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美国杀人犯在狱中突然数学家上身 破解历史性难题

  • 新闻
作家白桦去世 禁剧《苦恋》究竟写了什么?

台湾拍摄的电影《苦恋》。(视频截图) 中国作家白桦于1月15号凌晨逝世。他的作品《苦恋》曾被认定为文革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伤痕文学”在大陆非常短命,被邓小平斥为“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1930年出生的白桦本名陈佑华,8岁那年秋天,父亲被侵华日军活埋。1947…

一名被判刑的杀人犯在美国一所监狱里自学高等数学,解开一道复杂数学难题,并还鼓舞了其他狱犯爱上数学。

海文斯的案例显示了:钻研数学,不一定非要在大学课堂

要是好莱坞想出了这个故事,人们便会说,”嗨,不可信。俗套。全属夸张。”然而,众所周知,最好的故事来自生活。

在很长时间里,对美国人克里斯托弗·海文斯(Christopher Havens)来说,生活可谓命途多舛。因谋杀罪,现年40岁的他已在西雅图附近的一所监狱里服刑9年。当年,他走上歧路,辍学,生计无着,成为瘾君子,终至杀人,获刑25年。

殊料,入狱后,生活大变,原因是,他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对数学情有独钟。由是,他潜心自学高等数学,竟然成功。须知,身为狱犯,此非易事,因为,看守们惯常扣压他所订的数学教科书。直到声明也愿给其他狱犯开数学课,海文斯方始得到那些专业书籍。

“数字已成为了我的使命”–海文斯在致一家数学出版社的手书信函中有此一句

过了一段时间,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已不能满足海文斯的胃口。于是,他向一家数学出版社发出一封手写的短信,请求给他寄若干期《数学年鉴》(Annals of Mathematics)–一份权威的数学专业刊物。

他在信中写道,数字已成为他的”使命”,他决定,利用系狱时间”改善自己”,但苦于身边没有能与之讨论复杂数学议题的人。著名的”数学科学出版社”(Mathematica Science Publisher)的一名编辑将信寄给了合伙人玛尔塔·切鲁蒂(Marta Cerruti)。后者又把信转给了父亲–都灵大学数学教授翁贝托·切鲁蒂(Umberto Cerruti)。

只是为了女儿,多少有些狐疑的教授真的给西雅图的那位狱卒回了信,并先给他出了一道题,以测验他的真才实学。玛尔塔在为门户网站”会话”(The Conversation)撰写的关于这个奇特故事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叙述。

接到意大利教授的回信后,只配备纸和笔的海文斯便啃咬起这一出自数论的难题–所谓的连分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曾潜心钻研过此类数学难题。

过了一段时间,都灵教授收到回邮。里面是长达120厘米的一张纸,写满了公式。切鲁蒂将它输入电脑,看看那位狱卒给自己所寄之物是否确有意义。还真是:海文斯正确解出了那个古老的算题。

此后,切鲁蒂教授帮助海文斯科学陈述该证明,并在数月后以两人的名义将该证明发表在了数理研究期刊”Journal Research in Number Theory”上。

这便是典型的连分数,这样的复杂算式无解,人们只能无限接近答案

至此,事情已然美满。不过,狱犯海文斯不仅攻破了数学上的一个古老猜想,而且,在他的这种激情的鼓舞下,一群犯人也着迷起这个数字世界。此间,狱中竟出现了一个数迷圈。

每年,海文斯都会与14名监狱同窗一起庆祝3月14日,取义于那个π-日:π3.14。

在最严格安全措施下,那位都灵教授也得以参加一次这样的庆祝活动。另一名狱卒也给切鲁蒂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据教授后来在《数学地平线》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栅栏后面的π日–狱中做算术”的文章,该狱卒一口气背出了π后的461位数。

海文斯计划在剩下的16年服刑期里继续专研数学。根据玛尔塔·切鲁蒂在门户网站上发表的文章里所记述了她和海文斯的交谈,海文斯诚恳表示,科学是他向社会偿还旧账的一条通道,出狱后,他愿正式就读数学专业。

也许,到那时,他的这一不同寻常的故事也会被好莱坞拍成电影。毕竟,众所周知,最好的故事是生活叙述的。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美国杀人犯在狱中突然数学家上身 破解历史性难题
作家的良知是怎样丧失的?

一个作家如果丧失良知,不但会说昏话,而且会写出令读者失望,甚至愤慨的作品。(图片来源:Pixabay) 对于作家来说,良知,是从事创作的基准和出发点,一个作家如果丧失良知,不但会说昏话,做浑事,而且会写出令读者失望,甚至令读者愤慨的作品。也许此类作品能为他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