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靠“孔乙己脱长衫”解决?

为了防止年轻人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中国当局使出浑身解数,一面鼓励中小微企业招聘应届生,一面进行公务员和硕士扩招,同时展开舆论宣传攻势。此外,还有高校暗中用力,让数据“更好看”。

中国公布4月份的失业率为5.2%,比3月降低0.1%,但是16至24岁的年青人的失业率高达20.4%,为有纪录以来最高。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为1185万人,同比增加82万,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根据《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海归回国求职的数量也明显增长,2021和2022年回国人数均超过百万,更加剧了应届生找工作的压力。

为了防止年轻人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措施。

不少省市都有出台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招聘应届生。2022年,山东省就采取了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务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江苏省则对企业招用该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从事制造业并在网络上售卖的小企业主莫女士就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有补贴的关系,今年招了几名应届生,而且竟然招到一名本科在985大学就读,毕业后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的应届生。

“我们之前招的人,学历最高的也只有三本”,莫女士说,“而今年,投简历的人比往年多了不少不说,还有不少一本的,甚至有在那种大的电商平台实习过的。”但她招完人之后,心中也有点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公司所能提供的发展机会无法匹配这位海归硕士的期望,更担心海归硕士工作没多久就离职。

她说:“我们其实不需要学历多高,也不需要能说英语啊这些,只是希望能够快速上手,勤劳,肯干。而且因为我们是小公司,所以各种各样的杂活都要干一些,可能和有大公司实习经历的学生的期待不同。”

公务员和硕士扩招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慢就业的原因主要是想要考研和考取编制。

今年公务员省考就大幅扩招,扩招幅度达到17%,其中27个省份扩招,甘肃扩招更是达到80%,还有多个省份在50%以上。“2023年多省公务员扩招超50%”还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国家解决应届生就业的途径之一。

数据显示,扩招的岗位多为基层例如县政府,区政府的职位,扩招比例最大的是甘肃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这些偏远地区,起到了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就业的作用。对于应届硕博生也放宽了年龄限制。

不少高校也进行了研究生的扩招,2023年考研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相较2022年新增了10245人。因为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应届生选择继续深造而不是找工作。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474万考生报名,较2022年上涨17万,创历史新高。

高校数据“注水”

应届生就业率也成为衡量大学和专业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让数据更好看,也为了能够向上层交差,也有学校进行造假。

一位即将硕士毕业的上海学生小张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的导师让他找些门路签订三方协议,这样在统计时就能将他算作已就业。

“他好几次在微信上对我说,不签三方协议就不让毕业答辩”,小张表示,“但我不想立刻找工作,我希望能在毕业后考GRE和托福,再花时间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准备今年下半年申请国外的博士项目。”

但导师却劝他去找些熟人先签了三方协议,这样可以帮学校完成任务,还说如果小张找不到熟人帮忙的话,导师可以联系人帮忙。

“我不想签,我没找到工作就是没找到工作,所以导师问起我都是应付一下。”

在哈尔滨的本科毕业生小迪则被辅导员要求签署灵活就业协议。灵活就业协议包括了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类型,签署之后,在统计数据时也属于找到了工作。

她向记者展示了辅导员给她发的微信,在微信里,辅导员很直白地说灵活就业协议就是“学校单纯为了完成上面发的任务而已”,并让小迪帮助自己完成KPI。而且辅导员向小迪保证,该协议只是为了统计方便,她以后想要去事业单位或者去考编制都不会受到影响。

舆论宣传

当前的就业市场中有一个结构性矛盾,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有些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大幅过量。

2021年《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显示,蓝领就业指数大幅回升,甚至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央广网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制造企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蓝领用工荒。但不少大学生都向往着写字楼中的白领工作。

过去几个月里,中国政府也在利用舆论宣传蓝领的工作。在一条微博热搜中,天津大学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交友不慎而欠债,他选择了送外卖的行业,不到三个月就能获得超过一万元的月收入,并在5年时间里还清40万债务。

类似的故事在热搜和媒体报道中还有很多,比如95后王女士辞去了30万年薪的大厂工作,因为喜欢做饭就辞职卖快餐,月入四万;比如郑州大学的黄女士靠“收破烂”月入五位数;又比如95后夫妻在浙江义乌经营小吃摊,忙起来一天能赚九千元。

短时间内,这样夺人眼球的故事频繁见诸报端,央视也配合向年轻人灌输“要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的思想,呼吁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要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并号召:“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但这类舆论宣传受到的负面评价也很多,有不少真正从事摆摊,送快递等行业的人出来用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做这些工作并不能赚到这么多钱。

有年轻人留言道:“让我穿长衫的是你,骂我穿长衫的也是你。”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 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靠“孔乙己脱长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