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原标题: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六王毕,四海一,自秦朝起,中原大陆开始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时代。群雄割据的乱世结束,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给中国和世界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像。虽然秦二世而亡,但秦朝所留下的制度一直影响了中国后续的所有封建王朝,始皇帝嬴政更是一举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格局。只可惜随着千古一帝嬴政病逝,各地的起义就接连不断,秦朝的统治也风雨飘摇,最后只能二世而亡。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灭秦

在秦末汉初的时间段里,天下间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西楚霸王项羽已经手握天下,而刘邦也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后来的汉初三杰,韩信此时还只是一个大头兵。

谁能想到,这位后来替刘邦战必胜、攻必取的战神,此时此刻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一方的重用,还因为默默无闻打算偷偷离开刘邦的军队。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候,平原君门下有毛遂主动请缨陪同平原君一同出使,毛遂当时在平原君那里做门客三年,却未曾显露出才能,因此平原君道:“有能力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中一样,他的锋芒立刻就会显露出来。可先生已经来我门下三年了,没有人向我说过你,先生还是留下来吧!”毛遂听后却反驳道:“如果您能够早一天把我放在口袋里,整个锥子早就扎出来了,岂止是露出一点儿锋芒呢?”平原君见其谈吐不凡,便带他一同出使,后毛遂果如其所言般一鸣惊人,书写了毛遂自荐的典故。

韩信也如同毛遂一般自荐过,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赏识,却始终无法在军中得到重用,万般无奈之下决意离开,幸好刘邦身边的萧何慧眼识珠。

因着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追,才替刘邦留下了韩信。韩信在后来的战争中也不负萧何所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战神。但那时候的韩信并没有参与过比较重要的战役,作为深受刘邦信赖的军师萧何如何能够会笃定没上过战场的韩信有将帅之才?萧何为什么又敢于冒着被刘邦怀疑的风险前去追韩信呢?

月色潜逃,汉中对出

事情要从,秦朝灭亡后的半年说起,那时候天下已经被项羽分成十八份,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又被项羽分派给了十八位灭秦有功的诸侯。经过鸿门宴后的刘邦虽然留有性命,却被项羽忌惮,因而被分配到了当时比较偏远的巴蜀做汉王。虽然后来巴蜀之地成为不少兵家的发源之地,但那时候的巴蜀仍是一块远离中原,相对闭塞的地方。

而且秦国开发此地时,巴蜀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原住民用于开发。秦政府虽然有意组织秦人移民,但没有多少百姓愿意背井离乡。于是秦政府只能将本国的罪犯发配至巴蜀,命其开发土地,巴蜀也逐渐成为了秦国罪犯的安置地。巴蜀的名声一直不好,且地理位置较差,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比较远,仅有几条坎坷曲折之路与中原交通,算是当时比较酷寒的犄角处。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刘邦

最重要的是,刘邦起兵反秦的起点在沛县,多年来刘邦都在中原地区经营,麾下的将士、士兵们大都是来自中原地区。如今秦朝已经灭亡,当时起兵的目标已经达成,战事也已经基本平息,刘邦的士兵们更希望回家娶媳妇抱孩子,而不是追随他来到偏远的巴蜀之地打拼。要他们一路跟随到巴蜀之地受苦,一路上便已经丢了许多人心。

因此种种,在刘邦入巴蜀的路上,军中的许多将士就已经偷偷溜走了。

打算偷偷溜走的人群中就有韩信。韩信出身平民,早年间还有些游手好闲,跟在项羽身边时不过是郎中,多番谏言也无人问津。投奔刘邦后,先是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大头兵,后来虽然得到了提拔,但也不过是负责后勤的治粟都尉。韩信在汉营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无战绩,二无名气。虽然韩信和萧何相谈甚欢,但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因此韩信觉得自己在汉营中出身无望,便打算偷溜离开。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萧何

按照历史古籍中的说法,韩信和萧何,一个只是个大头兵,另一个则是刘邦身边数一数二的重臣,两人的地位悬殊,虽然相谈甚欢,也不过是寥寥几次。不过正是韩信与萧何的几次交谈,更加坚定了萧何的想法:韩信绝非池中之物,有一天定然会封侯拜相。

就在韩信打算趁着月色离开的时候,惊动了萧何,他扔下尚未处理完的公务,亲自连夜策马追赶韩信。行色匆匆以至于军吏向刘邦报告萧丞相突然离开的时候,刘邦以为萧何也要偷溜,大怒道:如失左右手。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萧何月下追韩信

追上韩信后对他好言相劝,终于将韩信劝回汉营。而且萧何面对刘邦的质疑时面不改色,还称:如果大王想要夺取天下,那么必少不了韩信。

面对萧何信誓旦旦的保举,刘邦心中虽然有疑,但到底还是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便拜韩信为大将军。

常言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后来也代指人才和伯乐的关系,人才什么时候都是不缺,只是能够慧眼断人的伯乐实在是少之又少。而萧何之于韩信就是伯乐之于千里马。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了刘邦集团崛起的起点——刘邦拜回营的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作著名的《汉中对》。刘邦听后,深觉自己发觉韩信的才能太晚了,按照韩信的谋划,在汉中蜀地积蓄力量,等待与项羽一决天下。

谈吐不凡,因祸得赏识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了后来的兵仙韩信,也成就了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王朝。

这位亲手为刘邦打下大半国土,汉初三杰之一的战神韩信,几乎就是靠着萧何慧眼识人和一路狂奔,硬生生给追回来的。可这事儿要是细想,就知道没这么简单。

军中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就是韩信入了萧何的眼?两人交谈不过数次,韩信连战都没有打过为什么萧何就能断定韩信是个人才?

