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当西方发达经济体失去对通胀的控制时,中国自诩为全球稳定器,通胀率保持在近2%的低位。 诚然,中国是目前能够实现通常的 2% 通胀目标的极少数国家之一。 然而,我们应该质疑为什么会这样。 一旦我们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其中的真正原因,读者可能会发现,中国未来将永远实现这个“优秀的通胀目标”! 请注意,对于新兴经济体,通胀目标通常设定为 4%。
尽管中国关闭了资本账户,但其经常账户是开放的。 这意味着全球通胀应该通过她的进口传递。 考虑到她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这确实是真的,通胀一直处于高个位数水平(实际上在 2021 年末达到两位数)。 国内货币并不稀缺,M2 增速超过 10%,M2/GDP 比远高于欧美等西方经济体。 在这些因素下,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通胀消失的唯一已知原因是信贷异常疲软。
进一步追溯,这种疲软的信用是主要由于高债务导致的丑陋信用期货的结果。 当债务足够大时,任何可用的新资金都会回到过去,即偿还债务。 这就是著名的债务通缩论点。 通货紧缩通常伴随着去杠杆化,即出售资产以偿还负债。 最近众所周知的大规模去杠杆的例子包括 2008 年之后的金融海啸和 1990 年代日本的泡沫破灭。 将中国与 20 年前的日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惊人的相似通胀趋势。

事实上,可以为人口和 GDP 增长等制作类似的有效图表。 尽管日本化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国家,但由于类似的冒泡(日本在 1990 年之前,中国在 2011 年之前)和爆发,中国几乎表现出最好的相似性。 即使在 2008 年之后在美国实施了大规模刺激措施,也需要 7 年时间才能恢复。 如果不是(如日本),则需要 15 到 20 年的时间来清理所有的过度行为。 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泡沫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应用了错误的政策。
从中国迄今为止的所作所为来看,决策者似乎很擅长通过避免任何硬崩盘来实现所谓的“软着陆”结果。 然而这有利也有弊。 软着陆也意味着缓慢着陆,这会延长调整过程。 尽管这对政治体制来说是稳定的,但如此长期的黯淡前景会产生持续的通货紧缩预期(2% 的低通胀相对于 4% 的均衡)。 因此,在货币和信贷无法促进实际活动的情况下,实际活动往往会被推迟。
价格水平本身,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每当它(或其增长)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偏差太大时,它就是疾病的征兆,或者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本文观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