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和女儿的交锋中领悟到:母亲最重要的修养,是闭嘴

  • 动漫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能比谈论孩子更能激起老母亲同样的情感共鸣?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青春期都会和父母疏远,只想自己安静待着,不愿和父母交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被儿女嫌弃,是为人父母躲不过逃不开的宿命。这个暑假,我在和女儿的一场场交锋中,终于领悟到:一个中年母亲最重要的修养,是学会闭嘴。

从小到大,女儿在学习上没让我们怎么操过心,是亲戚朋友嘴里 ” 别人家的孩子 “。一直以为女儿乖巧懂事,省心听话,勤奋自律,是人人夸赞的贴心小棉袄一枚,似乎直接跳过了青春叛逆期。其实,那是距离产生美。她的初中上的寄宿学校,高中三年在异地上的,课业紧张,周末和寒暑假即使回家,也呆的时间很短,或者忙于上网课刷习题,基本没怎么真正相处过,很多矛盾被暂时隐藏起来了而已。

《小别离》剧照

女儿高考完,经历了一个最长的暑假。我们母女二人晨昏相对,高密度的朝夕相处,一些潜藏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显露端倪。

比如,高考完人家先是昏天黑地的睡,仿佛要把这三年缺的觉全补回来。这么睡了将近半个月,然后,开始报复性刷手机,回微信、追剧、看短视频,吃饭手机也不离手,甚至玩到凌晨。早上不起床,睡到日上三竿,千呼万唤,人家烦躁得把被子一蒙,继续睡。我强压怒火,语重心长说早饭不吃,对肠胃不好,人家硬邦邦的撂给你一句:我高中一直这样,也没咋滴,别大惊小怪了。那一刻,我的心像冷冷的冰雨在胡乱地拍。

还死宅,除了下楼做核酸,可以一个月不出门,那个小时候树袋熊一样恨不得挂我身上的乖巧女儿哪去了?让我陌生,也心寒心痛。敢情秋刀鱼会过期,爱情会过期,养孩子也会过期。难怪闯过孩子青春期暴风雨的老母亲,都如劫后余生,长舒一口气。

《小欢喜》剧照

娃爸是个女儿奴,对女儿比较宠溺,实在看不过去,小心翼翼说一句,不痛不痒,基本没用。我开始也忍,忍到一定时候,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一个读到硕士的妈妈,还自学了心理学相关知识,按理说教育孩子不该束手无策,但育儿理论很光滑,应用到现实却总是疙疙瘩瘩。看不惯的事,总想唠叨抱怨指责几句,结果,换来女儿针锋相对后的房门紧闭。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家里火药味浓郁。

看过一篇育儿文章里说,一个聒噪的妈妈,在孩子那里是廉价的。” 廉价 ” 二字,如此扎心。话越少,关键时刻才越有效。我谨记,知行合一。

说起孩子的叛逆,能分分钟变成中年母亲的吐槽大会,哀怨又无奈。青春期的娃事事和你拧着来,将拧巴当个性,将叛逆当时尚,让人抓狂的事数不胜数。天气预报说小城将有暴雨,人家非要骑着我的小电驴出去找同学玩,咱也劝不住。下午 4 点,暴雨如期而至,很快,积水没膝。女儿骑着我的小电驴上演了一出现实版《乘风破浪的姐姐》,回家淋成了落汤鸡。那衣服湿透头发往下滴水的模样可怜又可气,咱也不敢埋怨,只能赶紧给她找替换衣服,督促其赶紧洗澡,以免感冒。人生的风雨她总要一个人去经历。

《伯德小姐》剧照

有一天,又非要骑车出去办事。我让其带个挎包,放零碎东西。人家执意不听,把手机用衣服包裹住,放前面车篮里,一拧车把潇洒绝尘而去。那架势就是要气你。一路颠簸,手机丢了。到了地方才发现,惊慌失措借别人手机给我打电话。老母亲忍住说教的心,一边安抚娃,一边不停往其手机打电话。还好,没关机,只是没人接。打到第二次,终于有人接了,谢天谢地,娃爸赶紧驱车去拿。感谢捡到手机的好心大姐,世上还是好人多。娃找了一路,失魂落魄地回来,我告诉她手机已经找到,娃惊喜不已。我多想说,凡事小心为妙,你不能每次都指望拥有这样失而复得的好运气。话都顶到喉咙扣了,但还是忍住了,乖乖闭嘴。吃一堑长一智,有些南墙必须自己撞,有些坑必须自己踩,才能成长吧。

