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 动漫
汉字在日本为何一直处于被保护状态

在日本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里,流传着一首中二感满满的汉字歌。其出自日本的汉字爱好者之手,其目的在于向东亚乃至全世界网络推广汉字。在这群狂热的汉字爱好者看来,汉字在中日韩读音各异但书面交流却毫无障碍,简直秒杀读写一体的表音文字,未来的世界通用语当以古代文言文为参考。…

今天恰逢元宵节,不知您下班回家是否准备赏花灯吃汤圆呢?也许您会疑惑,不是前不久“冬至”的时候才吃过汤圆吗?怎么现在又要吃汤圆?您的疑惑是有道理的,元宵节吃的是元宵,冬至才吃汤圆。

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图为明代元宵节宫中张灯结彩。(公共领域)

元宵、汤圆怎么分?

根据明朝历史学家刘若愚所著《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虽然刘若愚也说“元宵”就是江南所称的“汤圆”,不过依据他的描述,两者其实不一样。我们熟知的汤圆是以湿糯米粉揉团后,再塞入内馅;而元宵却是以内馅在糯米粉中反覆喷水滚动裹粉,直到馅料外表包覆成大小适中的元宵。所以元宵与汤圆最大的差异是制作方式的不同。简单讲:“汤圆”是用皮包馅,像包饺子一样;“元宵”就用馅慢慢滚出皮来,做法就麻烦多了。

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糕饼店的师傅们,在骑楼赶工制作“元宵”,此图正是“滚”元宵的过程。(中央社)

不仅做法上有差异,吃起来也有所不同。《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记录》一书里记载:元宵,一般要将馅料球备妥,低温冰冻成硬球。馅料有甜的、有咸的、有素的、有荤的。吃时一般都是用水煮,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稠,而且口感比较韧绵。

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手工滚制成浑圆的元宵,在煮食前可低温冰冻。*

虽然口感有别,但是因为材料没有甚么差异,所以吃相同馅料的汤圆或元宵,吃进去的营养与热量是差不多的。不过,糯米较不易消化,为延长消化时间,尽量是白天吃较佳;同时,糯米升糖指数较高,食用前后血糖值的变化较大,有相关疾病者尽量少食用为宜。

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元宵热量高,4颗包馅元宵热量将近1碗饭,营养师建议咸口味的元宵可当正餐食用,取代饭、面,佐以青菜、鸡蛋,均衡营养。(中央社)

虽然现在人过节的注意力多放在食物上,不过,古代的节庆很多时候是跟祀神或祭祖有关,《台湾府志》记载:“冬至,人家作米丸祀众神及祖先,举家团圞而食之,谓之‘添岁’。”

元宵节则是年后的第一个满月,最早是汉武帝在这天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太一”神。佛教传入后,东汉明帝又在这天“燃灯表佛”,流传到今日,佛教仍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在道教中,这天被视为上元节,是天官大帝(尧)的诞辰,也是燃灯以庆。

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地会举办盛大的元宵庆典与灯会。图为台湾凤梨造型的“鼓仔灯”,台语音似“旺来”,而被视为吉祥物。(公共领域)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元宵、汤圆竟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
祖宗的智慧!紫禁城最牛的“千龙吐水”

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这三大殿,位居于紫禁城中轴线暨北京中轴线上。 小编特意整理了关于故宫的小知识来与各位分享,供各位在清宫剧下档后,再来回味一次那个时代那个场域的事儿吧!倘若你看过“千龙出水”的壮观场面,自然是明了小编接下来要说的,正是位居三大殿中强大的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