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以古鉴今:红码——真的查不出谁下的命令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有时候也读一读跟宋代历史相关的小说,比如说《水浒传》。

书里有一个很憋屈的情节:林冲在大街上非常“偶然”地买到了一把宝刀,欣喜若狂,在家把玩了一夜。结果第二天上午,两个承局(隶属于殿前司的低级武官)就跑到林冲的家门口来传达了一道命令:“林教头,高太尉听说你买了一把好刀,特地命令你带上刀去太尉府跟他的宝刀比一比。”

林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他接到命令之后已经发现了三点疑问了。

第一个疑问是,他昨天才买刀,为什么今天一早高俅就知道了,是谁这么多嘴汇报的。

遗憾的是,这个疑问没人解答他。

第二个疑问是,他发现这两个承局从来没见过,是彻头彻尾的生面孔。

对于这个疑问,承局一句话就搪塞了过去:我们是新来的。

第三个疑问是林冲最担心的,就是见面地点。

林冲作为一个工作了很多年的武官,对于太尉府的规矩是一清二楚的。到了正常办公的大厅之后,林冲站住了脚,承局让他继续前进去后堂;到了后堂林冲心里越发狐疑,再次停下了脚;承局又带着他继续往里走,称“太尉说了,在里面等你”;林冲只能继续前进,终于来到了白虎堂前,然后两个承局借口去禀报太尉,进入堂里消失不见。

随后,便是大家熟悉的这一幕,高俅冲出来指责林冲“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带刀进入白虎堂,意图刺杀太尉”,然后将他抓捕之后送到开封府审判。

林冲冤吗,当然冤。

这件事情于他来说,完全没有犯什么错误,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指令之下进行的,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他发现不合逻辑的地方,都还主动提出了疑问。

但是没办法,高俅是他的顶头上司,高俅发出来的命令他只有无条件执行,哪怕是他觉得有疑问,也只能跟高俅见面之后再核实。

正是因为他处于一个完全弱势的被动局面,所以才只能毫无悬念地掉进了这个陷阱,任人宰割。

这个案子到了开封府的手里之后,开封府也知道是个冤案,破案的关键只有一点:查出来是谁下的命令就可以了。

问题难就难在这里。

高太尉明显是知情的,但是他不承认。

为什么这么说呢?林冲作为一个级别很低的教头,以前从来没来过白虎堂(他是悄悄撩开门帘看了牌匾才知道的),从前厅进入白虎堂,需要转过屏风进入后堂,然后经过两三重门,这么复杂的线路,一个从来没来过的人,肯定是有人领路的。

而林冲在分辨的时候也说了,“有两个承局带着我进来的,他们已经进入白虎堂里去了”。

面对这样的常识,高俅毫不在乎,直接否认了承局的存在,将林冲拿下。

大家伙儿想想,林冲是他的老下级,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即便是被他抓个现行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反抗;而根据林冲的供述,有两个高俅不知道的陌生人闯进了他的白虎堂。

谁的威胁大,谁的威胁小,那是一目了然的。

高俅根本不管这个未知的大威胁,反而动用巨大的资源来处理林冲这个小威胁,这是完全有悖常理的。从这一点就能判断,高俅即便不是主谋,至少也是知情者。

但是这条线索对于开封府来说,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他们不敢查高俅,更不可能把高俅叫过来对质。

所以接下来的思路,就是查这两个执行命令的人,承局。

只要找到了这两个人,让他们来跟林冲当面对质,问一问他们是怎么接到的命令,他们为什么能够自由出入太尉府,他们为什么如此熟悉太尉府的布局,他们执行完命令之后去了哪里,关于林冲冤案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这一条路也被卡死了,开封府也找不到承局去了哪里。

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个承局肯定是接到了高俅命令的,否则他们既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也没有这么强的能力,但是高俅不配合,开封府也不敢进高俅的府里去搜。

于是,这件事就只能让林冲吃了这个哑巴亏,刺配沧州。

说两句感慨吧。

第一句:上司叫下属去见面,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工作流程,但是一旦有人要把正常的工作流程当成整人的手段,那是谁也躲不开的。

第二句:开封府也并不是真的抓不到这两个承局,后来靖康之变的时候,开封府按照金人的命令搜刮民间金银、捉拿宗室男女的时候,执行力强得很,王爷家的儿子都能给你清零了,别说两个小小的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