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 历史
青岛航空派黑丝短裙空姐参加袁隆平团队插秧引热议

青岛航空的空姐空少们穿着制服下地插秧一事引发网络热议。青岛航空今日(6日)回应称,这是公益活动现场临时设置的插秧体验环节,目的是推广海水稻,让大家珍惜粮食。 “中华拓荒人”插秧节活动日前在潍坊举办。插秧节上,青岛航空正式加入袁隆平院士团队发起的 “中华拓荒人计…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非洲裔美国人生活的艰难是无法想像的。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勇敢地用自己的相机挑战并跨越了种族的屏障,捕捉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面对当时社会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法律的压力,一个默默无闻的摄影师曼格姆(Hugh Mangum)打破常规,一路旅行从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到西弗吉尼亚。不论种族,不论性别,不论社会地位,他愿意邀请任何一位他遇到的人到他的工作室并为他们拍照。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194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分别‘白’和‘有色’餐馆入口。

1890年代初,美国南部有着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餐厅,商店,酒店都有对白人与黑人不同的待遇设施。法律上,两个种族间的通婚是违法的,学校和交通设施上对黑人、白人也有差别极大的不平等待遇。

但是,曼格姆的摄影作品显示出,他拒绝接受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摄影展主办人Sarah Stack说:“曼格姆创造了一个人们可以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环境,这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因为这个一个平等的平台,无论男女或贫富或种族。”

不寻常的摄影作品

杜克大学图书馆馆长Lisa McCarty称赞道:“我觉得曼格姆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从他的肖像作品充分展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同时,这也是他一路奔波旅行的结晶。”

这些照片不但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写照,而且更体现了曼格姆幽默而有魅力的性格和他的摄影风格。此外,从这些照片可以体会到拍摄对象的愉悦和欢快的心情。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罕见的。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照片背后的故事

并不清楚曼格姆拍这些照片是否有什么政治动机,还是说他想向当时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当局发出一个信息。无论如何,这些照片已成为了当时社会寻求“改革”的一个手段。

摄影展主办人Stack提到:“在当时的社会,美国黑人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在视觉上创造和歌颂对黑人身份的认同。”

曼格姆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城市杜克,那里居住着众多的美国黑人。曼格姆在这个与众不同的美国南部地区长大,对他后来的摄影产生了重要影响。

曼格姆在旅途中使用了传统的Penny Picture相机。这一相机可以呈现多张照片于单张玻璃底版上,不但节约成本,而且价钱也使中底层人可以承受。

从底版上影像排列的顺序,我们还可以看出,同时走进摄影室的既有白人也有黑人。他们在照片排列上“肩并肩”,可以想象他们在摄影室等待时也是在一起。

曼格姆的这些摄影作品可以说是当年美国动荡社会历史上的一个“快照”。然而,这些历史记录差点丢掉。

最初,在杜克郊外的一间晾烟草的木房里,曼格姆设立了他的第一个“暗房”。他于旅行拍摄的大量底版储藏在那里,一放就是几十年。在这期间,这间房子被改建成了谷仓。许多玻璃底版被顽皮的孩子们当石子抛掷而毁掉,幸存下来的底版则沾满了稻草和鸡粪。

最终,大约700张玻璃底版被“拯救”下来,现在存放在杜克大学的档案馆里。

虽然这些照片上人物身份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没有记录,但是也许这些照片的主人把它们传给了下一代。希望有一天这些照片中人物的后代会来“认出”他们。

曼格姆的孙女玛莎说:“每当我看着这些照片的时候,就感到骄傲,也感到难过,也会有点绝望……因为也许我永远都没有机会听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但是我真想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他们的工作,他们是否开心……”

“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纳闻 | 真实新闻与评述:“黑与白”挑战种族歧视的美国摄影师
文革批斗中偷拍的照片40年后曝光

在网络上流传文革批斗中偷拍的照片,此组图片是中共元老欧阳钦之子欧阳湘被批斗的系列照片。拍摄者则是《黑龙江日报》记者李振盛。李振盛在其博客上自述了偷拍的过程,及欧阳湘被中共冤枉批斗的原由。此组图片,在文革后成了欧阳湘彻底平反的证据,主持文革平反工作的胡耀邦还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