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原标题: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1936年时,一名石匠靠着精湛的手艺,刻出一件特殊的文物模型。可当文物模型成为国宝之后,却没人记得老石匠的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河南省安阳市附近,保存着一份非常重要的古代遗址,该遗址就是殷墟遗址。殷墟,又被称作是“北蒙”,是商朝时期的都城遗址。殷墟的总体布局十分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呈环形方式向两岸分布,其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后冈遗址等等,除此之外,该遗址内还存在家族群聚落,家族群墓地,以及各类制作甲骨和铜器的手工作坊。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殷墟出土面积巨大,其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度超过650米,总面积为71.5公顷,在宫殿宗庙区,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的墓葬,她既是当时重要的皇室成员,又是古代著名的女将领,曾为商王朝开疆拓土提供了保障。

1936年的夏天,此时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此前,殷墟遗址已历经了12次的发掘。可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发掘工作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殷墟遗址内的YH127坑中,在仅仅不到半立方米的土中,竟然一次性出土了3000余块龟板,其数量之巨,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鉴于当前的突发情况,考古小组经过会议讨论后当即决定,继续延长殷墟的发掘时间,以此掘出更多的文物。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第二天的发掘进程非常顺利,在考古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墓葬坑中的甲骨,基本都已重见天日,还被整齐排列在一起,由吊装设备一筐筐运至地面。

考古工作进行到这里,不少考古人员也都颇为担心,认为如果一件件地对甲骨进行搬运,极有可能会造成文物的大规模损毁。出于对文物保护的概念,考古专家们最终决定,还是将殷墟进行整体切割装箱,以完整的方式提取文物。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有限,随行摄影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平面拍照技术,故此拍出的照片往往都不具体。该如何处理这种困难呢?对此,考古专家们想出来一个“绝招”,就是寻找一位石匠,利用汉白玉的石块,雕刻出一个YH127坑,并从中雕刻出土的龟甲模型。根据要求来看,汉白玉模型只表现了原穴规模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上还刻着“中研院”院长、史语所所长、考古组主任、第十三次安阳发掘和南京室内发掘的工作人员名单。

有趣的是,就在汉白玉YH127坑问世之后,考古专家果然依据其外形进行了研究,并因此得到了大量关于殷墟遗址的重要资料。但在特殊时期,汉白玉殷墟模型最终因南京沦陷而被迫埋入地下,至后人将其挖出时,才有幸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事实可以证明,仅从研究速度的角度来看,汉白玉石雕YH127坑的确在效率上不如拍照更加便捷,但是其本身的立体性是照相技术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我们也能够发现,相比于照相技术的短平快,考古界应该更倾向于具有持续性的文化价值输出。

据考古专家称,后来考古界也证实了该决定的英明,因为没有甲骨文的展览,该石雕就会被摆放在最显要的地方,以此来拓宽大众的考古视野。

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财力十分有限,汉白玉石雕尚未百分之百的对YH127坑出土甲骨进行复原,这无疑令人感到有些扼腕叹息。可更加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即使到了今日,我们也未能找到当年负责雕刻汉白玉石雕的作者,他的名字虽然已经沉没在历史之中,但我们却仍能铭记其不朽的工匠精神。

参考资料:《考古》 雷武著 江苏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纳闻|真实新闻与历史:原创 一九三六年,老石匠刻出龟甲模型成了国宝,可他的名字却无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