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国公司涂鸦因涉嫌误导投资者而面临纽约集体诉讼

  • 新闻
(纳闻记者钱明宇报导)

纽约的股东对中国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IoT) 平台涂鸦公司提起集体诉讼。

8月9日,中国公民连小萌通过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Johnson Fistel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率先提起诉讼,指控涂鸦在2021年3月的首次公开募股中违反了联邦证券法发行(IPO)。

其他四家律师事务所——股东基金会、Levi & Korsinsky、Hagens Berman 和 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紧随其后,宣布他们正在展开调查,并呼吁首席原告的律师在 10 月 11 日之前加入他们的行列。

纽约唐人街东百老汇的律师事务所 Vincent Wong 也于 10 月 3 日宣布,已代表所有个人对 Tuya Inc.、公司负责人以及承销此次发行的中介提起集体诉讼。或在 2021 年 3 月公司 IPO 中购买或可追溯至涂鸦美国存托股票 (ADS) 的实体。

2021年美国IPO筹资9.46亿美元

涂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东部的浙江省,运营着一个全球物联网云平台。

在 2021 年 3 月 18 日的美国首次公开募股活动中,它以每股 21 美元的价格出售了 4359 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总计 9.46 亿美元。

中国官方媒体当时吹捧该活动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荣誉亮相的物联网云平台。

Hagens Berman 在起诉书中称,涂鸦的 IPO 文件夸大了公司的历史增长,“声称它是由客户‘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驱动的,由品牌、OEMS、行业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组成,他们为涂鸦创造了收入。通过电子商务市场销售产品,例如 Amazon.com。 这些声明允许涂鸦上市并筹集超过 9.46 亿美元的总收益。”

原告称,涂鸦的 IPO 文件“未能披露:(1) 涂鸦的大部分中国客户违反亚马逊的使用条款,广泛和系统地操纵评论和产品供应; (2) 在 IPO 之前,一项消费者调查和数据泄露暴露了 1300 万条与超过 20 万个亚马逊账户资料相关的有组织的虚假评论诈骗记录; (3) 因此,涂鸦的重要客户中有很大一部分将被禁止使用亚马逊的平台,从而对涂鸦的业务、收入、收益和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亚马逊上的虚假评论

为了支持他们的主张,原告引用了英国消费者洞察网站Which?的著名报告。 (www.which.co.uk),于 2019 年 4 月 16 日发布,标题为“揭露:亚马逊饱受数千条‘假’五星级评论的困扰”。

“哪个? 发现评分最高的商品主要由 ITSHINY、Vogek 和 Aitalk 等名称的未知品牌主导,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品牌有数千条未经验证的评论——这意味着没有证据表明评论者甚至购买或使用过该产品,”报告说。

2020 年 8 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联合发表了一项分析虚假评论产品市场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84% 的产品位于中国”。

2020 年 9 月,亚马逊删除了大约 20,000 条产品评论,此前英国《金融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几个鲜为人知的中国品牌从发布虚假评论中获利。

因此,原告声称,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涂鸦的很大一部分中国客户从事非法活动,在电子商务市场上误导性地宣传和销售他们的产品,因此被禁止使用的风险很高。亚马逊平台,对涂鸦的业务、收入、收益和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起诉书:“此外,在 2021 年 3 月 1 日,即 IPO 前两周多,数据安全组织 Safety Detectives 恢复了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暴露了与超过 200,000 个亚马逊账户相关的 1300 万条有组织的虚假评论诈骗记录。个人资料,其中许多涉及涂鸦的客户。

“然后,据报道,2021 年 7 月 9 日,亚马逊‘在今年上半年关闭了其最大的中国零售商之一的 340 家在线商店’,以打击付费评论和其他违反亚马逊使用条款的行为. 随后几周,亚马逊在数千个卖家账户中封禁了数百个中国品牌,其中许多是涂鸦的客户。 亚马逊表示,这些卖家故意、反复和严重违反了亚马逊的卖家政策,尤其是关于滥用评论的政策。”

涂鸦股价暴跌

2021 年 8 月 19 日,涂鸦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除项目外,预计收入为 8300 万美元至 8600 万美元,远低于此前估计的 1.1 亿美元。 该公司将业绩不佳归咎于影响其客户的“一系列挑战”,“包括亚马逊严格执行卖家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半导体组件短缺。”

截至 2022 年 8 月,涂鸦的股价已跌破每股 2 美元,比其 IPO 价格低 90%。 去年购买股票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

美国法院已要求诉讼各方在 10 月 30 日之前提交状态更新。

截至发稿时,涂鸦总部未回应的置评请求。


2013 年 11 月 11 日,工人在中国深圳顺丰快递配送包裹。(ChinaFotoPress/ChinaFotoPress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