标准的工科生,大学专业是金属材料学,按照正常的学业路径,要么去工厂,要么深造做科研,但这两者都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他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是在嘉兴一家私立学校做初中科学(理科综合)老师,原因是毕业时很迷茫,同学觉得他有当老师的气质……


到京东物流算是机缘巧合,当时高淦有一个认识了四年的游戏网友,两人一起打游戏时,高淦无意中说起,想换个工作闯荡一番。结果那个网友说,自己刚好知道京东的廊坊亚洲一号在招人,是做物流的,推荐高淦试一下。


高淦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具体要做什么,但他对京东印象不错,也看好物流行业,于是立刻辞职,拎包北上。高淦其实没有把握能入职,但他想,即使进不了京东,在北京找份其他工作也不错。


好在,京东物流的面试很顺利。头两个月,高淦的工作很简单,就是递交表格,安排一些集团下发的任务,轻松自在。因此,当时他对京东的感觉是,“平平无奇,不过如此!” 但两个月后,他被调入全新的自动化组,才发现,自己太过天真。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高淦在京东廊坊亚洲一号物流基地

高淦被调入的廊坊亚洲一号,是亚洲电商领域首个针对大件商品的智能物流基地,可以自动化存储和拣选,这些操作均由一种叫堆垛机的机器操作完成,高淦要负责这些设备和系统的运行顺畅。


进入仓库后,高淦的第一感觉是宏伟和震撼,“几层楼的机器,只靠光电感应,就能搬运和运输货物”;第二感觉是茫然,他此前对仓储系统一无所知,而面前的仓库里,除了建好的房子,摆好的设备,什么都没有。


高淦记得,当时光调试系统就花了两个月,那两个月里,他每天背个笔记本就进了仓库,跟着研发部的同事,设备厂家的外派员工学习。廊坊亚洲一号于一月初进行调试,但一开始,入库率只能达到70%,高淦反复分析调试,才发现是定位策略的问题,导致效率慢,随后,他跟同事一起讨论改进,如今入库率已经达到接近90%了。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进入自动化组后,高淦就没停下来过

因为设备和系统过于复杂,从运行以来,仓库里,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最累的三月份,大半个月里,他每天早上九点上班,凌晨三四点了还在查看系统,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他发现,自己成了仓库里唯一一个,既懂设备又懂系统的人。


这让他偶尔很郁闷,因为想休假又没有帮手,只能等着招新人。但更多的时候,他觉得比较有成就感,他从来不是那种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规划的人,但他喜欢解决难题。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比起梦想家,高淦更像一个行动者

说起来,他大学时也去工厂实习过,并因此立志不进工厂。我问他,同样是面对冷冰冰的机器,那时的工作跟现在有什么不同,他脱口而出,“当然不同,那时的事情是机械的,别人指导你,你跟着操作就行了;现在不同,现在的很多东西都需要你自己探索学习,这就是乐趣所在。




林坤宁

擅长自嘲的程序员戏精



林坤宁给人的第一印象很符合人们对技术极客的刻板印象,身材微胖,板寸的头发在顶部已经略显稀薄,黑色T恤上印着的单词是“Hackathon(编程马拉松)”,一看就是在技术活动中免费领取的。采访前我给过他一份采访提纲,采访时他率先拿出了回答的文字版,逻辑清晰,总结简略,颇有写代码的风范。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京东数科林坤宁

但实际上,在同事中间,林坤宁是以“戏精”著称的,还曾在京东程序员节的吐槽大会上说过脱口秀,吐槽自己写的代码bug太多。这种逗比的特质,在采访中也能略窥一二。







Q:

“你听起来还挺喜欢这份工作。”

A:

劳动致富。”



Q:

“你说自己喜欢让气氛活跃开心一点,

那不开心的时候怎么办?”

A:

工作的时候,

我就是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

放进材料,拿到结果,

没什么开心不开心可言。”







如果你就此以为,他是一个把工作当任务、不苟言笑的单位螺丝钉,那也不对头。林坤宁来自山东,大学就读于烟台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的大多数同学留在了山东本地,按照家中的安排,做了公务员,或进了央企国企。林坤宁父母是教师,也希望他能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但他想过的却是另一种人生,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和两个同学就结伴来了北京。


到京东工作,是一个朝阳公园打球的朋友介绍的,当时与其说京东吸引力大,不如说林坤宁只是想跟那个朋友一起工作。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林坤宁所在的京东数科AI产品部

在京东,林坤宁所在的部门是京东数科AI产品部,他做的是人脸识别,会跟国际上的算法科学家合作,一起落地一些产品。


和国外科学家合作的时候,因为时差,林坤宁常常白天晚上连轴工作,累到一年内长胖了40斤(后主动补充说,还有失恋的原因,且已经减掉20斤)。但相比之前,他依然能找到工作的乐趣,因为产品都是可见的,比如现在京东总部的门禁系统,用的就是林坤宁所在部门的研究产品,同时,他也做一些智能支付的产品,已经在一些商家和超市里使用起来。


产品上线,毫无疑问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但也有折戟沉沙的时候,比如他父母曾经来北京过年,去超市买东西,去的超市正好上线了林坤宁开发的产品。他引导父母体验智能支付,告诉他们,这东西就是自己做的,一边说一边骄傲起来,结果父母嘟囔,“这买东西还是一样贵啊,也没见省钱。”


