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限制查阅刊物

(纳闻记者钱明宇报导)

香港大学(港大)图书馆为特藏部引入了新的预约系统。 读者在浏览该部分的书籍之前必须预约并注册。 希望在特藏部扫描、复印或拍摄资料的读者,必须先填写一份表格,说明相关书籍的详细信息和他们希望制作的副本数量。

新措施于2022年5月18日实施。有学者认为,监管收紧“极有可能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有必要让人们看到,这阻碍和损害了独立研究和学术自由,扰乱了独立研究和学术自由。信息自由流通,引起社会恐慌。

据香港自由报(HKFP)报道,港大现时特藏部保留以下五本政治书籍。

“言论不自由:对全球民主的威胁以及我们为什么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由香港众志前领导人黄志丰撰写。 “自由:我们如何失去它以及我们如何反击”,前立法会议员罗冠中。 支持中国爱国民主运动的香港联盟“6月4日大屠杀相册”。 Horace Chin Wan(笔名)《论香港城邦》。 “今天的香港,明天的世界:中国的镇压揭示了其终结自由无处不在的计划”,由 Next Digital 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Mark Clifford 撰写。

除了这五本书,还有三本关于 1989 年 6 月 4 日大屠杀的书,包括天安门母亲丁子霖的《寻找六四遇难者实录》。

要访问这些书籍,必须进行在线预订。

在回应香港自由报(HKFP)的询问时,港大工作人员解释说,新安排是“为后代学者有效保护和保存脆弱和不可替代的材料”。

学者:港大限制书籍最有可能是由于 NSL

新措施生效后,历史学家杨荣宇在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港大图书馆近期变化是否反映红线心态?》的文章。 指的是一位朋友曾向特藏部的工作人员询问限制阅读书籍的原因。 响应者说,这是因为有“有人偷书”的案例。 杨先生质疑运作了数十年的特藏部,以前是否没有书籍被盗,并询问情况是否严重到“不得不牺牲历代学者享有的阅读和复制自由” 。” 他告诉媒体,收紧监管“很可能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另一位学者钟剑华认为,港大给出的理由“明显是借口”,“有时真不知道是大学自己主动还是政府施压”。 他感叹这只会进一步缩小学术自由。 “如果你知道去图书馆取那些资料,必须注册申请,你肯定会避免使用它,免得造成麻烦。 总的来说,这对学术研究和学术自由造成了非常重大的损害。”

1989年至1999年在香港大学攻读本科和研究生,直至获得博士学位的杨永裕形容特藏部是“研究香港的圣地”,他在那里组织和阅读在上课时间“全天候”学习材料。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那段时间,特藏部根本没有任何限制。 读者可以自由出入,可以随意从书架上拿走任何书籍,在那里阅读。 “从柜台借来的书分为普通书和特藏书两大类。 前者在完成借阅手续后可在特藏区内随时使用,后者则需在柜台对面的玻璃房内使用。”

独立研究和学术自由的障碍

杨说,过去只适用于古籍和善本的借阅程序,现在包括特藏部的所有书籍和文件,读者需要办理借阅手续。 同时,所有书籍都应被带到服务台正对面的新阅读区。 “是不是说,特藏部的读者,必须要受到那里的工作人员的监控?”

他还指出,特藏部收藏香港经典,将香港社会运动作品纳入“原则上是合理的”。 但收紧阅读规定的问题在于,它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独立研究和学术自由。

阻碍数据流并造成困扰

根据港大图书馆的新规定,读者在特藏部扫描或拍照时,必须先填写表格,并申报书名、页数、藏书等详细信息。将制作的副本数。 除版权声明外,还有 6 条其他条款,其中包括“我了解这些副本仅供我个人使用,不可转让。”

引用一位从事历史研究的朋友的消息,Yeung 质疑这项规定是否意味着不能与论文导师和同学共享数据,以及研究助理是否可以将数据转移给监督该项目的教授。 他担心,有关人员很容易因违反图书馆规定而受到校方的处罚。

杨解释说,新的阅读规定从两个方面阻碍了独立研究和学术自由。 首先,由于需要提前预约,而且阅读区的空间非常有限,“……学者,尤其是那些从海外来港进行短期研究的学者,可能无法成功预约。 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真正鼓励学者使用保存在那里的藏品。” 他认为,复印申请表会极大地阻碍信息的正常流通,也会引起学者们的困扰。 他担心大学图书馆今后会因处理资料不当而受到处罚。 .

政府禁令是“危害国家安全”

根据《国家安全法》,人们获取个人书籍的自由显然受到限制。 《明报》6月报道称,为避免越过“红线”,三所中学将“敏感”图书从图书馆下架,甚至销毁了部分图书。 包括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回忆录《改革史》; 弗兰克·迪科特的《毛的大饥荒》; 甚至还有司徒华关于师生关系的散文集《子兰有书汇》。 这些书将从学校图书馆消失。

时任教育局局长杨润鸿指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学校也有责任确保不会有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书籍存放在学校图书馆。 这与以往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明确界定和决定自己图书馆应该存放哪些书籍的做法完全不同。”

超过 100 种书籍和期刊从公共图书馆移除

除学校图书馆外,自2020年NSL实施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亦撤下多本包含本地和中国政治内容的书籍,例如1989年民运的书籍。 比如金云的《论香港城邦》; Tanya Chan的《边吃边抗》; Joshua Wong Chi-fung 的《我不是英雄》; 香港大学本科生的“香港民族主义”; 前民主党主席何俊仁的《我向霸权宣战》; 作家于杰的《纳粹中国》; 中国流亡作家廖亦武的《这个帝国必须分裂》; 香港支持中国爱国民主运动联盟出版的《1989年中国民主报刊广告册》; 以及6月4日学生运动领袖王丹的《王丹狱中回忆录》等。

据媒体统计,自香港国安法实施至去年底(2021年),至少有106种书刊被从公共图书馆下架。 去年7月,康文署表示,为响应《国安法》,共有72件藏品被暂停出借。

香港大学图书馆的特别馆藏部门收紧了访问规则。 有学者认为,这阻碍了独立研究和学术自由,扰乱了正常的信息流通,应予以重视。  (Adrian Yu/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