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露营没降温,还演化出了鄙视链

亲近自然是人类天性。

这催化着人们去青山绿水间,布置时尚的帐篷,精致的美食,充满设计感的折叠桌椅,以及氛围感十足的灯光布景。不过你在社交媒体刷到这样的露营动态,那对方大抵还是个露营新手。

而称得上露营界老炮儿的,奉行大道至简的原则,一个背包就出发。这通常被称为 BC 露营(Bush
Craft,直译为丛林技能),与当下顶流精致露营相比,BC
露营主张简化装备,以及更偏远的露营目的地,用轻量的工具获得野外生活的乐趣,因此被不少人称为 ” 露营最初的样子 “。

但这往往也意味着更简单甚至简陋的野外生活条件,对露营者在户外知识、技能和忍受力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门槛也让 BC
露营在诸多露营场景中居于小众地位。

夜空下的帐篷 受访者供图

《2022
年天猫淘宝露营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在各场景露营中,体量居于前三的分别是公园露营、精致露营和徒步露营。但从增速层面来说,BC
露营体量增速居于第二,仅次于精致露营。” 因为一部分玩公园露营、精致露营的人,玩久了就会转化为更轻量的 BC 露营。”
露营爱好者蒋明(化名)分析,这也无意中引发了人们对露营鄙视链的揶揄。

在精致露营红透半边天的当下,为什么有人沉迷于带着一个背包就走向荒野?而在露营经济持续火热、行业赛道不断细分和创新的背景下,增速显著的
BC 露营又会迎来怎样的市场机会?

装备更轻,路程更远

100 多年前,一位热衷自行车旅行、会亲手制作帐篷的英国裁缝写了一本《露营者手册》,现代露营的大门徐徐打开。

他在手册中写道:露营,是一种人类生存最古老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兴趣和大自然的热爱。

其后几十年,人类露营活动从粗放到精致,形式不断丰富,发展迅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露营发展为许多欧美家庭的度假必备项目。

这个活动进入亚洲是 1980 年代的日本。90 年代,露营开始进入中国,多为背包露营,几年之后房车露营开始慢慢流行。

大抵看来,露营是社会进入现代化的产物之一。

风车山大多也是由 BC 露营者发现并引起大众关注的 图源:时代周报 黎广

今年 36 岁的蒋明是广州当地的露营爱好者。从 2020
年入门到现在,蒋明的露营打卡地遍及广州市周边,有时还把帐篷搭到了惠州的海边、桂林的山水。

但随着露营次数越来越多,蒋明露营装备却越来越少。

” 最初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家分享的露营照片,山水、帐篷、烤肉、咖啡,到了晚上还有各种氛围灯,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蒋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刚开始加入露营阵营的时候,也是一名妥妥的精致露营玩家,根据网上的露营攻略制备帐篷、天幕、野餐垫、睡袋、野餐餐具、户外桌椅、折叠收纳箱等大大小小的物件,每次出门大包小件塞满了整个车厢。

随着露营次数增加,蒋明发现,有的物件除了为拍照增加氛围感,并没有其他用处,还有些物件用处不大,但收拾起来花费的精力不小。


以前会为了观感,去买一些又大又重的帐篷,搭建起来比较复杂,一顿操作下来累得不行、天也暗了;又比如折叠收纳箱,承重低,可替代性又强,后面也闲置了;包括一些易碎的杯子、厨具也逐渐换掉。”
蒋明说,一顿减法下来,现在他去露营只需要一个背包即可,是一名妥妥的 BC 露营玩家。

BC 露营不仅意味着更少的装备,还有更 ” 野 ” 的野外。

和大多数露营者选择去城市的公园、周边人工草地和专门的露营营地不同,BC 露营爱好者青睐离城市更远、更静谧的山川湖泊。

蒋明说,他现在每一两周就露营一次,每次露营前,他都会在网上搜罗其他 BC 露营者的动态,从中挑选 ” 野生 ”
营地,有山有水、人迹罕至是基本要求。

发现一只在捕食的螳螂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蒋明是 ” 野生 ” 营地的追随者,那么有着近 10 年露营经验的廖远(化名)则属于 ” 野生 ” 营地的开拓者。

每逢周末,廖远先在卫星地图上选定一处风景不错的目的地,接着跟着导航驱车前往,有些目的地位于高山上,下车徒步三五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 因为圈子里流通的一些露营地点基本都去过了,所以近年来更喜欢去自己探索一些全新的风景。”
廖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寻找新营地的过程中,也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过程,如果发现一处很适合露营的地点,他还会专门拍摄制作成图集或者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和大家分享,乐此不疲。

跟着卫星地图,廖远在广州周边找到了这个 ” 神秘小岛 ” 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记者看到,在廖远的小红书几乎发布的每条露营动态下,都会有网友前来询问具体的露营地点。

