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搜狐文化“带一本书去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也如约而至。在接下来的一周,你会看到二十余份世界读书日主题书单,每份书单由一家出版社旗下的五本好书组成。所有推荐书目都来自部的严格遴选、精心翻阅或细读,也是各出版机构、品牌方和背后作者、译者、编者等人的诚意之作。如果你需要时间充电,给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一些仪式感,或者准备“升级打怪”,正在筹备通往未来的心灵成长计划,希望你愿意带上它。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

提起唐宋诗坛文人,人们总会想象高山流水、对酒当歌;提起民国知识分子,人们又会记起长袍马褂、线装书本。如今,文化名人们似乎不再有统一、标志性的符号,他们并不都高调行事、为世人所知,但也在各自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象征。

本期书单,我们精选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的五本好书:《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逝者如斯》《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带你从历史和学术的视野出发,看不同时代的文化气象、文人风骨。世界读书日,让知识分子精神指引我们向上。

《唐代高层文官》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赖瑞和 著 中华书局 2017年8月

了解古代文人如何生活,不妨从影视剧、诗词歌赋里的大唐盛世开始。

历史学者赖瑞和教授在《唐代高层文官》中研究了五大类唐代高层文官:宰相、词臣、史官、财臣、牧守,除了依次拆分详解,考据原始材料,还探讨“宰相的命运” 、“翰林学士的权位”、“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的纠葛”等大众化议题,以及书中还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案例,例如,我们熟知的诗人白居易、元稹、张九龄等是如何在这个庞杂体系中升迁的。

赖教授主张读史要看清“微观历史的全貌”,他根据这种理念撰写了“唐代文官三部曲”,分别关于唐代基层、中层、高层文官,而这本《唐代高层文官》名为收官作,实际如果没有读过前两本,从这里开始会更顺畅、易懂。作为学术专著而言,全书写作条理清晰、节奏紧密,还颇有章回小说里“且听下回分解”的吸引力,也是真正做到了专业和大众阅读兴趣相结合,有助于普通读者、历史爱好者了解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实态。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胡宝国 著 中华书局 2020年1月

历史学者胡宝国的《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目前在豆瓣上已有9.6分之高,足以展现其质量、稀有性和口碑。同老留下的文献不多,这一册是他重病之时交给朋友代编的网名同名集。全书分两部分,前19篇为学术论文,主要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域文化、学术学风等洞见,后11篇为学者随笔,由老师讲到父亲,真情流露。

在前半部分的论文中,他秉持一套自己的历史叙事线索,即不写系统性的概述,而讲“人史”,从侨民、书籍积聚、士人流动等独特角度切入且擅讲“反例”,结论又不说尽。作为历史学泰斗田余庆的弟子,后半部评论还有一篇写到田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令人印象至深,也传达了同老自己的学术态度和文人风骨:

“经验来看,往往不是‘历史’使得我们更能认清‘现在’,倒是‘现在’常常使得我们更易于理解‘历史’。”

“杰出的学者并不是没有弱点,他们也不是因为克服了弱点才变得杰出。他们之所以有杰出贡献,只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赵珩 著 中华书局 2017年8月

赵珩,北京文人,由于父辈关系,自小与知名学者接触,后从事出版工作,与许多文化老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这本《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书如其名,即他记录与已逝文人墨客们结交的往事,亦可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史的一种侧写。

张宗子曾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本书除了缅怀、致敬作用,其实也有另一层意义:让大家得以明白,文人雅士在外界看来或许高处不胜寒,但私底下都是有血有肉、俏皮可爱的“小老头”。比如王世襄先生好吃,厨房却杂乱,朱家溍先生病中也为能吃一顿西餐开心,傅振伦先生提起中国武术、八卦拳就说个不停,黄永年先生喜欢猫,通信会附带猫咪照片,连打电话拜年,也要让人在听筒前听他家的猫叫……

如作者所言,六十年一个甲子,几乎涵盖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人生。“逝者如斯”是生者对于逝者的怀念,而每一个今天的生者,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逝者。彼时或许已是另一番文化景象,不知我们将会给未来的生者留下什么样的记忆?而如果没有有心人立传,故人故事还能流传多久?

《宁静的地平线》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张郎郎 著 中华书局 2013年10月

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等人在中央美院宿舍里的嬉笑怒骂、柴米油盐,曾被学者、作家张郎郎写进《大雅宝旧事》,而这也是本书的前传。时针再往后拨二十年,就到了《宁静的地平线》的时代,张郎郎以当代文学与艺术史上忽明忽暗的名字为索引,串联起自己和一代人的残酷青春。

“一九七○年代,我听说许多人在全国各地草棚里、油灯下,一肚子理想,满脑门子深刻。在写着、画着、唱着,做着文艺梦。都是形形色色、不同层次、不同境遇的理想主义者。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他们琢磨、创作,试图活出个模样,寻找意义。”这段书中同名篇目《宁静的地平线》的开头,也堪称刻画那段物质匮乏却精神富庶时光的点睛之笔。

最珍贵的仍然是文革历史资料和回望历史的眼光。所谓宁静的地平线,其实就是细小而源源不断的思想潜流,背后那群行走在社会边缘、郁郁不得志、自我放逐的知识分子,由点连成面,铺成整个社会的底色。

《父亲的声音》

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朱传荣 著 中华书局 2018年10月

所谓“父亲的声音”,即为文物专家、历史学家朱家溍的思想遗产和精神遗风。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从小在北京长大。在故宫工作期间,他曾钻研书画、戏曲、瓷漆器、园冶、建筑等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再发现,还主持修复了故宫太和殿“龙椅”。

这本书由在故宫出版社工作的朱家女儿朱传荣写就,共分为四部分,第一辑为朱家溍的友朋记述,第二辑讲述朱家溍与昆曲、京戏的情缘,第三辑追溯家族变迁史,第四辑为故家旧事。虽看似文人小传,实际是以故宫为地理背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叙事线索,串联起从事文物工作的马衡、启功、王世襄、吴仲超等一代文人的历史事迹,从而谱织出一幅洋洋大观的中国式文人群像图——

“作为读者,前人的什么东西才真的有意义?不是他们的天赋,不是他们的出身,不是他们的才情,而是他们对人这一整体的爱,对自己的爱与尊重。对美和好的欢喜赞叹。想起父亲写过多次的一副联,‘契古风流春不老,怀人天气日初长’,是古人集兰亭字的对联,念之诵之,口气平淡而欢欣,让人格外难忘。”

出版机构:中华书局,集、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1912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资治通鉴》《中华大字典》《中华百科丛书》《二十四史》等。

纳闻 | 真实新闻时事动态:原创
世界读书日 | “一肚子理想,满脑门深刻”,玩文学的差不多都是这种人

《唐代高层文官》《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宁静的地平线》《父亲的声音》


了解 纳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