由于我的闭嘴,家里暂时岁月静好了一段时间。但这样的风平浪静并没持续太久。

高考后,女儿曾经兴致勃勃地制定了很多计划,比如:每天坚持跑步锻练半小时,练瑜伽矫正不良体态,多读些中外名著,背背英语四级单词,为上大学考级做准备。结果,计划一个都没认真执行。现在竞争多激烈啊,就业形势多严峻啊。我又没忍住焦虑,耐着性子督促娃打起精神,不能总这么懒散颓废。一听 ” 颓废 ” 二字,娃像点着了火药桶,直接就炸了,歇斯底里说你知道高中三年有多苦多累吗,放松一下怎么了。

《生活家》剧照

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整个暑假,我既要管她的吃喝拉撒,又要管未来学习,还想矫正她的行为习惯,身心俱疲。关于内卷、就业难的新闻看多了,是不是我不自觉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我的妈妈就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永远不停干活忙碌,最烦谁懒散邋遢,好吃懒做,说人要眼里有活。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勤奋已经潜移默化中刻进我的基因,让我一直活得紧绷焦虑。而且,我是一个有完美倾向的急性子,这么多年,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懈怠、停滞。不自觉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这也要好,那也要好,这也要学,那也要干。

想起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里写的: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这段话写出了多数中国孩子对待父母的心路历程,相当扎心,但也相当真实。嫌弃过父母,再被孩子嫌弃。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因为遇见你》剧照

十六岁,正处于极其在意形象超级爱美的年纪,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我宁要老寒腿也不要穿得臃肿的大粗腿。冬天只穿一条牛仔裤冻得瑟瑟发抖还觉得自己好有个性,好有骨气。我妈苦口婆心劝我穿厚点,否则将来得关节炎、老寒腿后悔莫及。我听了吗?没有。

十八岁,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我妈牵肠挂肚,每次打电话都叮嘱我好好吃饭,别偏食,少吃垃圾食品。我心想,大人就是瞎操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活得谨小慎微,真没劲。人生苦短,活着就要痛快一回。我听了吗?没有。

上班后,工资微薄,我妈语重心长,让我勤俭节约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花钱不能不知节制随心所欲,要长远考虑。我听了吗?好像也没有。看见好看的衣服脑子一热立马结账走人,一年到头能攒下的钱寥寥无几。

《女心理师》剧照

回首往事,原来自己的青春期也拧巴得不可理喻。不知道当年我妈是怎么忍下来的。问我妈,我妈含笑不语。现在的我超级怕冷,刚一入冬,就把自己裹成粽子;吃饭荤素搭配,很少点外卖,对垃圾食品更是敬而远之;也学会了存钱,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毕竟,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转眼我也到了被孩子嫌弃的年纪,被生活盘出包浆的我蓦然发现,我妈说的都对——有些感悟,只有岁月和经历才能给你。

孩子年幼时,我们为他遮风挡雨。她成大后,我们将她送回风雨中接受洗礼。即使会受伤、撞墙、踩雷,也是她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总有一天,孩子会离我们远去,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独自承担起自己的人生。那么现在,每个相处的当下,哪怕焦虑苦痛煎熬,都值得珍惜。

《伯德小姐》剧照

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不被青春期的孩子嫌弃:多倾听,少做评论;多示范,少讲道理。还有最重要的,识趣,学会闭嘴。自己先温柔平和,情绪稳定,才能稳妥接住孩子的情绪。

也许养孩子就是这样吧,吃着苦,受着累,烧着钱,操着心,流着泪,伤着肺,偶尔才能得到那么一点可怜的小欢喜、小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