” 到野外受罪 “

虽然在装备上做了不少减法,但社交平台上的 BC 露营并不缺乏高级感和吸引力。

天色渐暗,帐篷旁营地灯挂起来 受访者提供供图

有原始绮丽的自然风光做背景,搭配简约而经典的帐篷和器具,就地取材的枯枝落叶也增添了几分创意和美感,如果露营者碰巧再有几分摄影技巧,拍出的照片发布到社交媒体,总能引来一众网友,或直呼
” 真酷 “,或请教 BC 露营技能,又或者提出下次同行的邀请。

不过从感兴趣到成为爱好者,相距甚远。” 感兴趣的朋友很多,但是真正愿意迈出那一步的很少;而那些真的尝试 BC
露营以后,可能又会因为不能适应野外生活而止步。” 廖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他接触的参加过 BC 露营的人群当中,”10 个可能有 1
个会留下来。”

其实在各种露营的背后,露营者抱怨体验感不好、回头率低的情况也很常见。

有报道曾说,部分公园、商业露营地配套设施不足是劝退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如厕困难、温度不宜以及蚊虫出没都是大家集中吐槽的内容。

人工打造的商业露营地尚且不能满足露营者的预期,而配套设施为 “0” 的 BC
露营,对大多数露营者来说更是一项挑战,甚至被人直言为 ” 到野外找罪受 “。

即使作为重度爱好者,蒋明这两年也没少吃 BC 露营的苦。

蒋明饶有兴致地分享了一次露营 ” 翻车 ”
经历,有一次和朋友去海边,在沙滩上选定扎营点,听着海浪起伏的声音睡去,谁知道半夜几个大浪袭来,海水冲进了营地,还带来了许多垃圾,大家穿着湿透的衣服,当晚先后扎了
4 次帐篷,打包了 120% 的垃圾。

” 不过第二天早上醒来,看着从海平线升起的太阳,觉得整宿的疲惫都被治愈了。”
蒋明把那次经历用图文和视频记录下来,分享到社交媒体,视频中,被海水打湿成团的帐篷躺在沙滩上,再远一些,海浪不停涌动,朝阳的光辉染红了半边天。

蒋明的 ” 翻车 ” 记录 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选择露营地都会依山傍水,但是一定注意潮汐,提前了解是枯水期还是涨水期,包括和当地人了解情况,提前看天气预报,其次要带够纯净水和食物,提前做一些预防蛇鼠虫蚁的措施。”

廖远虽然早把选营地的要义烂熟于心,但还是会碰到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故,比喻突如其来的降雨,碰到这种情况,他已经习惯苦中作乐,待在帐篷里,听着外面雨水嘀嗒拍在帐篷和地面的声音,也是一种
” 别样的惬意 “。

此外,在工具有限的情况下,就地取材找来枯枝、石块,搭成自己需要的桌椅、支架,对这些露营老炮儿来说也是一件能带来趣味和成就感的事情。

小部分人的兴趣爱好

《2021-2022 年中国露营经济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露营核心市场规模达 747.5
亿元,带动上下游市场规模达 3812.3 亿元,预计在 2024 年中国露营带动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国内露营经济持续火热的当下,作为诸多露营场景之一,BC 露营相关产业甚微,在不少 BC 露营者看来,这是因为
” 门槛太高,人太少 “。

就算有新人想加入 BC
露营,廖远和蒋明这类资深玩家,通常都会建议对方先尝试公园或者营地露营,能接受,再买相关装备,学习一些户外知识和技能,逐渐切换到 BC
露营。” 有时候也带着新人一起去露营,不过会结合对方的情况适当降低 BC 含量,比如选一个出行便捷的目的地、增加露营装备。”

户外烹饪是 BC 露营的基本技能 受访者供图

综合几位广州 BC 露营爱好者的说法,目前当地未形成专门的 BC 露营俱乐部,同一个圈子的爱好者主要通过微信群、QQ
群等进行交流和组队出游,加起来大概 100 多人,年龄集中在 25~40 岁,同时在露营之外也有其他的户外兴趣。”
不过肯定也有一些自己玩的,就不在统计范围了。” 廖远补充。

装备方面,据蒋明介绍,国内鲜有专业的 BC 露营产品销售,即便挂着 BC
露营产品的名头,但在实用和技能层面来说并不专业,换句话说,专业的 BC 露营装备可以向下兼容,但反之却不行。当下,BC
露营玩家基本上只能选择国外品牌。

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提供 BC
露营相关技能培训和实地体验服务的机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有着多年露营经历的户外达人发起,面向自然教育从业者、BC
爱好者和学生等,普遍规模较小,更多时候提供自然教育的课程。

虽然经常提醒准备入坑的新人要慎重,不过在廖远看来,在露营经济持续火热,产业赛道不断细分和创新的当下,BC 露营依旧很有潜力,”
因为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而 BC 露营可以说是诸多露营场景中最贴近自然的。”

露营地的风景 受访者供图

此外,相传露营的圈子里形成了一条鄙视链,玩 BC 的看不起搬家露营地,纯野的看不上公园党,自己做饭的瞧不起掉外卖的 ……
但廖远觉得,只要能把人们从城市带向山水,只要能让人们放松身心,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露营,都是最好的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