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

原标题: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

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

▲《呐喊》

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

▲蒙克自画像

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

▲蒙克美术馆

◎洁尘(作家)

很多很多年前,我看到蒙克的肖像,就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长相,身材修长、五官俊美、气质清冷,于是被我定格为“北欧面孔”。还有一个被我视为标准的“北欧面孔”的是英格玛·伯格曼。

那个时候,只能翻看各种蒙克的画册。为了显示跟他在心理层面上的亲近,我一般不跟人谈论他。看到各种印刷品上的《呐喊》,我就跳翻过去,其刻意疏离的心态犹如《呐喊》就收藏在我手里似的。

后来,去了挪威,去了蒙克美术馆。

我和同行人去奥斯陆的蒙克美术馆,是在2019年7月21日。明明是夏天,但在我的回忆里却是冬天的感觉。蒙克就是冬天。

那天早上起来后就一直在下雨。我们住在山顶酒店Scandic,可以眺望烟雨迷蒙的奥斯陆的一部分城区。从气温上讲,北欧没有夏天,我们从到了北欧之后,基本就没有脱下过厚外套,有的时候,还必须围上围巾来抵御早晚的寒气。雨中的奥斯陆更是阴冷,天空始终被铅灰的厚云堆积遮盖。这跟蒙克的气质倒是非常匹配。

10:00开始在蒙克美术馆门前排队。队伍不算长,没排多长时间。细雨连绵,排队的人悄然无声。我看着入口,努力回想是在什么时候开始阅读蒙克。想不起来。一见倾心且毫无厌倦,这种缘分真是太难得了。对蒙克,就是这样。一般来说,我更喜欢笔触细腻的艺术家,比如安德鲁·怀斯、威尔汉姆·哈莫休伊、安东尼·加西亚·洛佩兹……蒙克的笔触可以说超越了所谓细腻与否这个范围,他在他的笔触中创造出了一种精神上的特别的气息,非常高贵,相当自由,但又有一种无法摆脱的自我囚禁的意味。

蒙克美术馆老馆被称为“老Toyen博物馆”,1962年开放,一个平房建筑物,因占地面积有限,馆藏面积较为狭小,开放之后的几十年一直想方设法扩建而没能实施。我们遇到的是老馆最后的文献展,之后将闭馆,进入藏品归纳整理打包的阶段,然后搬迁至新馆。因为是老馆最后的文献展,展品十分丰足,尽量展现家底雄厚。我通过各种画册看过很多蒙克的作品,但在现场我发现还有很多是我以前没有看过的,这回我们不仅看到了,而且看的是原作。这份运气好得不可思议,不知道说什么好。好上加好的是,现场可以拍照。

前往奥斯陆,我首先就是冲着蒙克来的。这份展览礼遇,让我感觉千万里奔赴之后,迎面一个温暖的微笑。北欧夏天的冷雨也感觉暖洋洋的。

2021年10月开馆的蒙克美术馆新馆位于奥斯陆海滨,一座60米高13楼的建筑,上面的一部分楼层“斜插”在下部,另外附有贝壳状的裙楼。整个建筑群在晨光和夕照中俯瞰峡湾,落成即成为奥斯陆的地标。蒙克美术馆收藏有42000多件艺术品和物品,有些作品尺幅巨大,我们在老馆的演讲厅看到过一幅近50平方米的画作,占了整整一面墙。后来看新闻说,搬迁的时候,先是把这幅画取下来用木箱打包,然后把房顶给掀了,再用起重机给吊出去的。至于说怎么进的新馆,我还没有看到相关报道。

在所有藏品搬迁完毕之后,蒙克美术馆新馆在2021年10月22日开放整理出名为“爱德华·蒙克:在时钟和床之间”特展,展出了220幅蒙克作品。看到这条消息时我很得意地暗笑,我在旧馆最后的时光看到的作品那可比这个特展多得多。

很难描述蒙克的画。最杰出的画家,画面就说明了一切,语言在其上无处容身。在他的画前,我感到深深的悲伤,但又深深地被慰藉。很多年前,我写了一部读画随笔《碎舞》,里面有一篇写蒙克。以后很多年我都不读这篇文字了,现在更不想读了。岁月走到后面,解释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有必要。相比之下,我似乎更愿意回想一下我感受到的奥斯陆的风景,这是蒙克的眼睛看出去的城市。

北欧城市都相当清冷,奥斯陆更甚,如果不是一个人的家乡的话,外来的人估计很难适应。我在想,安东尼·加西亚·洛佩兹在马德里街头写生,一笔一笔长时间细致描绘,他需要寻找熙攘的街头的清静时刻,蒙克也有很多的风景作品,在随时都十分清净的奥斯陆,他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用他那种特别的迅疾的笔触和色彩来定格时间和空间。在奥斯陆的时候,目睹这个清冷之地,存在的主角不再是人,是自然本身,天、海、云、树,还有那些厚重的建筑和空旷的街道,真的就有一种内心的时间加速的感觉,似乎感觉一辈子很容易就能滑过去,了无痕迹。

2022-08-15

纳闻|真实新闻与历史:内心的时间反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