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天朝的“困难群众”都这样?不装了 妥妥的发达国家…

麦杰逊|这样的“困难群众”,我也想当……



今天早上十点,某县广播电视台自媒体发布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关注。

这条新闻是这样的:



这条新闻表示,春节前,某县一把手到当地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向他们送去殷切的关怀、暖心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而在这条新闻下面,还分别附上了慰问各位困难群众时的现场照片。例如这样的照片:









那么,什么是“困难群众”呢?

百度一下我们会知道,困难群众,主要指的是在生活方面有困难的群众,例如低保人员、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特困供养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人抚养的儿童、孤儿、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五保户、残疾人等需要得到帮助的弱势群体……

总而言之就是,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困难群众”。

但是看一下我们第一位困难群众的慰问照片我们看到,在这位困难群众的家中,有宽敞明亮的房子,有气派的桌椅家具,而且仔细看照片的左边我们还能看到,这位困难群众不仅有闲情逸致养发财树,而且还有闲情逸致买了一个观赏鱼缸在家里的客厅养鱼:



而下面这位困难群众呢,则也是室内装修豪华,因为仔细看她家铺满光亮瓷砖的墙面反光我们能发现,这位困难群众的家里的吊灯和墙面的照明灯应该都是挺不错的,而且不仅如此,这位困难群众的家里还有大气的桌椅家具,墙角边还有一个很气派的空调:



这些人,他们是我们所说的“困难群众”吗?

这个我也不知道。

因为“困难”这种东西,是相对的。

如果有人非要说从当地县的大部分家庭条件来看,这几家人的家庭条件相对大部分家庭而言算是很困难的了,那我也没有办法。毕竟人家当地县的其他家庭有能力有本事嘛,他们都能把这几家人都衬托得变成困难群众了,那我们还好说什么呢?‍‍

总之我只能说,这几家人的家庭条件,在当地或许是“困难群众”,可如果把他们放在我老家做对比的话,那他们不仅不算“困难群众”,他们还可能是妥妥的家庭条件不错的群众。

因为这几家人的家庭条件如果算“困难群众”的话,那在我老家我估计应该会有不少人都想争当这样的“困难群众”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其实一些人之所以称之为“困难群众”,不一定是他们经济或生活上有困难,也有可能是他们其他方面有困难,所以才去慰问他们。

可要说这样说的话,富豪也有困难啊,例如马云,估计也有自己的困难,要不要去慰问一下马云呢?



其实上面的新闻,还让我想到了早在前两年,另一位火遍全网的困难群众。

就是这位:



上面这位困难群众的照片,也是当地去慰问的时候拍下来的现场照片。

从照片中我们能看到,这位困难群众的家里,有动辄上千的名酒:





还有价值不菲的茶叶:









不仅如此,这位困难户家里还有瑜伽设备、君子兰、精致的木地板、通透的装修采光,等等。

虽然当地也解释说这些东西都是老太太去垃圾堆捡来的,但我记得上面的这条新闻曝光出来后,立刻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

为什么网友们会质疑这些“困难群众”呢?

因为实际上,很多地方对“困难群众”的界定标准并不是很清晰。虽然低保户有明确标准,但是“困难群众”却因地域和评选标准的差异,呈现出各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很多老百姓不得不带着放大镜去看待一些“困难群众”。

而且还总有一些老百姓认为,一些“困难群众”,其实就是当地一些人的关系人员:







虽然老百姓的这些质疑都是个人主观方面上的质疑,但是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反应了一部分地区对“困难群众”的界定标准并不是很清晰的问题。

所以如何在这方面制定一个更加清晰的标准,如何给老百姓对“困难群众”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尺度做对比,这应该也是一些地方接下来要仔细考虑的一个小课题。

其实在我发文前,当我再返回去看文章开头的那篇慰问困难群众的发在公众号的文章的时候,我发现,这篇文章目前已经被删掉了: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文章也没必要去删掉。

因为“困难群众”这种东西,是相对的,如果在当地这几家人确实相对当地大部分群众而言属于是“困难群众”的话,那这样的报道,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正向宣传啊。

毕竟一些有气派家具、有气派空调、有精致装修的家庭在当地都算困难群众了,那这不是正好说明了当地的生活水平是很富饶的吗?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也是一种变相彰显当地经济实力的表现吗?





总而言之,文章的最后我只想说,如果当地的“困难群众”都是这样的生活水平的话,那这样的“困难群众”也没什么不好啊。

如果在当地这也算困难的话,那我是挺想去当地当一下这样的“困难群众”的,不知道各位想不想呢?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 天朝的“困难群众”都这样?不装了 妥妥的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