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最新考证:中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

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满洲皇子教育严格

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当这些皇室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学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礼并坐下。          如果功课记熟了,一个学生会把书…

 最新考证:中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

据中国时报报道,中国民俗专家乌丙安教授说,经过最新调查考证,中华民族的汉、满、蒙、苗、土家等36个民族过端午节。端午节是全中国人的民俗大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端午节的本源是在酷暑前的一次全民性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但在传承过程中,又加入了祭奠爱国诗人屈原、祭祀伍子婿、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内容的政治或道德色彩,使得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汉族过端午的习俗其实没离开避瘟驱毒。像手足腕部缠绕五彩线;再例如喝或往脸上涂雄黄酒,其实雄黄本身是有毒的,但中国人相信以毒攻毒。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也特别有趣。例如贵州苗族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办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动。
    
一个端午节粽子,各民族就吃出了各自的花样。汉族最早是用新竹筒装米煮成筒粽,后来才改用荷叶、竹叶等裹糯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畲族将粽子称为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
    
煮粽常用灰硷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个月;瑶族的粽子常用糯米搭配腊肉、绿豆,形状似枕头。也有人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製成素馅凉粽子;毛南族的端午节也称为药节,他们用艾叶、菖蒲等草药作馅包粽粑食用。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最新考证:中国有36个民族过端午节

亲历8964 坦克辗过的人都铲不起来

六四枪声于6月3日响起的时候,当年还读高中的佟尔丹(化名),刚与同学庆祝18年来第一个生日,过了这个快乐生日后,20年来的这一天,都因为中共屠城而在悲伤中渡过。她身边的同学、亲人在中共于6月3日晚至6月4日上午的镇压行动中,被戒严部队开枪打伤打死。佟尔丹说,北…


了解 纳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