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5大预测 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情况

  • 民生
上海车展真热闹 华为汽车也要垮台?

华为汽车展台的巨大吊灯坍塌(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4月21日,上海车展再出状况,华为汽车展台的巨大吊灯坍塌,车展不得不断电进行闭馆维修。华为官方称,无人员受伤,也未损坏展品。网友调侃说,在华为手机病危之际,这是否意味着华为汽车也要垮台? 据当地媒体报导,4月2…

中国每隔十年就会做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这是全球高度关注的事件,因为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中国人口数据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 一个多月之前,也就是3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一场发布会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的工作进展到了最后的数据审核汇总阶段。 “我们初步打算在4月上旬召开发布会,向大家公布这次普查的结果。” 结果你猜怎么着? 现在已经4月下旬了。 普查结果未如期公布,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 其实,对于财经研究人员来说,我们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下边我将按照既有的大趋势展示几个预测,大家姑且一看。 1不排除汉族人口比例进一步下降 1953年,汉族人口占比全国比例为93.94%。 接下来十年,该比例有所上升。但是自从80年代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后,汉族人口占比全国比例就进入了稳步下降的通道。 1982年是93.32%。 1990年是91.96%。 2000年是91.59%。 2010年是91.51%。 相比五十年多前,减少了2.43个百分比。 在这个历史性巨变的背后,是一种持续多年的不对称生育政策: 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先大陆后边疆、先城市后农村、先汉族后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执行有别于汉族的相对宽松政策。 以新疆为例。1992年新疆开始全面对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比汉族晚了17年,而且相比大陆还要宽松一些——城镇汉族群众提倡一对夫妻生育1个孩子,而少数民族群众一对夫妻可生育2个孩子;农村的汉族群众可生育2个孩子,而少数民族群众可生育3个孩子。 如果你不了解不对称政策的影响,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2009.11.1-2010.10.31这段时间的汉族育龄妇女当中,生育二孩的比例为31.20%,低于彝族的32.84%,维吾尔族的33.28%,藏族的34.06%、苗族的35.03%。汉族生育三孩的比例为4.82%,不到苗族的一半,约为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的三分之一。 虽然2016年放开了全面二孩后,汉族的生育空间与少数民族逐步趋同,但效果并不大。 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便下降61万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再下降58万至1465万。 居高不下的房价、高昂的看病上学成本,消耗了很多城里人“为国办大事”的热情。 因此,不排除2020年汉族的人口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2内循环下的成渝胜利 第七次人口普查,会给21世纪以来的川渝人口变迁一锤定音,宣告成渝经济圈在内循环时代下的胜利与重要性。 我们将看到川渝人口规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000年-2010年,是负增长的降落趋势(整体上)。 2010年-2020年,是正增长的起飞态势。 (四川历年常住人口变化制表:黄天霸) (重庆历年常住人口变化制表:黄天霸) 前一个十年,四川的常住人口一路萎缩,从8234万降至8041万,其占比全国的比例也从6.58%跌至6%。重庆常住人口占比全国比例也从2.44%萎缩到2.15%。 后一个十年,四川的常住人口止跌反弹,从8041万迅速膨胀到8375万。重庆也彻底稳步回升,打破了上世纪90年代的人口顶峰记录。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孔雀东南飞,大量川渝人口跑到沿海务工,导致当地人口流失。 后来,重庆历史性地打通了全球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从沿海地区抢走了笔记本电脑之都的皇冠,仿佛一夜之间建立起了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成功完成了传统重工业基地的转型。成都凭借沿海般的营商环境,虎口夺食,吸引了海内外诸多巨头落户,逐步闯入了中国前十大城市。 家门口的工作越来越有吸引力,导致大量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回流川渝地区。这种人口回流,与60年前的三线建设极为不同。 成渝的排序,在东北、中原和长江中游之后。 3广东是最大赢家 2010-2020年,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了存量收割时代。 也就是说,大都市圈化与城市收缩同时并存的阶段。特大城市的膨胀,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众多小城市的虹吸。 按原先的发展态势,北京上海本来会朝着3000万人口的规模蒙眼狂奔,成为全球最疯狂的人口收割机。 但几年前,这股历史洪流被斩断了。自京沪定下减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之后,广州深圳就顶替上来,人口吸引力升至全国最强。 保守估计,广东过去十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或将超过1100万人,比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还要多。而该省常住人口占比全国比例,也会从2000年的6.83%、2010年的7.79%,进一步提升到8%有余。 这也意味着,今天每十二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广东。每20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大湾区。广东,是名副其实的最大赢家。 源源不断的新血液涌入,使得珠三角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群,没有之一。而与此同时,长三角则整体陷入老龄化的困扰。 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65%以上人口占比为8.48%左右,在大陆31个省市区当中的老龄化程度排名倒数第六。而上海、江苏、浙江快逼近14%的中度老龄化标准了。 4东北三省或减少160万人 在有些地方,人口统计是一门“玄学”。 每一年,很多城市都会公布常住人口数量,但它只是一个估算值。只有每隔十年的全国性人口大普查,才是挨家挨户摸出来的准确数值。 因此,对于有些地方来说,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就像是一次大考。毕竟,谁也不想被看到在裸游。 比如说东北。 早在多年前,吉林省就不进行地级市层面的常住人口统计了。 在整个东三省,可以说除了沈阳等极少数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常住人口基本都成为了“黑匣子”。户籍人口是一年一年的更,常住人口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保守估计,今天东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级市人口萎缩。也就是这些城市不仅没有长大,反而越变越小。 由于产业转型缓慢以及老龄化问题,2010-2020年十年间,东北三省减少的人口或高达160万人。 这个体量,相当于江西景德镇全市的人口。 未来十年,大东北鹤岗化不可阻挡。 5上海辽宁最先步入中度老龄化 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表示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表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数据来源为各地统计公报,红色部分为估算制表:尘) 五年前,中国大陆最年轻的三个省市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和宁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均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其中西藏还是全中国唯一没有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7%。 而中国大陆最老的五个省市区分别是四川、上海、辽宁、重庆、江苏,其65岁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12.5%。经过最近五年的演化,这几个省份也是最有可能在今年率先步入中度老龄化的地方。 人口是一切生产力的基础,人口结构的质量直接影响国运。 日本“失去二十年”,背后便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人口问题。所以日本才会把难以逆转的低生育率称为“国难”“慢性亡国”。 然而,前阵子,有不少城市披露当地2020年的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10%-30%。 就连河南和山东等文化偏向传统的人口大省,如今也生不动了。 6悬念 关于中国的人口数据,仍有许多悬念。 比如说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数。1990年,这个数值接近于4人。2010年,这个数值下滑到3.09人。 如果2020年跌穿3,那就意味着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已经不是三口之家了。社会上的丁克家庭,一人家庭要比我们想象中多很多。传统的家庭结构完全被颠覆了。如此,我们的家具、汽车、电器等产品设计,也必须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而做出改变。 又比如,2020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是否会跌至1300万以下?如果是的话,则意味着在全面放开二胎后,中国的新生儿仍以年均一百万的速度在减少。 又比如说,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有没有负增长? …… 上述悬念,只能交给即将公布的第七次人口大普查揭晓了。
视频为证 在中国当维吾尔人的体验:毫无隐私被步步紧盯

在中国当一个维吾尔人是什么样的体验?我整理了我在国内与警察的一些互动片段,展示如下,时间跨度是 2016-2017 年。 2016 年 8 月,社区民警上门检查我的身份证,我们的租房合同等。 他询问了我在哪工作、几点上班离开、几点下班回家等等。 我说警官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