让林坤宁真正感慨的是,刚入行的时候,二维码支付正在取代现金,而如今,各种新的支付方式正在不断涌现。程序员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迭代技术的工种,林坤宁希望自己,能不断保持视野开阔。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林坤宁(右一)和小伙伴参加京东内部的编程马拉松比赛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林坤宁所在团队的日常一拍

所以,毕业这几年,他对技术的热情一直不减,来京东后,还参加了公司内部举办的编程马拉松,在公司内部找了几个小伙伴,临时组成了一支队伍,几个人几张桌子,各自负责各自的任务,饿了就在一起吃顿饭,困了就在凳子上睡会儿,用周末两天三夜的时间,做了一款产品,用在驾驶中预警一些危险行为。


这种对工作的痴狂,他在京东的程序员里还听见过传闻,大意是有个同事结婚时,要拜天地了,突然电话响起,这位新郎立刻拿出电脑寻找问题,直到联系部门迅速交代后,才回去重新进行仪式。我问,如果是他,会怎么办,林坤宁想了一下,郑重地说:“得看我媳妇儿愿不愿意,她要是不让我这么干,我还是待会儿再接电话。”


看起来,他自己还挺想接电话的。




韩慧娴

90后眼中的90后



作为京东集团招聘部管培生项目及海外校招招聘的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韩慧娴,对年轻同事们的特质,可能理解更多。


韩慧娴是活泼放松的女孩,比如采访时,说到高兴处会拍桌子哈哈笑,嘴里时不时就蹦出几个网络词汇,看起来不像是在接受采访,倒像是在跟朋友吐槽聊天。但她身上更多的,是成熟。过去这小半年,作为京东校招的一枚“新人”,她已经在央视、人民日报新媒体、教育电视台、抖音、领英等多场直播中出镜,当宣讲嘉宾。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韩慧娴参与的人民日报直播招聘活动

她的敏锐更是显而易见的,几乎任何问题,即使没有准备,她也可以迅速理清思路,直中要点。但她身上更吸引那些应聘大学生的,可能是她的成长经历。


2017年,中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韩慧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京东,在进入京东之前,韩慧娴并没有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经验,入职后也有许多狼狈的时刻,比如有一次,她对接一个副总裁级别的职位招聘,那是她第一次做这么高级别的岗位。她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候选人,是IBM公司在中国区的一位高管,两人本来约了傍晚六点电话沟通,但对方临时有会议,改到了晚上。


韩慧娴记得,晚上接到电话时,她正在卫生间刷牙,对方问她是否方便,她一秒都没犹豫,说完 “方便”后,才吐掉嘴里的牙膏泡。随后,两人聊了一个小时,结束后,对方告诉韩慧娴,她是他职业生涯里碰到过的,为数不多可以把业务讲得非常清楚的HR。韩慧娴说,她挂完电话后,第一反应就是给朋友打电话,说被人夸奖了,感觉自己瞬间高大了一些。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韩慧娴和同事参加人民日报的直播活动

为了得到这样的夸赞,她入职后,会专门拿着小本本,跟在前辈身后,去记录他们如何与候选人谈判;也会每天早上在上班路上,把所有的科技新闻网站都扫一遍。


去年开始,韩慧娴开始转向校招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作为90后,她也开始重新认识90后。有一次,她碰到一个求职的同学,算是一位网红博主,在微信公众号、B站、小红书等各个渠道,分别有三五十万的粉丝。那名同学,来京东面试的,也是管培生职位。


韩慧娴记得,自己还问过她,自媒体收入也很好,为什么她不继续经营下去。结果那名同学告诉她,只想把自媒体作为兴趣爱好,向他人分享快乐,而不是谋生手段。这个姑娘后来顺利入职了京东。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 慧娴和她所在的招聘戏精团队

还有不少年轻人则让她吃惊,比如有一次面试,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就坐在一个求职的同学对面,旁边一个高管请这位同学评价一下徐雷时,对方脱口而出,“我觉得不着调”,徐雷听完当场笑着说:“你说的对”。虽然这个同学随后解释说,自己的意思是,徐雷看起来特立独行,不太像自己见过的其他五百强老板,但韩慧娴当时还是冒了一背的汗。


后来做校招多了,韩慧娴渐渐发现,这就是新一代年轻人,他们个性突出,理想主义,有人年纪轻轻就环游了半个世界;但也聪明成熟,对职业和行业的理解,常常已经不像学生;他们愿意为热爱的事情付出劳动,同时也有清晰的自我界限和权利意识,比如社保、户口、公积金这些福利,韩慧娴以前根本不知道,但现在的学生会在面试中直截了当地问。


而作为一个HR,韩慧娴有底气的地方在于,这些看起来桀骜不驯的特质,都能与京东无缝兼容。


                  ✨

不负每一份热爱!

年轻的90后、95后登上这艘巨轮,

他们带着满身不曾也不会被磨平的棱角,


张扬个性、挥洒才华,

向着多棱的未来奔涌前行!

                                      ✨✨



(部分图片来自京东,

头图来自《机智的医生生活》)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高效

微信编辑:赵姝萌

作者:三宝

设计排版:武晓、赵姝萌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这届“了不起”的后浪:带着棱角在职场奔涌
    78年上海知青返城内幕:为病退 累尿血

    知青跪求回乡 上世纪60年代末,一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几乎波及到上海的每个家庭,到70年代初,有100多万上海知青告别城市和亲人,奔赴遥远的农村或农场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代人的命运骤然被改变。但十年不到,历史的走向突然出现了拐点,几十万知青通过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