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七夕,是爱情节还是屈辱节?

  牛郎织女故事,不知起源何事,但在民间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大家都道是憨厚贫穷可怜的牛郎受哥嫂欺负而不计较后的好报,获得了天上神仙美女的爱情。

  可故事明明白白说的是: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地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纷纷忙乱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的妻子,他才能还给她衣裳。织女便含羞答应了他。

七夕,是爱情节还是屈辱节?

  各位看官,设身处地,如果您是织女,或者织女是您的亲人,是女儿或姐妹,一个穷小子拿走衣服,让您一丝不挂站在他面前,要您答应做他的妻子才将衣服给您穿上,您被迫答应后会心甘情愿么?这种胁迫是爱情么?明明是穷小子无赖之徒抢占、欺凌、强奸白富美的故事,偏被古人说成是经典爱情,而且还来个浪漫的七月初七鹊桥相会。为人母者思念儿女,七月初七来见见儿女,这倒是人之常情,偏被说成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后的爱情故事,实在不止荒唐更是无耻。这种所谓的爱情节,不过是对弱者被强暴进行包装和美化,为作恶者唱赞美诗而已,真正读过这个故事的女性,还会把这种屈辱日当做爱情节么?别说白富美,就是穷人家的女孩也不至于堕落到被渣男践踏了还喊爽的吧?这故事得以编出,大概源于男尊女卑社会娶不起妻的没落文人的意淫。古人的是非不分,给罪恶戴上玫瑰色桂冠,在漫长无序的丛林社会,是见怪不怪的。但今人还在赞美,大概赞美的人是希望他们的女性亲人也有这种奇遇?

  落在后面手无缚鸡之力、孤单弱小的织女,要夺回自己的衣服是不可能的,她赤身裸体要逃脱牛郎也不容易。牛郎在这宗婚姻中,先是偷窥猥亵妇女,接着是盗窃织女的衣物,然后是逼织女为妻,牛郎十足的流氓,他盗窃,强逼仙女为妻,和今天的拐卖妇女为妻、胁迫妇女卖淫的性质又有何不同?古往今来,竟没人同情织女的不幸,反而大肆称赞牛郎的智慧和好报,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越贫穷越光荣,越邪恶越被赞为英雄!

  古代文人价值观混乱几乎是普遍现象,你只要翻开被称为古代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那种认知的混乱简直不堪入目。《水浒》中的被描写成英雄的人,大多是地痞流氓,烧杀抢掠之徒,他们多数是犯下滔天大罪的人,为了达到小团体的目的,连人家四五岁的儿童都会用斧头砍死。放眼望去,梁山上不过呜呜泱泱的一丛丛穷凶极恶的歹徒。可是,不止施耐庵把这些恶徒当作英雄崇拜,后世也一直将他们当做“梁山好汉”“梁山英雄”。罗贯中同样是非不分,只要是姓刘的一窝的,什么狗屁都是英雄,而孙权、曹操方的人,因为不姓刘,他们的下属都被描写得不人不鬼。最典型的是丑化曹操是忘恩负义、心胸狭窄的人,杀朋友吕伯奢一家,妒忌杨修才干;“三气周瑜”,将英姿飒爽、指挥如神的周瑜丑化成气量狭小、见识浅薄之徒。

  据说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弟子,老师的认知混乱,学生自然深受其害。

  要说古代留下优秀文化,唐诗宋词元杂剧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娱情,可以励志。但很多的传奇故事古典小说有毒的太多,甚至流毒无穷。《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状》等小说还是值得好好研读的。

  看到每年的今日,总有人亢奋,今天你只要想想牛郎是如何将织女弄到手的,还能坦然将七夕作为爱情节吗?盗窃衣服,强抢强逼为妻,是不是强奸妇女?弱女子任由穷汉欺凌,最后还是有权势的父母把她救出去,想着七夕这天都叫人不寒而栗!天帝的女儿都遭遇这种暴行,天下民女的命运有多惨,谁能料想?可是,别有用心的人,偏把一宗罪恶美化为爱情,而且后世人还站在牛郎的牛栏前围观牛郎强暴织女作为喜剧和牛郎的好报,这是多么混乱的价值观!

  想想那些被作为牲口一样贩卖的女性,想想带着硕大链子生下一堆儿女被当做男人性机器却永远失去了亲人和自己的那个女人,看看那茫然绝望的大而无光的眼神,你还能狂欢么?尽管野菊花在焚尸炉上怒放,参观Auschwitz的人会忘记曾经的罪恶么?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 七夕,是爱情节还是屈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