原来,在遇到萧何这位伯乐之前,韩信曾因其不凡的谈吐得到了夏侯婴的赏识。

夏侯婴是刘邦的同乡,也是第一批跟随刘邦起兵的人,在起兵过程中履立战功,因此深得刘邦的重用。

韩信刚从项羽那里离开,转而投奔到刘邦处时,只是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因一次连坐而要被问斩。同案的十三人皆被处斩,即将轮到韩信时,韩信对夏侯婴高呼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军中壮士?”

一个死刑犯,在生死之时竟然还能用这般气度说出如此豪装之语,又见韩信相貌威武,这不禁让夏侯婴动容,他便下令释放韩信。夏侯婴与韩信交谈后,愈发觉得韩信非池中之物,将来一定会成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于是,夏侯婴向刘邦举荐了韩信,但刘邦没有当回事,只是提拔韩信做治粟都尉。

而治粟都尉是一个负责后勤的职位。这个职位虽小,但实际上是军中后勤部门非常重要的一个职务——治粟都尉要负责军粮的生产、转运,内容繁杂,事物琐碎,军粮也是关乎战局成败的重要物资。况且,彼时候的刘邦刚刚受封汉王,巴蜀之地的人员混杂,生产军粮、转运军粮都是一件难题。也是因为韩信担任此职,才有机会成为萧何的直系手下。韩信才能进一步与“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萧何相识相知。

韩信的出色不仅仅只是靠着与萧何几句高谈阔论而来,相反,一定有他在治粟都尉的岗位上优异的工作表现做基础,所以才能得到萧何的赏识。

事实证明,萧何的确眼光独到。在韩信被他追回汉营后,刘邦起先还觉得萧何小题大做。没曾想,韩信一番汉中对,战略意义不输于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邦拨开云雾,指点明津。汉中对后,展现了韩信独到的军事战略能力,让韩信在汉营中终于受到了重视。

刘邦、萧何两人也深深知道韩信没有上过战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给他带兵打战的权限。萧何举荐他,更多是将他保举他成为有话语权的将领,好让他在汉营中能够有商议大计、参与谋划军事战略的机会。拜其为大将则是刘邦和萧何将韩信留在汉营的手段。

刘邦在重用韩信之前的基本方针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一开始就封了韩信的大将军之职,但是韩信在军中的实际权力并没有比樊哙等老将高。

在环定三秦时,韩信这个大将军更多的是担任军事参谋的角色。直至彭城之战后,韩信的军事能力才进一步凸显出来。

彭城一战中,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仅仅在半日之内以三万之师击溃汉军五十六万之众。此战之后,刘邦主力几乎全灭。就在汉军大败,各部都在争相溃逃时,只有韩信率领队伍在败局中快速站稳了阵脚,保存了实力与刘邦在荥阳会合,为刘邦日后反攻留下了宝贵的实力。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项羽

一个将领能打胜仗不足为奇,能以多胜少,能出其不意,能指挥如神,都可以将其称为帅才、将才,但是如同韩信一般兵败后快速收拾残局、及时止损在历史上可没有几个。更合快,韩信在收拾完败局后,还能冷静判断,整理整理局势,将失败遏制在最小的局面,反败为胜,着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才。

彭城之战后,韩信不仅快速重整兵马,保存了战力,并快速判断局势,出兵京、索之间,以至于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

▲彭城之战

兵败不可怕,兵败如山倒也是常事,毕竟兵败后军中士气受挫,许多将领虽有心整顿,却无力控制局面。在历史上,多么凶悍无敌的军队,在面对失败都会出现慌乱。

正是因为彭城之战后韩信的冷静的处理手段,展示了他优秀的军事能力,将损失遏制在最小的局面,并转败为胜。加上跟随刘邦一路上所提出的军事谋略,让刘邦彻底信服。所以后来刘邦才放心地以韩信为主将,曹参、灌婴为副将,率军三万东渡黄河,开辟北方战场。

夏侯婴发现韩信,萧何发掘韩信,刘邦重用韩信,而韩信也不负所望,以灵活用兵,运筹帷幄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作为战术家,韩信与张良一同整理修订兵书,这是中国古代首次大规模地对兵书进行整理,这也为中国军事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虽然他所住兵法三篇已经丢失,但是他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军事典故。作为军事家,他是孙武、白起之后最优秀的,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用兵最为灵活的,他所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战略家,他拜大将军时所做的《汉中对》,成为了后来刘邦集团的根本方针,也为楚汉战争中刘邦阵营最后取得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三军统帅,韩信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为大汉王朝的开疆辟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战必胜、攻必克,彪炳史册,无一败绩。

纳闻|真实新闻与历史:原创 韩信没有打过仗,萧何如何知道他有将帅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