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原标题: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很多古代遗址都是被当地村民发现的,但是因为保护的不及时,所以也遭到一些破坏,不过在此过程中也有惊奇的发现。比如,陕西榆林发现了石峁遗址,村民们挖出来出土了大量的古代粮食,本以为能吃,结果误打误撞发现了它的妙用。究竟是什么样的古代粮食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的高家堡镇石峁村,是一处占地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山坡乱石岗,据考古研究表明这是一座古城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在上世纪70年代,考古专家们才对石峁遗址进行保护,但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石峁遗址就为众人所知。据当地县志记载,1928年的时候关中地区闹饥荒,尤其是高家堡镇一带最严重,连续几年庄稼都几乎颗粒无收,以至于很多老人和孩子都被活活饿死,一些青壮年也都变得骨瘦如柴。于是,当时的村民为了生存,便到处去挖野菜和杂草,期间他们对于秃尾河的乱石岗就很好奇。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秃尾河的乱石岗曾是古代的皇城,在地下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粮食,因此一些村民就开始在乱石岗上到处挖。在一开始,村民挖到的也都是石头,费了好大劲都一无所获,于是一部分人就放弃了,而还在继续挖的人则找到了一些陶罐和石器,但是传说中的金银财宝却从未看到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人居然在乱石岗上挖到了一座窖穴,深度约4-6米,他们下去之后发现里面堆满了黑乎乎的东西。村里的老前辈仔细观察,确定都是古代的一种栗米,但可惜都已经发黑发霉,能不能吃还是个问号。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不管怎么说,当时正处于饥荒年代,能有粮食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会挑剔好坏。于是,当地村民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不少的古代粮食,他们将粮食拿回家淘洗,弄干净表面的黑霉,然后又放在太阳下暴晒,最后就当成正常粮食下锅熬粥。然而,谁都想不到的是,熬出来的粥全都是黑乎乎的,还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怪味,因此有些人还是不敢吃,于是就先用来喂狗。虽然狗不怕味道,也都吃得干干净净,可是没过多久狗就开始呕吐,甚至几天后狗都莫名其妙地死了,因此村民们表示这些粮食不能吃,埋藏了这么久都有毒。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就这样,这些窖藏的粮食就被放在一旁,其他村民则继续在乱石岗上挖,因此专家们后来发现的盗挖痕迹大都是当时留下的。在当时的几年,乱石岗上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据说也有一些村民挖到了宝贝,然后卖给了文物贩子,或者换了一些能吃的食物。几年之后,饥荒也在一点点地减轻,村民们又开始翻地种植庄稼,此时因为缺少肥料也让村民都感到很苦恼,所以他们突发奇想,将以前发现的窖藏粮食全部都弄出来,然后洒在田里面当肥料。其实,村民们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用,只是认为腐烂物能够发酵,于是就大胆地尝试一下。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谁都想不到的是,在用窖藏粮食当肥料的地里,庄稼苗子竟然生长得十分旺盛,与其他没有撒窖藏粮食的田地相比,庄稼苗不仅仅长得旺,而且也更加的稠密,单位面积内的产量肯定也更高。几个月之后,到了庄稼丰收的季节,用窖藏粮食当肥料的地里的庄稼果然获得了大丰收,而其他田地的庄稼就稀稀拉拉,因此实际情况表明窖藏粮食果然能当肥料。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用窖藏粮食做肥料,最后庄稼获得了丰收,他们也摆脱了饥荒,虽然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却对石峁遗址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

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人们才开始对石峁遗址重视起来,村民也逐渐认识到保护古代文化遗址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现如今,石峁遗址已经被国家保护,专家们在发掘和清理过程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文物,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参考资料:

《石峁王国》作者:杨瑞,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纳闻|真实新闻与历史:原创 石峁出土四千年前古栗米,虽然不能吃,但农民却发现它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