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能源“打工人”的这一年:闯关、野心与逃离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回望整个2022年,尽管疫情频发、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成为整个行业的注脚,但身处逆境,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庞大的产业链要运转,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统计数据之外,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过去一年的经历和困难是难忘且具体的。

疫情最严重时,为了保证汽车生产线,刘浩和其他工友一起,吃住在工厂参与闭环生产。连续的工作压力,加上望不到头的解封,让从不迷信的他,把希望寄托于一串转运珠。

往常来往各地,飞来飞去的投资人被困在线上会议,但疫情改变的不止是工作方式,对于需要面对面交流,倚赖对人的判断的行业来说,这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推动项目落地。

在行业的动态变化中,也有人多了一些新的选择。看到增长势头强劲的比亚迪销量一路冲到186万辆,毕业不久的比亚迪工程师周卓也感慨享受到了来自公司的光环。机缘巧合下,销售司轶也决定“背叛”自己曾经心仪的大众品牌,跳槽到比亚迪。

不过眼看着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利润屡创新高,赚得盆满钵满,电池工程师张武却因为身体和家人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火热的赛道。

2022年是特殊的,从新能源投资人到研发工程师,从门店销售到产线工人,每个人都收获了一段值得铭记的经历。也是从这里开始,他们对新的一年抱有不一样的期待。

电池研发张武:和拿命赚钱的日子说再见

过去一年,市场上讨论度最高的行业肯定有锂电,但我还是从里面最头部的企业离开了。

这意味着我告别了最高能拿12个月年终奖的天花板级待遇,和业内前景、实力最牛的平台,但更重要的是,我和拿命赚钱的日子说再见了。

在宁德时代,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大家也都默认,来这里工作就是要拼命加班。来公司之前,我想着自己身体好,肯定能顶得住,只要好好加班,等我的不只是6-12个月的年终奖,还有大把的股权。

但是我错了。连续一个月天天十二点多才下班,再好的身体也顶不住。因为连续加班,我进医院待了12天。当时我就在想,这钱还是不太好挣。也是在那段时间,我有了离开的念头。



月均加班时长统计表 来源:受访者供图

工作强度大,也和人员流动性大有关系。有一次我偶然得知,我所在的基地,每个季度的离职率都在3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工作要交接团队还要磨合,只能通过加班把这些坑填上。

我对宁德时代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这份工作让我挣了不少钱,哪怕不算年终奖,收入在业内也不算差。除此之外,宁德时代内部对产品细节的把控、供应商质量的要求、新技术的追求,在业内也都无人能及。

不论是锂电行业,还是整个制造业,宁德时代肯定都是首选的头部企业之一。就算是工作强度大,但我还是觉得,如果是要进这行的新人,还是应该来这里打拼感受一下。

只不过这对于像我这样已经成家的普通人来说,哪怕能挣再多的钱,可能也不适合了。我已经厌倦了每天十一二点下班,为了赶上跟家人视频,跑步回宿舍的日子。

现在来了船厂上班,每个月正常上班的时长甚至跟之前加班的时长差不多,虽然每个月工资少一点,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不过现在过得舒坦,未来的事情是说不准的,为了扛起家庭收入来源,也许2023年我又会选择回到锂电行业。

车企销售司轶:打不过就加入

2022年的收尾不算好。

9月底,我从上汽大众的门店解脱了出来。这曾经是我最喜爱的品牌,原来我们介绍时总说:“大众可是第一家进到国内的合资车,桑塔纳、帕萨特、高尔夫……经典车型多到一只手数不过来。”但这不是现在能吃得住的老本。

在那里待久了,人是封闭的,不愿意接受外界信息,或者说有一种谜之自信。可能我所在的门店就是传统车企的一个缩影,几百平米的空间里,都是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绪。

有领导曾经吐槽,“今天有客户拿ID.4和比亚迪宋Plus EV做对比,比亚迪那是啥车?去跟客户讲,我们不在一个level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不上的品牌,成为今年国内新能源销冠。也是我当时打算离开,心中理想的选择之一。

面试了几家,最终我进入到比亚迪的直营体系中。在今年整个市场里,比亚迪可以说是横扫,在销售终端,我们感触比较大的就是,即便门店现在还在装修没有完工,就有很多客户来问,其中着急下单的也不在少数。



比亚迪门店 来源:受访者供图

但对我冲击最大的,不是各家销量上、受欢迎程度上的差距。原来我们都是和领导关系好的、会赚钱的人留下,但比亚迪入职的第一课是:廉洁文化、企业红线;第二课是精诚服务文化,第三、四、五课才是产品技术,在这里比卖车更重要的是正确地做人。

