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从长远来看,北京激进地利用贸易将损害中国

(纳闻记者赵晓辉报导)

新闻分析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其自上而下的经济指挥方式,特别是其贸易政策,已经不稳定并开始疏远几个贸易伙伴。

这些国家,尤其是亚洲较小的国家,只有一个理性的回应:忍受北京强加的经济弊病,同时想方设法脱离对华贸易。

尽管所有国家都为自己的利益操纵贸易政策,但共产主义中国表现出一种特别无情和咄咄逼人的做法。 在其他国家,有两个考虑缓和了这种行为。 一是疏远重要贸易伙伴的风险。 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 2019 年的“贸易战”中敢于与中国打交道,因为他和他的团队认为北京已经像它可能变得那样充满敌意。 相比之下,中国似乎并不关心疏远他人。

对于大多数其他国家来说,国内压力是中国似乎不存在的另一种缓解措施。 每一项关税、每一项配额和任何形式的每一项限制都会造成国内的赢家和输家。 例如,钢铁关税以牺牲钢铁用户的利益为代价使钢铁生产商受益。 来自这些输家的压力限制了大多数国家在贸易政策中使用激进行为。 但中国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几乎没有面临这样的压力,这使得北京可以在没有这些考虑的情况下调整贸易政策,甚至经常满足临时需求。

然而,北京的行为是有代价的。 最近的三个例子说明了北京的行为方式以及它最终将如何损害中国经济。

2021年初,能源价格上涨推高了中国化肥价格。 在真正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中,价格上涨会带来供应增加和寻找替代品。 但中国的顶级城镇规划者对价格不那么敏感。 北京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没有让生产商进行调整,而是下令停止任何化肥出口来缓解暂时的短缺。

供应重新定向缓解了中国的价格压力,但使中国的贸易伙伴短缺并加剧了它们的价格压力。 由于没有直接的替代品,缺乏化肥和高价迫使这些贸易伙伴停止生产。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粮食供应的减少,粮食短缺在 2022 年加剧。 与此同时,俄罗斯化肥出口的损失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再次面临化肥短缺和高价,如果中国允许生产商首先提高产量,情况就不会如此。

纳闻照片 2022 年 3 月 9 日,工人们在中国山东省烟台的一个港口将国营中农集团从白俄罗斯进口的钾肥从船上装载。(唐克/未来出版,Getty Images)

钢铁操纵提供了另一个例子。 经过数十年中国钢铁产量过剩和为促进出口而采取掠夺性定价后,欧洲、日本和美国的许多钢铁生产已经关闭。

到 2020 年,中国的钢铁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那一年,北京的规划者突然决定减产,主要是因为大流行,但表面上是出于环境原因。 各地物价上涨。 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争先恐后地恢复生产的同时,北京的规划者决定,缓解国内价格压力的方法不是重新利用闲置产能,而是通过提高钢铁产品的出口税和放宽以前对废钢进口的限制来限制出口。

这些举措稳定了中国国内的价格,但加剧了其他地方的短缺和价格压力。 中国在西方和其他地方没有这样做的朋友。 相反,它获得了不可靠来源的声誉。 如果北京出于任何原因再次寻求增加出口,它可能会发现买家的热情不如它忽略其计划者并根据市场信号增加产量的情况。

中国猪肉的故事要早一点开始。 2018年,中国消费了全球约一半的猪肉,这是中国人的主食。 除了自己的生产,中国还进口了全球约 17% 的供应。 当亚洲猪瘟迫使中国扑杀约 40% 的猪群时,全球价格飙升。 其他经济体的反应是转向其他食物并开始建立畜群的过程。

中国再次转向贸易政策。 它将猪肉进口关税从 12% 降至 8%,进口量翻了一番,但在此过程中减缓了国内生产的重建。 最终,中国确实重建了畜群,此时北京将猪肉关税恢复到 12%。

任何对中国的迫切需求做出反应的人都只能得到猪肉,除非以折扣价和重新考虑与中国重新接触的强烈愿望,否则它无法摆脱。

如果中国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其商界领袖将就他们对贸易伙伴的挑战做出长期决策。 如果中国是一个不那么受命令驱动的国家,北京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国内利益。 但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不容任何人抱怨。 它的领导人和规划者既不理会贸易关系,也不考虑国内利益的抱怨。

如果中国像过去那样是一个小型经济体,那么在贸易政策中缺乏这样的调节者对其贸易伙伴影响不大。 但中国既不是市场经济体,也不是小经济体。

北京的突然转变对其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到这一切后,大多数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注意长期后果,就会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贸易的参与。 北京的做法正在损害中国的长期经济前景。

本文观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纳闻观点。


2020 年 2 月 19 日,警察在中国东部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集装箱港口巡逻。(Chinatopix via AP)