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7 月 28 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 2022 年度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高一级卫生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或资格考试,优先推荐申报,优先评审。

 

对防疫一线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记功等表彰的医务人员,可直接聘用至高一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且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支援或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在支援或参加疫情防控期间的,可免答辩直接参加评审。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图源:北京市卫健委


两天后,甘肃人社厅也发文表示: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优先推荐申报职称,临床救治、病案病例和诊疗方案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申报高级职称时,不再参加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直接认定为合格。
 
 
多地出台激励一线医务政策
 
实际上 ,将「疫情防控一线」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的相关政策并不是首次,从 2020 年起,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都陆续出台过类似规定。
 
例如在疫情初期,湖北省人民政府就曾发文:对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市(州)级党委政府或省级工作部门表彰,或记功奖励的医务、检验检疫、防疫科研攻关等专业技术人员,经审核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图源:湖北省人民政府

除晋升外,各省还出台过多种对抗疫一线医护的奖励机制。例如,为抗疫医护的子女中高考加分:湖北省 2020 年为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中考加 10 分、参加高考者同批次优先调整专业 ;河南也为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中考加 10 分;山西大同为援鄂医护子女中考成绩加 30 分等等。
 
还有部分地区为激励前线医护,给予他们编制。今年 4 月 6 日,吉林省人社厅印发《吉林省人社领域全力支持抗击新冠疫情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到了「抗疫入编」。

「对直接参加本轮疫情防控一线的事业单位贡献突出的非在编人员,可根据本单位实际用人需求,在空编空岗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有关要求,报人社部门后直接办理聘用手续。」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图源:吉林省人社厅

一线医护们的利好政策,也是他们在前线抗疫的动力之一。不过,在多个政策陆续落地的三年中,部分医护也开始产生担忧。
 
 
部分医护对激励政策有担忧
 
以「一线医务人员优先评审」为例,部分医生对该政策的担忧可以理解:「晋升可以和抗疫挂钩么?」
 
对于医护来说,晋升是普遍的诉求,对于晋升的规则也不会陌生。以某三甲医院公开的主治医师考核标准为例:医院将医生的门诊数量、收治住院人数、会诊量、病人满意评分、教学等可量化因素,按照不同权重算成总分后排名晋升。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图源:该医院考核标准文书
 
这些可以被量化的因素,最后形成了一个总分,代表着该医护在其专业学科水平上的综合能力。其中,医疗数量指标、工作质量指标的权重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按照以往的晋升考核标准,其临床诊疗水平是晋升的决定性因素。
 
但当医生们去抗疫一线,工作的内容就会有较大的转变。以 4 月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收治的人员情况为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大概是 95%,其中约有 10% 会向轻症发展。截至 4 月底,6.5 万出院人员中,转化为重症的是 20 个人,占比约 0.03%,绝大部分都是其自身基础疾病加重,以常见病为主。
 
面对这样的病人群体,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专长。因此,部分医护产生了疑问:积累的抗疫经验,和平时晋升倚赖的专业能力,能否划等号?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图源:图虫创意

另一个疑问是,该政策鼓励的是「一线医护人员」晋升,那么「一线医护人员」该如何定义?

按照北京市卫健委公开的文件:「一线医务人员」,是指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也就是说,只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病毒)直接接触的医护才算是「一线医务人员」。而因协助一线完成任务、留守在后方的医生,不能划入这个范围。
 
不过,作为「大后方」的医生其实也会面临很高的工作压力。东部某省三甲医院医生平梓(化名)就是如此,「原来安排的周末查房,是每人一天,而疫情期间只能一个人两天,通常写病程出院加带药医嘱可能就要花半天时间」。
 
在抽调之前,医院里常规医疗组配置包括「一个正高+一个主治+一个住院医+两个规培生」,但由于当时大批住院医支援外地疫情,他们的工作压力陡增:「不考虑主任的话,一个医疗组相当于少了四分之一的人手,剩下三个人,四十个患者,而且大部分都是需要快速周转的患者。」
 
「疫情期间,有些组依旧是『疯狂收患者』的状态,外科住院患者和手术安排并没有减少,而急诊因疫情缺人,我们科还需要安排人手支援。」回忆起当时的周转情况,平梓仍觉得十分疲惫。
 
但如果按照「一线人员」的定义,比平时多了大量工作的平梓,并不属于此范围。
 
 
同样值得被看见的「大后方」
 
2020 年,根据湖北省卫健委曾提出「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倾斜」,原因是「我省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承担着更加艰巨的防控救治任务…为进一步关爱全省一线医务人员,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未知的疫情状况,抗疫一线的医护们需要被关心和激励。但是,为了协助前方一线,一直在后方默默支持的医务人员们,也面对相似的艰巨任务。他们不仅仅是以往的工作量加码,还可能会增添新的任务。
 
平梓医生提及,因为所在市区有外省疫情外溢,全市紧急开展了核酸普采,采样工作也同样落到留守医护人员的身上。「但不管是增援外省,还是支援本市,结果都是『留守医护越来越少』」。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图源平梓提供

安徽地区某医院的护理人员丁帅(化名)和平梓的情况类似。疫情期间,他常常要连续上多个夜班,他所在科排班完全排不开,「我们当时抽调了两个人帮忙上预检班。原本『两三个白班的倒夜班』,变成了『三个夜班休息两天』,第一天休息还得备班,然后上两天班后又开始倒夜班。留下的医护,也随时会被抽调去做市里。
 
平梓医生也表示,「我们在后方的医疗工作,肯定是超负荷的状态。」这些非「一线」的医生,也在抗疫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努力同样值得被看到。

策划:yxtlavi
监制:gyouza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
纳闻 | 真实新闻与历史:多地出台政策:抗疫一线破格晋升,后方医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