回头来看,2022确实很艰难,工作上有变动,受疫情影响收入也下降了,但我对一句话感触很深:悲观的人往往正确,乐观的人往往成功。

投资人:以前流行晒飞行里程,现在是线上会议时长

2022年疫情有多严重,资本市场的感受是很明显的。

每年1月,大家都流行在朋友圈晒自己过去一整年的飞行记录,2021年,我飞了4万多公里,APP里显示我的飞行里程超过96%的人。到了2022年,飞行次数屈指可数,里程也直接缩水了将近3/4。

一方面好的项目凤毛麟角,另一方面因为有封控、隔离,为了考察一个项目,要付出一两周的隔离时间,显然不值得。

这导致很多项目的考察和投决会都在线上完成,不少行业都面临这种情况。所以到了今年,大家都在晒线上会议时长,我今年开了221次会,花了227个小时,肯定是最近几年的新高。



飞行里程大幅缩水 来源:受访者供图

除了飞行里程,2022年缩水的还有投资规模。如果从数字来看,整个行业的投资规模大概缩水了50%-70%,而上海疫情可以看作是过去一年里,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大家出手投资似乎变得更犹豫了。我曾经接手过一个上游原材料企业的融资项目,上海封控前,花了两个月时间接触了近50家投资机构,尽调一系列工作流程也都在顺利推进,但解封后,却在一次线上投决会中被否决了。

受疫情影响,很多工作流程只能被迫在线上进行。但因为缺少面对面的沟通,投资人无法近距离考察项目核心技术产品,我们也无法通过微表情判断大家的疑惑或者兴趣点,有时哪怕是眯一次眼,皱个眉就能传达出我们需要的反馈信息。

这些判断显然无法通过屏幕呈现出来,多大的屏幕,多高的分辨率都不行。线上工作的结果就是今年所有项目都需要花费高出往年2-3倍的时间寻求落地。

2022年上市破发的例子不少,面对经济下行的趋势不少企业也很悲观。不过新的一年,随着国内政策放开,我们肯定马上要回归“空中飞人”的常态了,也希望今年大环境能有一个强势反弹。

工程师周卓:被供应商“抱大腿”

我刚进职场不到一年,因为有时候需要跟供应商打交道,除了正式商讨项目,就会有不少没接触过的供应商联系我,有些人甚至主动要来拜访我,挡都挡不住。

一个新人突然被供应商当做“大腿”抱,还是有些不适应。我当然知道,这些人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背后的公司是比亚迪。这几年刀片电池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我们也是沾公司的光。

突然站在聚光灯下,我看网上也会有人吐槽,比亚迪部门老化、加班严重、制度繁琐。有些情况,比如严苛的打卡制度确实存在,但我觉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之前我们部门规定周末加班可以算双倍工资,很多同事就会把工作日的一些工作留到周末加班来完成。后来领导发现了这个“bug”,就调整了工作日和加班的判定标准,现在我们又要精打细算,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加班之间找到平衡。

这半年多时间,也不是每天都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业内大家都知道老板对技术很痴迷,每个事业部都需要直接向他汇报,所以我们的项目也经常会收到王总的直接指导。

业务上的汇报流程是复杂的,这就会导致行动和决策之间存在延迟。比如我在一个项目里负责某个功能的研发,按照既定方案,已经操作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但这套初始方案经过领导的层层决策又发生了变化,为了赶上线日期,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加班加点赶工。

当然能够赶在最后期限前完工很有成就感,但我感觉,如果总是因为汇报流程的原因造成返工、赶工,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

总而言之,在2022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能以比亚迪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我已经很知足了。听说谈下来特斯拉定点的团队和领导都升职了,未来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能力和运气,取得一些成就。

产线工人刘浩:本命年,安稳最重要

2022年年初,家人给我买了一条转运珠手链,说是能在本命年招好运。当时我并不想带,一是出于产线安全考虑,手上不能戴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二是我根本不信“本命年会不顺”这样的说法。

但到了10月底,工厂突然宣布要封控管理,我看疫情这么严重,买的基金又赔了不少钱,感觉不信不行了,我就把它和行李被褥打包一起带进了工厂。

闭环管理之前,听说特斯拉的工人已经都睡在工厂,虽然我们每天有200元实打实的物质补助,但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得住。每天睡觉前,我就把这串珠子放在手里盘一盘,期待着解封之后,工资能多拿一点,买的基金也能涨回来一些。

过去一年,各行各业都很困难,我觉得还是安稳最重要。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有5000多,加上10%的公积金,相比内卷又不稳定的行业,我已经很知足了。

可我又不能一辈子来工厂天天加班,我们这边郊区的房子均价只有10000元/平米出头,以我个人的公积金还有每月600元的人才补贴,再攒些时日还是能顺利定居下来的。

2023年我就要25了,还是希望能尽快拥有一个自己的家,祝我好运。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作者|崔秋阳,编辑|王妍)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 新能源“打工人”的这一年:闯关、野心与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