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大城市人抢光偏远城市的药?对阳性的恐惧还是太多了

文|郑山海(医生)

编辑丨陈静

随着各地新冠感染人数大幅上升,很多人出于恐慌心理,开始囤感冒药。如今,很多线上药店已经无感冒药可卖,线下药店排长龙的照片也在网络流传。与此同时,一些社交平台还曝出,很多大城市的人因为无药可买,瞄准了一些偏远、疫情比较轻的城市,先外卖下单,再让外卖小哥发快递。这也引来了一些当地人的抱怨,认为当地医疗资源本就紧张,外地人买光药的行为很不厚道。



感冒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健康问题,没有人可以躲得开感冒的侵袭。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75%以上的人至少得一次感冒,我国每年差不多有超过10亿人次的感冒人数,感冒药的供应理应十分充分。吃不上感冒药的情况本不应出现。

现在疫情放开了,新冠感染的人数在短期内出现了激增,但只要大家能够做到有序就医和合理就医,各药厂根据市场调整产量,药品供应本身不应出现问题,但如果大家因为恐慌,囤药的数量超过了日常所需的准备,那就没什么必要了。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不管是新冠还是感冒,都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只能缓解症状。在我们国家,感冒了一定要吃药,似乎这是有病及时治的良好习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大多数感冒并不需要吃药,所谓的感冒药并不能消灭或者抑制引起感冒的病毒,其作用只是改善感冒引起的相关症状,让人可以舒服一些。

也就是说感冒药只是治疗感冒的辅助手段,可以改善症状,但并不决定疾病的走向。很多去过方舱医院的人可能也有感觉,很多人都没有经过医疗干预就迅速康复了。不要说还没有被感染,即便真的被新冠感染了,吃感冒药也不是必选项。



而在新冠的症状当中,发烧是属于其中常见的,但处置发烧并非只有吃药一种方法。对于新冠感染者,是否发烧往往是症状轻重的重要分水岭。发烧患者,特别是体温超过38.5℃的高热患者,往往全身疼痛的症状会特别严重,低热患者的响应症状则会轻不少。对于发烧的患者,特别是高热患者应该给予降温处理,这时若能服用解热镇痛功能的感冒药固然好,但采取物理降温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实际上国外人群在发热后,常常把物理降温放在药物降温的前面。当然物理降温不是让人身着单薄去外面着凉,而是用温水酒精擦试身体的后背、腋下大腿根部等处,往往能发挥迅速降温的作用。此外,如果发烧的时候特别怕冷,还可以配合喝一些红糖姜汤或姜丝可乐,促进身体出一些汗,也有助于缓解身体的症状。

事实上,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都是在需要用的时候才用,方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否则,缺乏针对性的使用,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不恰当服用感冒药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报道也不是个案,所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示,“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

囤积和新冠感染可能有关的感冒药,其背后还是源于内心对新冠感染背后的某种恐惧。因为,不知道感染之后到底会怎么样,特别是早期武汉疫情带来的灾难后果,可能深深植根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常常在不由自主中,做出一些不是十分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观念,可能还需要下一定功夫去让他们改变。如此,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冠感染后的真实状态十分必要,病毒在变,我们的方法和心态都要变。



而比囤积药物更为可怕的问题,是大规模囤药之后缺乏科学的用药指导,导致出现药物过量的问题。一些网帖爆料,一些阳性患者居家期间因为服药过量或者不当,导致身体器官受损不得不送医院治疗。这些网帖的真实性,还需要官方进一步证实。但反过来,这些真假莫辨的信息,又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情绪。不幸阳了到底该如何吃药,中西药之间的禁忌该如何避免,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官方需要指导的不仅仅只是药品指南,更多的应该是实际的用药指导,特别是一些中成药,很容易跟一些西药混用,而这些中成药当中本身就含有西药成分,混用极易导致药物过量。而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治大病当用猛药,不顾说明书用量要求,认为加大剂量,试图快火猛攻,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要让居民真正掌握科学用药的常识,仅靠自媒体传播科普还远远不够。毕竟,不同的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大不相同,网上的内容又良莠不齐,如果接触到不良信息,反而坏了大事。因此,就需要基层防疫部门,包括社区、社区医院等加强医疗服务的可触达性,由社区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发布用药指南,这种效率和效果,远比现在居民在家里自己搜索、瞎琢磨盲目用药好得多。

治疗疾病的快慢,其实还与人的内心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一个对疾病预期充满乐观心态的人,其疾病康复速度明显优于内心充满困惑或惶恐的人。所以。当前比新冠更恐怖的事情可能恰恰在于一些人恐惧的心态,因此,相信现在的防疫政策,相信感染了新冠没有太大障碍。有了积极的心态,新冠感染就没什么了不起。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 大城市人抢光偏远城市的药?对阳性的恐惧还是太多了

了解 纳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